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1.6 围堰拆除
【引例1.6】三峡工程三期碾压混凝土(简称RCC)围堰平行于大坝布置,围堰轴线位于大坝轴线上游114m处,其右侧与右岸白岩尖山体相接,左侧与混凝土纵向围堰上纵堰内段相连。横向围堰轴线总长580m,从右至左分为右岸坡段(2号~5号堰块)、河床段(6号~15号堰块)和左接头段(长60m);纵向围堰上纵堰内段轴线总长122m。围堰施工分两阶段进行:横向围堰右岸坡段、左接头段、纵向围堰堰内段及横向围堰河床段基础部位在一期施工期浇筑完成,横向围堰河床段于2003年建成。
在右岸厂房坝段和右岸非溢流坝段浇筑至高程185.00m并具备挡水条件后,为满足右岸电站厂房进水条件和右岸排漂过流条件,需要对三期RCC碾压混凝土围堰进行拆除。相对于国内外其他水利水电工程围堰拆除,该围堰爆破拆除具有爆破规模大、边界条件复杂、爆破控制要求严格、爆破水深大等特点。
【思考】
(1)围堰为什么要拆除?
(2)围堰拆除有几种方式?
(3)土石围堰怎么拆除?
(4)爆破法拆除围堰的原理是什么?
(5)什么是爆破?
(6)水利工程常用的爆破类型有哪几种?
围堰是临时建筑物,导流任务完成后,应按设计要求拆除,以免影响永久建筑物的施工及运转。如在采用分段围堰法导流时,第一期横向围堰的拆除,如果不合要求,势必会增加上、下游水位差,从而增加截流工作的难度,增大截流料物的质量及数量。这类教训在国内外有不少,如苏联的伏尔谢水电站截流时,上、下游水位差是1.88m,其中由于引渠和围堰没有拆除干净造成的水位差就有1.73m。又如下游围堰拆除不干净,会抬高尾水位,影响水轮机的利用水头,如浙江省富春江水电站曾受此影响,降低了水轮机出力,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土石围堰相对来说断面较大,拆除工作一般是在运行期限的最后一个汛期过后,随上游水位的下降,逐层拆除围堰的背水坡和水上部分。葛洲坝一期土石围堰的拆除程序如图1.35所示。但必须保证依次拆除后所残留的断面能继续挡水和维持稳定,以免发生安全事故,使基坑过早淹没,影响施工。土石围堰的拆除一般可用挖土机或爆破开挖等方法。
钢板桩格型围堰的拆除,首先要用抓斗或吸石器将填料清除,然后用拔桩机起拔钢板桩。混凝土围堰的拆除,一般只能用爆破法炸除,但应注意,必须使主体建筑物或其他设施不受爆破危害。
图1.35 葛洲坝一期土石围堰的拆除程序图
1—黏土斜墙;2—覆盖层;3—堆渣;4—心墙;5—防渗墙
1.6.1 爆破的概念
爆破是炸药爆炸作用于周围介质的结果。埋在介质内的炸药引爆后,在极短的时间内,由固态转变为气态,体积增加数百倍至几千倍,伴随产生极大的压力和冲击力,同时还产生很高的温度,使周围介质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爆破。
1.6.2 爆破的常用术语
1.爆破作用圈
当具有一定质量的球形药包在无限均质介质内部爆炸时,在爆炸作用下,距离药包中心不同区域的介质由于受到的作用力有所不同,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或振动现象。整个被影响的范围称为爆破作用圈。这种现象随着与药包中心间的距离增大而逐渐消失,按对介质作用不同可分为四个作用圈。
(1)压缩圈。图1.36中R1表示压缩圈半径,在这个作用圈范围内,介质直接承受了药包爆炸而产生的极其巨大的作用力,因而如果介质是可塑性的土壤,便会遭到压缩形成孔腔;如果是坚硬的脆性岩石便会被粉碎。所以把R1这个球形地带叫做压缩圈或破碎圈。
图1.36 爆破影响范围示意图
