一 处心积虑 暂缓称帝
李渊起兵时曾经向突厥称臣,这是一个重大问题。后代因为“民族主义精神”高涨,人们对于向外族称臣这样的事通常都很愤恨。当然这是一般民众的心理,而帝王则需要认真地审时度势,做出非同一般的抉择,即使是民众不能理解,也在所不辞。我们读历史,如果总是用常人的观念去衡量帝王的心思,非给气死不可。在李渊他们看来,比起创立大唐王朝的伟大事业来,策略性地向突厥称臣不过是小事而已。
但是,已经获得突厥支持当皇帝的李渊,在起兵的时候并没有宣布自己当皇帝,这不是突厥支持的一个重要理由吗?不仅如此,他还以隋朝的忠臣自居。在与突厥达成协议之后,李渊正式在太原宣誓起兵。在李渊的誓词中,充分肯定隋文帝的统治,重点抨击隋炀帝。他说隋炀帝刚愎自用,文过饰非,听信谗言,喜怒无常,巡幸无度,穷兵黩武,终于导致众叛亲离,“十分天下,九为盗贼”。最后。李渊表明自己的行为是因为不忍看到隋朝就此灭亡,才决定发动勤王之兵。李渊自称起兵的目的是为了保卫隋朝而不是取代隋朝,当然更绝口不提自己要当皇帝的事。李渊痛骂盗贼,不知道在江都的隋炀帝是不是把李渊的这种行为与盗贼等量齐观。
处心积虑要当皇帝的李渊,为什么在起兵的时候不宣布自己当皇帝呢?不仅如此。他还口口声声自称忠臣,这又是为什么呢?此前提到李渊或是李世民,要么说他们天命昭昭,要么说人心所向,都在表明他们拥有帝王之运。现在终于起兵了,为什么不称帝,只称大将军呢?
或许,太原仅仅是一个边城,远离政治中心。他们要经营天下,在太原称帝也许并不合适。可是很快,十一月的时候,他们已经拿下长安。把隋朝首都都拿下了,李渊该称帝了吧?
不,我们从史书中知道,这时李渊推隋炀帝的孙子代王侑为皇帝,改元“义宁”,遥尊江都的隋炀帝为太上皇。这个隋朝的忠臣,擅自做主,把当今皇帝也就是隋炀帝给废黜了,声称是为了隋朝好。为什么呢?因为隋炀帝确实引起太大的民愤,废黜了这样一个皇帝,对于争取民心有一定的帮助。他所立的新皇帝,是当今皇上的孙子,只是一个小孩子。这个行为是地地道道的谋反,因为在江都的隋炀帝依然是皇帝,全国各地除了被反隋势力控制的地区,都还以隋炀帝为皇帝。即使李渊以忠于隋朝的名义在表态,本质上也依然属于反隋的力量,无论是当事人还是后来人,没有人会这么轻易地上当。
你可能有疑问,李渊自己会辩护,因为他有条件称帝,但是并没有称帝,他不过是当了大丞相,不过是以新皇帝的名义,册封自己为唐王。
说起来,从唐国公到唐王毕竟也是一次重要飞跃,同样具有鸡犬升天的效果。在李渊当上唐王的时候,李建成自然就成了唐王的世子,李世民被册封为秦公,李元吉为齐公。其实,这个朝廷虽然有一个十三岁的皇帝,但真正的权力都在李渊的掌握中,真正行使国家权力的是大丞相府,而裴寂依然是长史,刘文静是司马。那个十三岁的小皇帝,不过是李渊手上的一枚皇帝图章而已。
李渊确实没有称帝。难道唐王这样的爵位已经满足了他的权力欲望?难道他起兵时候宣布的保卫隋朝是真的?难道李渊就满足于实际控制大权,而没有称帝的心愿?如果有,他还在等待什么?
简明一点说,李渊不称帝,并不是他有什么忠心,而是他需要这样的策略。那么,他为什么会采用这样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