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的世界:文艺复兴与巴洛克建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6-7 巨人之死

1564年2月18日,米开朗基罗在罗马家中逝世,享年90岁。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在《米开朗基罗传》中最后写道:“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风雨吹荡它,云翳包围它;……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将充满日常战斗的勇气。”[29]

米开朗基罗晚年创作的《哀悼基督》,背后的老者据说是按照他自己的形象创作的


[1] 从瓦萨里的描述上看,准备要将自己的陵墓放进教堂这件事很有可能是促使尤利乌斯二世彻底拆除重建圣彼得大教堂的重要因素,旧教堂不足以放下这个庞然大物。

[2] 湿壁画是一种早在前1500年就在爱琴海地区出现的壁画技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大理石或者石灰石煅烧形成生石灰(氧化钙),然后与水混合形成熟石灰(氢氧化钙)。将熟石灰调成泥膏状抹在墙上后,在其硬化前迅速将颜料抹在上面,颜料颗粒就会渗入熟石灰泥。当熟石灰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重新变回坚硬的碳酸钙之后,颜料就会永久地保存在墙壁上。这种技法对于时间的要求特别高,每次作画都需要在熟石灰泥硬化之前完成,必须要将画作仔细分成若干部分,一旦完成就不可以再修改,否则就要敲碎从头再来。瓦萨里将这种技法称为是“所有技法中最具有男人气概、最明确、最坚决和最耐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