(2)抛掷圈。围绕在压缩圈范围以外至R2的地带,其受到的爆破作用力虽较压缩圈范围内小,但介质原有的结构受到破坏,分裂成为各种尺寸和形状的碎块,而且爆破作用力尚有余力足以使这些碎块获得能量。如果这个地带的某一部分处在临空的自由面条件下,破坏了的介质碎块便会产生抛掷现象,因而称为抛掷圈。
(3)松动圈。松动圈又称破坏圈。在抛掷圈以外至R3的地带,爆破的作用力更弱,除了能使介质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外,没有余力可以使破坏了的碎块产生抛掷运动,因而叫做破坏圈。工程上为了实用起见,一般还把这个地带被破碎成为独立碎块的一部分叫做松动圈,而把只是形成裂缝、互相间仍然连成整块的一部分叫做裂缝圈或破裂圈。
(4)震动圈。在破坏圈范围从外,微弱的爆破作用力甚至不能使介质产生破坏。这时介质只能在应力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现象,这就是图1.36中R4所包括的地带,通常叫
图1.37 爆破漏斗
r—爆破漏斗半径;R—爆破作用半径;W—最小抵抗线;h—可见漏斗深度
做震动圈。震动圈以外爆破作用的能量就完全消失了。
2.爆破漏斗
在有限介质中爆破,当药包埋设较浅,爆破后将形成以药包中心为顶点的倒圆锥形爆破坑,称为爆破漏斗。爆破漏斗的形状多种多样,随着岩土性质、炸药的品种性能和药包大小及药包埋置深度等不同而变化。
3.最小抵抗线
由药包中心至自由面的最短距离称为最小抵抗线,如图1.37中的W。
4.爆破漏斗半径
即在介质自由面上的爆破漏斗半径,如图1.37中的r。若r=W,则r为标准抛掷漏斗半径。
5.爆破作用指数
指爆破漏斗半径r与最小抵抗线W的比值。即
爆破作用指数的大小可判断爆破作用性质及岩石抛掷的远近程度,也是计算药包量、决定漏斗大小和药包距离的重要参数。一般用n来区分不同爆破漏斗,划分不同爆破类型:当n=1时,称为标准抛掷爆破漏斗;当n>1时,称为加强抛掷爆破漏斗;当0.75<n<1时,称为减弱抛掷爆破漏斗;当0.33<n≤0.75时,称为松动爆破漏斗;当n≤0.33时,称为裸露爆破漏斗。
6.可见漏斗深度h
经过爆破后所形成的沟槽深度称为可见漏斗深度(图1.37中的h),它与爆破作用指数大小、炸药的性质、药包的排数、爆破介质的物理性质和地面坡度有关。
7.自由面
自由面又称为临空面,指被爆破介质与空气或水的接触面。同等条件下,临空面越多炸药用量越小,爆破效果越好。
8.二次爆破
二次爆破指大块岩石的二次破碎爆破。
9.破碎度
破碎度指爆破岩石的块度或块度分布。
10.单位耗药量
单位耗药量指爆破单位体积岩石的炸药消耗量。
11.炸药换算系数
炸药换算系数e指某炸药的爆炸力F与标准炸药爆炸力之比(目前以2号岩石铵梯炸药为标准炸药)。
1.6.3 药包及其装药量计算
1.药包
为了爆破某一物体而在其中放置一定数量的炸药,称为药包。药包的分类及使用见表1.15。
表1.15 药包的分类及使用
2.装药量计算
爆破工程中的炸药用量计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影响因素较多。实践证明,炸药的用量是与被破碎的介质体积成正比的。而被破碎的单位体积介质的炸药用量,其最基本的影响因素又是与介质的硬度有关。目前,由于还不能较精确的计算出各种复杂情况下的相应用药量,所以一般都是根据现场试验方法,大致得出爆破单位体积介质所需的用药量,然后再按照爆破漏斗体积计算出每个药包的装药量。
药包药量Q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式中 K——爆破单位体积岩石的耗药量,简称单位耗药量,kg/m3;
V——标准抛掷漏斗内的岩石体积,m3,。
