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力对点之矩的概念 在生产劳动中,人们用扳手拧紧螺母,如图2.7所示。手施于扳手的力F使扳手绕螺栓中心点O产生转动效应。转动效应的强弱,不仅与力F的大小成正比,而且与转动中心点O到力F作用线的垂直距离d成正比。选定的转动中心点O称为矩心,力的作用线到矩心的距离d称为力臂。于是力F对矩心点O的转动效应,可用力大小与力臂的乘积并冠一反映转向的正负号这个代数量度量,这个量称为力对点的矩,

用符号MO(F)表示,即

MO(F)=±Fd=±2A△OAB

(2.7)

式中:力使物体绕矩心作逆时针转动时,力矩取正号,作顺时针转动时取负号。在判断力矩转向时,可将力的箭头向矩心一侧偏转后所指示的转向认为力矩的转向。力矩的单位为

N·m或kN·m。式(2.7)中A△OAB为△OAB的面积,即由力的起点、末点和矩心点构

成的三角形面积,如图2.7所示。

显然,当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力对矩心的力矩等于零;当力沿其作用线滑动时,不改变力对指定点的矩;同一个力对不同的矩心,力矩是不同的。所以在描述力矩时,一定要指明矩心。

图2.7

图2.8

合力矩定理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于平面内任一点之矩,等于所有各分力对该点之矩的代数和。即

MO(FR)=ΣMO(Fi

(2.8)

证明:如图2.8所示,由F1和F2组成作用在点A的一汇交力系,其合力为FR。以力作用点A和矩心O的连线OA为底边,分别以两个分力、合力为另一边可作3个三角

形(△OAB,△OAC,△OAD),如图2.8所示。则△OAC的高为CE、△OAD的高为DG、△OAB的高为BK。过点B作OA的平行线交于CE上的点H。

因为BC与AD相等并且平行,则BC与AD在任意方向的投影相等,即

CH=DG

又因

HE=BK

则有

BK=CE-CH=CE-DG

根据力对点之矩的定义,由式(2.7)可得

MO(FR)=2A△OAB=OA×BK

将式①代入式②得

MO(FR)=OA×(CE-DG)=OA×CE-OA×DG=2A△OAC-2A△OAD

=MO(F1)+MO(F2

定理得证。

在工程计算中,求一个力对某点之矩时,当力臂难以计算时,可将这一力分解成便于确定力臂的两个分力,再应用合力矩定理求解力对点之矩,这样做往往可给计算带来很大方便。

【例2.4】图2.9所示为一重力式挡土墙。已知挡土墙自重FG=95kN,墙承受的土压力F=66.5kN。试校核挡土墙抗倾覆稳定性。

解:挡土墙在土压力F作用下可能绕墙趾A点倾倒,而自重FG对点A之矩则起着抗倾覆的作用。因此应取点A为矩心,分别计算使挡土墙倾覆的力矩M和抵抗倾覆的

力矩M

MA倾(F)=MA(Fy)+MA(Fx

=-Fy×1.08+Fx×1.4

=-F×sin34°×1.08+F×cos34°×1.4=37.02(kN·m)

MA抗(FG)=-FG ×0.49=-95×0.49

=-46.55(kN·m)

由于|MA抗(FG)|>|MA倾(F)|,因此挡土墙不会绕点A倾倒。

图2.9

图2.10

力偶和力偶矩概念 我们用双手转动自行车头,用手拧水龙头开关等运动,都是作用

了一对等值、反向且不共线的平行力后,才使自行车头和水龙头开关发生转动。这种由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不共线的平行力组成的特殊力系,称为力偶,记作(F,F′)。如图2.10所示。力偶的两个力作用线之间的垂直距离d称为力偶臂,力偶所在的平面称为力偶作用面。

由于组成力偶的两力F和F′等值、平行且反向,力系的矢量和显然等于零,力偶在任意轴上的投影等于零。组成力偶的两个力的矢量关系为F=-F′,两个力的数量关系为F=F′。力偶不能合成为一个合力。由于组成力偶的两力不共线,因此不能相互平衡,它们也只能使物体改变转动状态。

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应,可用力偶矩来度量。力偶矩为力偶中的两个力对其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的代数和;矩的大小也等于力偶中的任一个力的大小与力偶臂的乘积,其值与矩心位置无关。平面力偶矩可用代数量表达,以M或M(F,F′)表示。即

M=±Fd=±AACBD

(2.9)

式(2.9)中,力偶逆时针转向矩为正,反之为负。在判断力偶转向时,可将力偶中的一个力的箭头向另一个力一侧偏转后,所指示的转向即为力偶的转向。力偶矩大小也等于由两个力为对边组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如图2.10所示。力偶矩的单位与力矩单位相同,

也是N·m或kN·m。

力偶的等效定理 由于力偶的作用只改变物体的转动状态,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应是用力偶矩来度量,由此可得力偶等效定理:在同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如果力偶矩相等,则两力偶彼此等效。由此定理可得以下推论:

推论1:任一力偶可以在它的作用面内任意移转,而不改变它对刚体的作用效应。这是力偶的对外可移转性(在作用面内的移动和转动)。

推论2:只要保持力偶矩不变(大小和转向不变),可以同时改变力偶中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短,而不改变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应。这是力偶的内部组成元素的可调整性。

由此可见,力偶臂和力的大小,都不是力偶的特征量,它们只是组成力偶的内部元素。而只有力偶矩才是平面力偶作用效应的唯一量度。因此,今后常用图2.11所示的符号表示力偶,M为力偶矩。

