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春秋笔:马连良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重排《胭脂宝褶》起源

《胭脂褶》是出纯以说白做工见长特具异彩的戏,这戏是萧长华先生教给我的,我爱他神理变化,很费些揣摩之功,但是仍然踌躇满志。这戏在歌台上,给予观众一个最大缺憾的,就是没有首尾,叫人看了,不晓得是怎么回事,莫名其妙。

这戏出处本有明人传奇,但是与现在演的戏中人名,好些不相符,据前辈先生说,最初是由梆子脱化的,时间总在二百年以上,俗传原有两个本子,一个是从白槐父子失散起,一个是失散后白简赶考起。这次重排,为理清头绪,是根据后者的剪裁,至于为什么重排这戏呢,则一因为它的结构奇谲可喜,二为保留特色的剧艺。

这戏,因后部重说白做工,所以前半我加饰永乐的场子特别重唱工,大段的慢板、原板,大唱特唱。结尾专场来个全家福,唱念做全重地收煞。

服装方面,永乐则考自历代帝王像,用一种箭蟒;冠巾则为新制帝王纱帽,翅子是上边出头的,非敢创造,实取复古。

白槐本皂隶目,按古图帽上应簪雀羽,现下也添上了。我们排这戏的口号,是保留民间文学剧本,戏剧走向大众化。

(原载:1936年第20卷18期《天津商报》每日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