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中,安全感到底是什么
缺乏安全感是很多人(尤其是女生)在恋爱中会遇到的问题。
安全感是指“力比多”和“攻击性”[1]都可以向客体投注,且能够得到客体的好回应。“力比多投注后能够得到客体的好回应”,通俗的解释是,当你表示希望跟某个人亲近的时候,如果对方愿意跟你亲近,你就会有安全感。
比如,当你跟男朋友说“我好想你”的时候,本质是你有亲密的需求,期望得到男朋友的回应。此时,如果你的男朋友回应说“我也好想你”,你就能体验到安全感;当你表达出思念时,对方却无视你的需求甚至还嫌弃你太黏人,这种不但不愿满足你,甚至还否定你的需求的回应,会让你体验到不安全感。
“攻击性投注后得到客体的好回应”则是指,当你表达出对某个人的不满或想与之疏远时,对方会愿意为了你而改变自己或满足你对关系距离的需求,这样你也会有安全感。
比如,当你跟男朋友说“你这样做我很不开心”时,本质是你有内在的自主需求(即“我来做主,你得听我的”)需要他来满足,此时如果他回应说“我可以做点什么让你感受到爱呢”,他就满足了你“控制”他的需求,你就能体验到安全感;当你表达出不满后,对方更加不满而且反过来指责你,或者因此离开你,你就会体验到不安全感。
案例中的女生小上之所以体验到不安全感,是因为她缺乏把力比多和攻击性投注到他人身上的能力。这导致她把两股能量都压抑在自己心里。这种不舒服的、压抑的感受,就被她理解为没有安全感。
她希望男朋友主动关心自己,却没有跟对方表明自己的需求,对方自然不可能读懂她的需求并主动满足之。
她希望男朋友包容自己的负面情绪,却没信心和勇气向对方表达自己的不满,对方自然也不可能莫名其妙地主动自我检讨。
缺乏把力比多和攻击性投注到客体身上的能力,从依恋类型的角度来说,就是回避型依恋,其特征是由于担心爱上对方后被抛弃而受伤,当事人会努力与对方保持距离,不让自己彻底爱上对方,努力回避冲突以避免对方或自己产生放弃关系的念头。陷入回避型依恋关系的人,经常在关系中体验到不安全感,也极易让伴侣体验到不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