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两种世界观、两种发展观的较量
抗美援朝时期,我军指挥著名上甘岭战役的秦基伟将军说:“上甘岭战役既是敌我双方军力的较量,又是两种世界观、两种价值观、两种思想体系的较量。”
商场如战场,国际政治经济冲突的本质何尝不是两种世界观、两种发展观的较量?
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发达国家,仍然奉行“丛林法则”,占据产业链和国际分工的顶端,向全世界输出工业品和高科技产品,而广大的处于产业链底端的工业化落后国家,只能靠向发达国家输出原材料、能源等初级产品和廉价劳动力来维持运转;另一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提倡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需求,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在帮助不发达亚非拉国家建设基础设施、发展经济的同时,合理获取本国利益。
当具备工业体系和工业化能力的新兴国家开始崛起、打破国际低端分工设计,在某些工业品和高科技领域逐步积累并占据世界市场一定份额时,不可避免地触及发达国家的原有的市场地位,于是英、美等国通过政治、经济、金融等手段开始实施打压和遏制,以维护其在世界市场和本土市场的利益。这一点,从1985年欧美和日本达成的《广场协议》(导致日本“失去的十年”)及苏联解体事件中都能窥见一斑。
苏联是在老布什担任美国总统、撒切尔夫人担任英国首相时期解体的。1991年,撒切尔夫人在论及“为何瓦解苏联时”曾经谈道:
“看得见多远的过去,看得见多远的未来。”中国不是苏联,中国的经济体系也比苏联开放得多。但冷战以来,国际政治经济斗争的规律没有变,斗争的本质仍然是对世界市场的竞争与争夺。世界正处于十字路口,“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与“共同发展”的生态法则,以及两种不同的发展观、世界观的矛盾与冲突不断交织进行着。这两种哲学的较量,将从根本上决定世界政治经济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