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无处不思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丰富的回答成就精彩课堂

你是怎么想的

以前我们教学,总是倡导多问几个“为什么”,现在该多提“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看的?”“说说你的想法!”等。

例如,在教学“4+1=5”时,教师问:“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给出了下面多种回答:

1.看图数数得来的。

2.蒙的。

3.掰手指算来的。

4. 4的后面是5,接着4再往后面数一个就是5。

5. 4和1组成5。

丰富多彩的回答成就了精彩课堂!

你喜欢的也是大家喜欢的

在听课中,听得最多的还是“你喜欢的……”。

例如,“用你喜欢的形式表现……”“用你喜欢的方式进行朗读”“你喜欢什么就读什么”“你喜欢怎样算就怎样算”……

这种语气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学生想怎样就怎样,这是大家所喜欢的,也是大家追求的。

但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并不容易,有的教师只是用这种“你喜欢的……”形式,而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充分的空间,也没有解开思想束缚,只做个样子而已,这样还不如不用“你喜欢的……”,因为听着舒服,看着难受,做着也就别扭。

倾听“民间疾苦”

我们老师在教学中,经常处在一个“至尊地位”,有时维护自己的权威,有时害怕有人扰乱课堂秩序,更怕有不守规矩的学生乱叫乱喊。在与学生互动的教学环节中,做样子,摆架子,没有俯下身子倾听孩子们真实的想法。

例如:让学生说“4×2”的意思,应用了哪个口诀来计算。有学生说“二四得八”,还有学生回答“四二得八”,老师只肯定地说是“二四得八”,接着就往下讲了。

其中几个学生就私下议论了。“四二得八是一样的吧。”“本来就一样。”老师,你听到了吗?你思考了吗?

又如,一个卷笔刀4角,3个卷笔刀要( )钱,学生回答了这样三种答案:12,12角,1元2角。教师的评价是“1元2角”是正确的,学生问:“12角就不对吗?”

老师,你怎么看?

标准答案唯一吗

问:哪行和其他三行不一样?

3 5 7 9

2 4 6 8

7 5 3 4

0 2 4 6

标准答案是:第三行。

可是,难道第一、二、四行不行吗?

有一个学生说:“第四行也行,因为它有个0。”

有一个学生说:“第一行全部是单数,与其他行不一样。”

有一个学生说:“第二行的和是整十数‘20',所以这一行与其他行不一样。”

通过一张试卷,可以发现教师的评价观念是“穿新鞋走老路”,带着这样的观念怎么能用好教材呢?又怎么能推行新课改呢?

我心沉重!

为什么被忽略的总是我

在教学“2+3=5”时,教材中有幅“5只猫”的插图。

“3只猫,跑来2只。”在一名学生说了后,教师马上就引导:“谁可以用算式来表示图意?”

其实还可以说“2只白猫,3只花猫”或者“2只白猫,2只黄猫,1只橙猫”等,这些是学生私下说的,并没引起老师的重视。

“为什么被忽略的总是我?”

不让学生充分地看情景图,充分地想,充分地说,是时间少了吗?

或许还是观念的问题。

走得好快噢

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有一个环节是拨钟,9时到10时(由电脑演示),同时让学生观察:当分针转动一周时,时针发生了什么变化?

当电脑演示时,分针走动较快,所有学生在观察分针的转动,这时,有一个学生说:“走得好快噢!”

老师不置可否,也许心里还有些恼火。

其实,让孩子把内心真切的感受说出来,追问一句:“你为什么感觉好快呢?”让学生把生活的体验与媒体演示的差异找出来。这样,学生对时间的感受更深,认识更深,也能让学生思考现实与演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