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村镇供水工程规划设计原则及任务
村镇供水工程系统一般都是由取水、水质净化、输配水三部分组成。取水指把水从天然水源中取来,并在水量上达到使用的要求,由取水构筑物和取水泵房组成;水质净水指把取来的原水经过适当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处理,使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标准,由净化构筑物和消毒设备组成;输配水指把经过净化后符合饮水标准的水,在保证水量和压力要求的条件下,通过管网输送到各用水点,由清水池、出水泵房、输配水管和高位水池或水塔等组成。
1.3.1 规划设计原则
(1)合理利用、优化配置水资源,优质水优先供给生活用水,加强水源卫生防护,保证水源的可持续性。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同时,水源污染和地下水超采加剧。因此,村镇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应合理利用水资源,充分发挥有限水资源的效益;水源的水质和水量直接关系到供水水质和供水保证率,因此,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应有效保护供水水源的水质和水量。
(2)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城乡供水一体化为目标,优先建设规模化集中式供水工程。我国村镇的自然、经济、用水和管理等条件差异甚大。因此,村镇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听取用水户意见,反映民意;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当地的运行管理条件,因地制宜选择供水方式和供水技术,以保证工程良性运营。县城、乡镇自来水厂的周边农村,应优先依托自来水厂的扩建、改建、辐射扩网、延伸配水管线发展自来水,供水到户。在人口居住集中、有好水源的地区,应优先建设适度规模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必要时可跨区域取水、联片供水。无联片供水条件,又相对独立的村庄,可选择适宜水源,建造单村集中供水工程。居住相对集中,又无好水源地区,需特殊处理,制水成本较高时,可采用分质供水(饮用水与其他生活用水分别供水)。受水源、地形、居住、电力、经济等条件限制,不适宜建造集中式供水工程时,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划建造分散式供水工程。
村镇供水工程建设与村镇的人口、企业、建设用地、道路、电力、排水、防洪、环境卫生和区域水资源等规划密切相关,为使供水工程布局合理、满足发展需要、避免建后矛盾、合理投资,村镇供水工程的建设应与村镇总体规划相协调,统一规划,可分期实施。
(3)合理设计供水规模,发挥投资效益,保证水厂良性运营。村镇供水工程的供水规模,是指水厂的供水能力,为集中供水工程规划设计的重要参数。供水规模(即最高日用水量)包括:居民生活用水量、饲养畜禽用水量、工业企业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消防用水量、浇洒道路与绿地用水量、管网漏失与未预见水量。供水规模按该工程供水范围内的最高日用水量计算,以m3/d表示。
供水规模的确定应能够反映当前区域实际用水的需要,同时还应考虑一定的发展规划的要求,要尽可能做到经济和效益的有效统一。
(4)加强水质检验、监测,逐步建立水质监测网络。饮用水水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与身体健康,必须重视已建和规划建设饮水工程的水质监测,逐步建立和完善水质检验和监督体系。检测的目的在于及时掌握水质情况,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和技术对策,确保供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同时应建立和健全饮水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方便主管部门对整个区域内供水工程的运行进行统一管理。
1.3.2 规划设计任务与内容
发展村镇供水,应制定区域供水规划和供水工程规划。区域供水规划应根据规划区域内各村镇的社会经济状况、总体规划、供水现状、用水需求、区域水资源条件及其管理要求、村镇分布和自然条件等进行编制,既要兼顾近期使用,同时要考虑远期发展需求。
满足生活饮用水需求、保障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是村镇供水的主要任务。因此,村镇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的规定。如供水工程应有必要的净水设施和消毒措施;凡与生活饮用水接触的材料、设备和化学处理剂不应污染水质;集中供水系统不应与非生活饮用水管网和自备供水系统相连接;供水单位应建立水质检验制度和卫生防护措施;供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
规划内容应包括供水现状分析与评价,拟建供水工程的类型、数量、布局及受益范围,各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规模、投资估算,建设和管理的近、远期目标,保障供水工程良性运营的管理措施,以及实现规划的保障措施等。区域供水规划应能指导当地村镇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