需要注意的是,单位耗药量K值,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经综合分析后定出,常见岩土的标准单位耗药量见表1.16。
故标准抛掷爆破药包药量计算式(1.16)可以写为
对于加强抛掷爆破
对于减弱抛掷爆破
对于松动爆破
式中 Q——药包重量,kg;
W——最小抵抗线,m;
n——爆破作用指数。
表1.16 单位耗药量K值
注 1.表中数据是以2号岩石铵梯炸药作为标准计算,若采用其他炸药时,应乘以炸药换算系数e(表1.17)。
2.表中数据,是在炮眼堵塞良好的情况下确定出来的,如果堵塞不良,则应乘以1~2的堵塞系数。对于黄色炸药等烈性炸药,其堵塞系数不宜大于1.7。
3.表中K值是指一个自由面的情况。如果自由面超过1个,应按表1.18适当减少用药量。
表1.17 炸药换算系数e值表
表1.18 自由面与用药量的关系
注 表中自由面的数目是按方向(上、下、东、南、西、北)确定的,不是按被爆破体的几何形体确定的。
1.6.4 爆破的分类
爆破可按爆破规模、凿岩情况、要求等不同进行分类。
(1)按爆破规模分,爆破可分为小爆破、中爆破、大爆破。
(2)按凿岩情况分,爆破可分为浅孔爆破、深孔爆破、药壶爆破、洞室爆破、二次爆破。
(3)按爆破要求分,爆破可分为松动爆破、减弱抛掷爆破、标准抛掷爆破、加强抛掷爆破及定向爆破、光面爆破、预裂爆破、特殊物爆破(冻土、冰块等)。
1.6.5 控制爆破
控制爆破是为达到一定预期目的的爆破。如定向爆破、预裂爆破、光面爆破、岩塞爆破、微差控制爆破、拆除爆破、静态爆破、燃烧剂爆破等。下面仅介绍水利工程常用的几种。
1.定向爆破
定向爆破是一种加强抛掷爆破技术,它利用炸药爆炸能量的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将一定数量的土岩经破碎后按预定的方向抛掷到预定地点,形成具有一定质量和形状的建筑物或开挖成一定断面的渠道。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可以用定向爆破技术修筑土石坝、围堰、截流戗堤以及开挖渠道、溢洪道等。在一定条件下,采用定向爆破方法修建上述建筑物,较之用常规方法可缩短施工工期、节约劳力和资金。
定向爆破主要是使抛掷爆破最小抵抗线方向符合预定的抛掷方向,并且在最小抵抗线方向事先造成定向坑,利用空穴聚能效应集中抛掷,这是保证定向的主要手段。造成定向坑的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利用辅助药包,让它在主药包起爆前先爆,形成一个起走向坑作用的爆破漏斗。如果地形有天然的凹面可以利用,也可不用辅助药包。
图1.38(a)为用定向爆破堆筑堆石坝。药包设在坝顶高程以上的岸坡上。根据地形情况,可从一岸爆破或两岸爆破。图1.38(b)为定向爆破开挖渠道。在渠底埋设边行药包和主药包。边行药包先起爆,主药包的最小抵抗线就指向两边,在两边岩石尚未下落时起爆主药包,中间岩体就连同原两边爆起的岩石一起抛向两岸。
图1.38 定向爆破筑坝挖渠示意图
1—主药包;2—边行药包;3—抛掷方向;4—堆积体;5—筑坝;6—河床;7—辅助药包
2.预裂爆破
进行石方开挖时,在主爆区爆破之前沿设计轮廓线先爆出一条具有一定宽度的贯穿裂缝,以缓冲、反射开挖爆破的振动波,控制其对保留岩体的破坏影响,使之获得较平整的开挖轮廓,此种爆破技术为预裂爆破。预裂爆破布置图如图1.39所示。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预裂爆破不仅在垂直、倾斜开挖壁面上得到广泛应用;在规则的曲面、扭曲面以及水平建基面等也采用预裂爆破。
(1)预裂爆破要求。
1)预裂缝要贯通且在地表有一定开裂宽度。对于中等坚硬岩石,缝宽不宜小于1.0cm;坚硬岩石缝宽应达到0.5cm左右;但在松软岩石上缝宽达到1.0cm以上时,减振作用并未显著提高,应多做些现场试验,以利总结经验。