图2.11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设在同一平

面内有两个力偶(F1,F′1)和(F2,F′2),如图2.12(a)所示。它们的力偶矩分别为M1

=F1d1 ,M2=-F2d2。根据推论2,在保持力偶矩不变的情况下,使两个力偶具有大小

相等的力偶臂d,可得到两个等效的新力偶(F3,F′3)和(F4,F′4)。即

M1=F1d1=F3d

M2=-F2d2=-F4d

根据推论1,将力偶(F3,F′3)和(F4,F′4)在平面内移转,使两个力偶的力作用线共线,如图2.12(b)所示。分别将作用在点A和点B的共线力系合成为合力,即

F=F3-F4

F′=F′3-F′4

由于F与F′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构成了与原力偶系等效的合力偶(F,F′),如图2.12(c)所示。以M表示合力偶的矩,即

M=Fd=(F3-F4)d=F3d+(-F4d)=F1d1+(-F2d2)=M1+M2

图2.12

如果在同一平面内有两个以上的平面力偶,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步两两合成。即在同平面内的任意一个力偶系可合成一个合力偶,合力偶矩等于各个力偶矩的代数和,可写为

M=ΣMi

(2.10)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 平面力偶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所有各力偶矩的代数和等于零。即

ΣMi=0

(2.11)

式(2.11)说明一个力偶只可能与其他力偶组成平衡系统,一个力偶不可能与一个力组成平衡系统,力偶只可能由力偶平衡。

【例2.5】一支架如图2.13(a)所示。各杆自重不计,A、D、C三处均为铰接。

杆AB上受一力偶作用。已知力偶矩的大小为M(F,F′)=1kN· m,转向如图所示。求A、D处的约束力。

图2.13

解:(1)以杆AB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受力分析。杆AB受已知力偶(F,F′)作用,因杆CD为二力杆,杆CD通过铰D给杆AB的约束力作用线沿杆CD方向;固定铰支座A对杆AB的约束力为FA。因为力偶只能由力偶平衡,所以约束力FD和FA必组成一个

力偶,杆AB受力如图2.13(b)所示。

(2)列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求解。

ΣMi=0

FA×3sin45°-M=0

FA=3×sMin45°=0.471(kN)

因为FD=FA,所以FD=0.471kN。

(3)校核。

ΣMA (F)=FDsin45°×3-M=0.471×0.707×3-1=0

计算过程无误。

在上面例题求解过程中,需要说明的有以下几点:

当一个构件上的主动力系为力偶系,且构件只有两个约束力,构件平衡时,两个约束力必然要组成一个约束力偶。因为主动力系可合成一个合力偶,合力偶只能与另一力偶组成平衡力系,所以两约束力必然要组成一个力偶。因此,已知一个约束力的方向时,即可确定出另一个约束力的方向。

当用平衡条件求出组成力偶的一个约束力的大小后,则另一约束力与其大小相等、正负号也相同。不要以为两力的绝对方向相反,两力的大小数值就要反号。

力的平移定理 力的可传性表明,力可以移到刚体内的力作用线段上的任意一点,不改变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但当力平移出原来的作用线时,虽然力矢没有改变,即力对刚体的移动效应没有改变,但因力作用线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改变了力对刚体的转动效应。为了将力等效地平行移动,有如下定理。

把作用在刚体点A的力FA平移到任一点B,但必须同时附加一个力偶,这个附加力偶的矩等于原来的力FA对新作用点B的矩。

证明:刚体的点A作用一力FA,如图2.14(a)所示。在刚体上任取一点B,并在

点B加一对平衡力F′和FB,令FB=-F′=FA,如图2.14(b)所示。显然,这三个力

与原力FA等效。这三个力可视为一个作用在点B的力FB和一个力偶(FA,F′),这个力偶称为附加力偶,附加力偶的矩为

M=FAd=MB(FA

图2.14

如图2.14(c)所示。将力平移时,要注意附加力偶的转向。将原力的箭头向平移点的一侧偏转,即可得附加力偶的转向。

思考题

2.6 你在骑自行车的过程中,必有力对点之矩效应。在整个运动系统中,有几处存

在力对点之矩问题?

2.7 当你从楼房阳台挑梁的最外端向梁支座处移动时,挑梁绕墙体支座有转动效应,这种效应随着你的移动有什么变化?

2.8 风力发电机和水力发电机中,有没有力对点之矩的机械装置?

2.9 你驾驶汽车时,用到力偶了吗?当你所用力不变时,方向盘直径的大小对转动效应有无影响?

2.10 图示半径为R的圆轮可绕轴O转动,轮上作用一力偶矩为M的力偶和一个与轮缘相切的力F,轮在力偶M和力F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是否说明力偶可以用一个力来与之平衡?

思考题2.10图

习题

2.8 求下列图中力F对点O之矩。

习题2.8图

2.9 图示为一挡土墙,已知其单位长墙重FG=130kN,墙背作用土压力F=85kN,试计算各力对挡土墙前趾点A的力矩,并判断墙是否会倾倒。

习题2.9图

习题2.10图

2.10 图示工件上作用有三个主动力偶,三个力偶的矩大小分别为:M1=M2=

10N·m,M3=20N·m。在A、B处各作用一力FA和FB,两力作用线平行且指向相反,FA=FB=150N。问工件是否能转动?

2.11 图示梁AB上作用两个力偶,力偶矩大小分别为M1=20kN· m,M2=8kN·

m。求支座A和B的约束力。

习题2.11图

2.12 在图示结构中,各构件的重量不计,在构件AB上作用一矩为M的力偶,求支座A和C的约束力。

习题2.12图

习题2.13图

2.13 在图示结构中,各构件的重量不计,在构件BC上作用一矩为M的力偶,求支座A的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