图1.39 预裂爆破布置图
1—预裂缝;2—爆破孔
图1.40 预裂爆破装药结构图
1—雷管;2—导爆索;3—药包;4—底部加强药包
2)预裂面开挖后的不平整度不宜大于15cm。预裂面不平整度通常是指预裂孔所形成之预裂面的凹凸程度,它是衡量钻孔和爆破参数合理性的重要指标,可依此验证、调整设计数据。
3)预裂面上的炮孔痕迹保留率应不低于80%,且炮孔附近岩石不出现严重的爆破裂隙。
(2)预裂爆破主要技术措施。
1)炮孔直径一般为50~200mm,对深孔宜采围较大的孔径。
2)炮孔间距宜为孔径的8~12倍,坚硬岩石取小值。
3)不耦合系数(炮孔直径d与药卷直径d0的比值)建议取2~4,坚硬岩石取小值。
4)线装药密度一般取250~400g/m。
5)药包结构形式,目前较多的是将药卷分散绑扎在传爆线上(图1.40)。分散药卷的相邻间距不宜大于50cm,且不大于药卷的殉爆距离。考虑到孔底的夹制作用较大,底部药包应加强,约为线装药密度的2~5倍。
6)装药时距孔口1m左右的深度内不要装药,可用粗砂填塞,不必捣实。填塞段过短,容易形成漏斗,过长则不能出现裂缝。
3.光面爆破
光面爆破也是控制开挖轮廓的爆破方法之一,如图1.41所示。它与预裂爆破的不同之处在于光面爆孔的爆破是在开挖主爆孔的药包爆破之后进行。它可以使爆裂面光滑平顺,超欠挖均很少,能近似形成设计轮廓要求的爆破。光面爆破一般多用于地下工程的开挖,露天开挖工程中用得比较少,只是在一些有特殊要求或者条件有利的地方使用。
图1.41 光面爆破布孔图
1~12—炮孔孔段编号
光面爆破的要领是孔径小、孔距密、装药少、同时爆。
光面爆破主要参数的确定:
(1)炮孔直径宜在50mm以下。
(2)最小抵抗线W通常采用1~3m,或用下式计算:
(3)炮孔间距a。
(4)单孔装药量。用线装药密度Qx表示,即
式中 D——炮孔直径;
K——单位耗药量。
4.岩塞爆破
岩塞爆破系一种水下控制爆破。当在已成水库或天然湖泊内取水发电、灌溉、供水或泄洪时,为修建隧洞的取水工程,避免在深水中建造围堰,采用岩塞爆破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它的施工特点是先从引水隧洞出口开挖,直到掌子面到达库底或湖底邻近,然后预留一定厚度的岩塞,待隧洞和进口控制闸门井全部建完后,一次将岩塞炸除,使隧洞和水库连通。岩塞布置如图1.42所示。
图1.42 岩塞爆破布置图
1—岩塞;2—缓冲坑;3—闸门井;4—引水隧洞;5—操纵室;6—集渣坑
岩塞的布置应根据隧洞的使用要求、地形、地质因素来确定。岩塞宜选择在覆盖层薄、岩石坚硬完整,且层面与进口中线交角大的部位,特别应避开节理、裂隙、构造发育的部位。岩塞的开口尺寸应满足进水流量的要求。岩塞厚度应为开口直径的1~1.5倍。太厚难于一次爆通,太薄则不安全。
水下岩塞爆破装药量计算,应考虑岩塞上静水压力的阻抗,用药量应比常规抛掷爆破药量增大20%~30%。为了控制进口形状,岩塞周边采用预裂爆破以减震防裂。
5.微差控制爆破
微差控制爆破是一种应用特制的毫秒延期雷管,以毫秒级时差顺序起爆各个(组)药包的爆破技术。其原理是把普通齐发爆破的总炸药能量分割为多数较小的能量,采取合理的装药结构,最佳的微差间隔时间和起爆顺序,为每个药包创造多面临空条件,将齐发大量药包产生的地震波变成一长串小幅值的地震波,同时各药包产生的地震波相互干涉,从而降低地震效应,把爆破震动控制在给定水平之下。爆破布孔和起爆顺序有成排顺序式、排内间隔式(又称V形式)、对角式、波浪式、径向式等(图1.43),或由它组合变换成的其他形式,其中以对角式效果最好,成排顺序式最差。采用对角式时,应使实际孔距与抵抗线比大于2.5以上,对软石可为6~8;相同段爆破孔数根据现场情况和一次起爆的允许炸药量而确定装药结构,一般采用空气间隔装药或孔底留空气柱的方式,所留空气间隔的长度通常为药柱长度的20%~35%左右。间隔装药可用导爆索或电雷管齐发或孔内微差引爆,后者能更有效降震,爆破采用毫秒延迟雷管。最佳微差间隔时间一般取(3~6)W,刚性大的岩石取下限。
图1.43 微差控制爆破起爆形式及顺序
一般相邻两炮孔爆破时间间隔宜控制在20~30ms,不宜过大或过小;爆破网路宜采取可靠的导爆索与继爆管相结合的爆破网路,每孔至少一根导爆索,确保安全起爆;非电爆管网路要设复线,孔内线脚要设有保护措施,避免装填时把线脚拉断;导爆索网路联结要注意搭接长度、拐弯角度、接头方向,并捆扎牢固,不得松动。
微差控制爆破能有效地控制爆破冲击波、震动、噪音和飞石;操作简单、安全、迅速;可近火爆破而不造成伤害;破碎程度好,可提高爆破效率和技术经济效益。但该网路设计较为复杂;需特殊的毫秒延期雷管及导爆材料。微差控制爆破适用于开挖岩石地基、挖掘沟渠、拆除建筑物和基础,以及用于工程量与爆破面积较大,对截面形状、规格、减震、飞石、边坡后面有严格要求的控制爆破工程。
【引例分析】根据[引例1.6]三峡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的拆除要求,在三峡三期 RCC 围堰拆除爆破方案论证阶段,重点研究比较了三种方案:滑移方案、炸碎方案和倾倒方案。滑移方案是通过爆破形成滑移面,使堰体靠自重滑落;炸碎方案是从堰顶或背水面钻孔,将围堰堰体炸碎塌落;倾倒方案是通过爆破形成缺口,使堰体失稳翻转下落。
根据三种方案适用性与三峡三期 RCC围堰自身特点,经过详细研究论证后确认:三峡三期上游围堰已建部分采用炸碎方案拆除,待建部分采用倾倒方案拆除。
针对倾倒方案,比较了“廊道预扩挖”倾倒爆破方案、“预埋炮孔”倾倒爆破方案、“预埋炮孔+廊道预扩挖”倾倒爆破方案、“预埋炮孔+集中药包”倾倒爆破方案、“预埋集中药室”倾倒爆破方案。“预埋集中药室”倾倒爆破方案由于具有后期无需钻孔、施工期工作量小、联网方便、倾倒缺口有保证、倾倒块体较小等优点而被最终采纳,并于2003年进行待建部分围堰浇筑时预留了相应结构措施:在高程108.70m、离上游面2.2m处预埋1号药室,在高程101.50m、离上游面6.0m处预埋2号药室,在高程106.40m、离排水廊道下游面3.50m处预埋3号药室,在排水廊道下游侧堰体内高程109.70m预埋一排断裂孔。
(1)围堰定向爆破倾倒的可靠性。根据药室布置位置,假设各药室均顺利形成爆破漏斗、水平断裂孔能形成断裂面,经过力学计算后发现,堰体可以顺利实现倾倒。在爆破设计中,针对影响堰体倾倒可靠性的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
1)爆破漏斗的形成。根据三峡三期RCC围堰结构和深水爆破拆除的特点,存在诸多影响爆破漏斗形成的不利因素:碾压混凝土中的水平软弱面、强度分区及内部空腔导致堰体力学特性的不均匀性,深水爆破理论和设计方法的不完善,深水条件下火工材料的可靠性等。针对这些不利因素,采取了如下措施。
a.加装药量,提高爆破能量。在安全允许范围内,通过增加各药室的装药量,提供尽量多的爆破能量,以达到增大爆破作用范围,从而破碎和抛掷更多混凝土的目的,是确保堰体顺利倾倒的重要手段。在设计中,通过理论分析、试验研究、类似工程经验类比,对水下爆破装药量进行了研究。与此同时,利用装药廊道上、下游排水孔进行辅助装药爆破,确保爆破漏斗的形成。上游排水孔装药爆破辅助形成2号药室爆破漏斗,下游排水孔装药爆破辅助形成3号药室爆破漏斗。
b.选择耐水性好的火工材料。经理论计算和大量室内外对比试验,确定了用于三峡三期RCC围堰拆除爆破的高爆速、高威力、高抗水性能混装车制乳化炸药配方。该炸药在50m水深条件下浸泡7d以上其爆速不低于4500m/s,爆力不低于320mL,猛度达到16~18mm。
2)水平断裂孔的爆破效果。设RCC抗拉强度为2MPa,计算出下游断裂面成缝面积至少要达到84.9%以上,才能保证倾倒力矩大于约束力矩。故下游水平断裂面的形成是堰体倾倒的关键,必须尽可能提高下游水平断裂面形成的可靠性。为此,需加强断裂孔装药量,确保倾倒部分与保留堰体彻底分离。
3)堰块两端夹制作用。RCC围堰每隔约40m设有永久横缝,将RCC围堰分为诸多堰块,在堰块中部迎水面侧又设有长4m的诱导缝。根据结构设计及施工实际情况,诱导缝及堰块之间的永久横缝实际上并非理想的连续贯通缝,故如果以堰块为倾倒单元,则完全靠堰块间的永久横缝来自然切断堰块间的联系与制约是不可靠的。这种联系与制约对堰体倾倒效果有直接影响:一是由于横缝未切断部分的胶结作用和切缝线不直的咬合作用使堰体不能倾倒,导致方案失败;二是可能改变堰体倾倒形态,使堰块自由端先倾倒、下滑,先爆堰体倾斜入水,阻碍后爆堰块的倾倒。
为提高堰体倾倒的可靠性,必须采取技术措施可靠地切断倾倒单元与相邻单元之间的联系约束。按以堰块为倾倒单元的方案,可采取的处理措施主要为在堰块永久横缝附近布置辅助钻孔装药爆破。
在6~14号堰块间每个横缝面布置1列切割孔。采用切割孔爆破的方法切断堰块间的联系,不仅可以解除堰块两端的夹制作用,还可以将堰体分割成单个堰块依次倾倒,减小整体倾倒带来的触地震动。
(2)深水爆破药量的确定。要确保三峡三期RCC围堰中段按要求实现定向倾倒,需解决如何合理地进行装药量设计问题,确保围堰上游侧拆除范围底部区域能够通过爆破形成满足倾倒失稳条件的缺口。目前国内外水下爆破装药量计算方法均是以陆上爆破装药量计算的理论、经验公式为基础,根据工程实际条件,经由一定的修正后形成的。由于三峡三期RCC围堰爆破区位于水下30余米处,其爆破条件与陆上岩土(混凝土)爆破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三峡三期RCC围堰爆破拆除设计中,以陆地标准抛掷爆破药量计算公式为基础,吸收借鉴国内外陆地洞室爆破及浅水洞室爆破药量计算方法的合理之处,针对本工程的实际情况与固有特点,提出了适用于本工程的爆破药量计算公式。
1)药量计算公式。根据大量爆破专著及手册,地面标准抛掷装药量的经验公式为
其中 f(n)=0.4+0.6n3
式中γ——爆破介质重度,kN/m3;
W——最小抵抗线,m;
n——爆破作用指数,标准抛掷爆破时取1;
e——炸药换算系数。
针对三峡三期RCC围堰倾倒爆破的具体特点,引入双向药包作用系数Kd和水深单耗增量HCa,用以式(1.25)为基础得到下式来计算装药量。
式中 Kd——双向作用系数;
H——水深,m;
Ca——水深影响系数;
e——炸药换算系数;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2)三峡三期RCC围堰倾倒爆破药量计算。三峡三期RCC围堰倾倒段共布设1号药室、2号药室和3号药室共三类药室。各药室的设计间距分别为2.2m、5.0m、4.0m,双向作用系数分别1.2、1.2、1.0,水深分别为26.3m、33.5m、28.6m,水深影响系数均取0.01,最小抵抗线分别为2.2m、6.0m、3.5m,爆破作用指数分别为1.5、1.25、1.46。
本工程碾压混凝土重度取24kN/m3,根据式(1.24)计算出地面标准抛掷单耗K为1.36 kg/m3。
利用地面标准抛掷爆破装药量计算公式式(1.25)计算出1号、2号、3号药室的装药量分别为19kg、324kg、65kg,而由式(1.26)计算的相应装药量分别为50kg、690kg、16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