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科技服务的实践与探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搭建一个平台 服务万千企业

——访山东淄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 朱新阳

我们见到朱新阳主任的时候是一个下着雨的下午,“一场秋雨一场寒”,淅沥的秋雨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寒意。朱新阳主任从会场匆忙赶来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当问及从事生产力促进工作最大的感受时,朱主任沉思片刻,“肩上的担子很重啊,我们得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面对企业的需求我们不敢懈怠。”

作为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力促进中心是推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不可或缺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淄博生产力促进中心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2004年4月,淄博生产力促进中心通过了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淄博生产力促进中心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赞誉,多次被省市有关部门评为先进单位。

(一)一个平台创造的效应

2005年9月,淄博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在市领导的关注下开始筹建,2007年5月正式启动运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采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以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为基础,对科技资源进行重组与建设而构建的科技创新服务系统。平台由成果转化及技术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大型科学仪器设施资源共享平台、科技信息与文献信息服务平台、高层次人才信息服务平台、科技成果科技项目评价评审平台5个子平台组成,是国内首家具有综合性科技创新服务功能的平台。

目前,淄博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与北京、上海、天津等技术交易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已收录国内外10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成果及项目转让信息20000余条;拥有大型科学仪器信息近1000台套,价值近10亿元人民币;院士、专家等高层次人才1000余名;购置并建设了大型文献期刊数据库,收录了国内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自1994年以来期刊12000余种,外文期刊11000余种,以及国家省市科技成果数据库,国家标准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科技论文数据库等信息2000余万条,并已建立了科技文献海量检索系统,可供企事业单位和科技人员进行查询。运行一年多以来,通过淄博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布的科技信息达20600条,网上科技文献阅览、科技咨询达5300人次,发布的科技成果、企业技术需求达20000多项。查询访问量5万余人次,接待企业及个人咨询300余人次。成功举办电子、化工、光机电、节能减排等行业专题对接会,共签订合作协议212项,可带动科技投入近20亿元。

(二)六种服务模式让工作更高效

在对朱新阳主任采访的过程中,“服务”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字。淄博生产力促进中心坚持“用户至上、服务创新、诚信守法、优质高效”的服务理念,总结出他们的一套工作模式。

(1)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服务机构运作的服务模式。淄博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中特别指出要依托淄博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淄博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淄博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被纳入了市政府的整体工作,并列入分管市长年度七项重点工作之一。作为技术服务机构,在产学研结合的实践中,淄博生产力促进中心始终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抓项目落实,协助解决项目实施遇到的困难,参与技术成果转化的全部过程,成立了一个强力、高效、协调的产学研运行机制。

(2)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实行网上高速传输,建立产学研常规化项目对接的服务模式。利用初具规模、功能居国内一流的淄博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立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网上联系渠道,将技术供需各方的技术信息、科研成果和成果开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问题,通过网络高速传输,便捷快速地进行相互之间的了解和沟通,实现了项目常规化高效率对接。

(3)强强联合,组建科技服务大联盟的服务模式。淄博生产力促进中心与全国8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信息机构和600多名专家学者建立了广泛的联络与合作,与京津沪三地技术产权交易机构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从根本上解决了科技成果项目的来源问题,真正组建起涵盖全国主要科技项目的研发机构,利用全国科技资源为本地企业服务的科技服务大联盟。淄博生产力促进中心还联合当地会计师事务所、工程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等加入服务联盟,共同为企业提供服务。联盟的组建,提高了本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有效结合。

(4)建立市、区、乡直达的特色服务模式。针对现代科技服务的特点,淄博生产力促进中心还先后成立石油化工、电机电器等5个市级专业技术服务中心,9个区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分中心,又在20个对产学研结合需求迫切的乡镇建立了技术转移工作站,在全市形成一条市、区(县)、乡(镇)产学研直达通道,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服务体系,解决了长期存在的产学研结合渠道不畅的问题。

(5)技术项目选择、实施到跟踪服务的一条龙服务模式。淄博生产力促进中心利用政府赋予的职能,充分发挥人才、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积累的经验和信誉优势,为企业提供包括调研服务、政策咨询服务、争取减免税服务、推荐列入科技计划服务、融资服务等在内的全程服务。对合作项目,淄博生产力促进中心先行调研,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论证,以评价其可行性,减少风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协助聘请相关领域技术专家,对企业技术需求进行咨询,帮助企业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产品市场营销策划等。跟踪服务让企业集中精力搞开发,也加强了中心与企业的联系,建立了信誉。一条龙的服务模式提升了产学研结合服务效率,降低了企业创新成本,受到企业的欢迎。

(6)组织社会技术资源对引进项目进行开发的服务模式。企业从大专院校引进的成果往往存在技术、工艺不够成熟的现象,企业自身的技术力量薄弱,开发速度慢,有时会错失开发产品市场的机会。为解决这一难题,淄博生产力促进中心利用拥有的社会技术力量参与问题,加快引进成果的开发速度。淄博生产力促进中心还联合淄博会计师事务所、淄博市工程咨询公司、淄博市鲁中律师事务所等机构组成咨询联盟,增强中心咨询服务能力,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三)建一座畅通牢固的桥梁

作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就像桥梁、催化剂,联系着企业和科研院所,催化技术转移。朱新阳主任表示:“我们要建一座畅通牢固的桥梁,为企业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服务,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助推企业经济持续发展。”

在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并初步发挥效力的基础上,淄博生产力促进中心积极筹措资金,争取各部门支持和配合,加强淄博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二期工程的续建工作。计划于2009年年底前,全面完成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机电、生物医药、化工专业领域数据库及技术标准数据库、政策法规数据库等数据库建设,扩大本市优势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成果和人才资源,解决项目、人才选择范围窄、效果差的问题。

在完成软硬件扩容改造的同时,淄博生产力促进中心采取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通畅渠道,服务好现有会员单位、建立良好的信用机制,利用现有先进的网络手段完善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领域,提高平台在用户中的知名度,以及利用政府推动、政策引导和加强平台自身服务效果的宣传等措施,增加淄博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服务效果的透明度和用户信任度,计划到2008年年底再发展会员单位1000家。

为了突出产学研结合,提升中小企业技术能力,促进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高新产业发展,淄博生产力促进中心计划继续加强与法律、金融、财会、技术各界维建的产学研服务的联盟团体建设,进一步明确联盟各方责任权利关系,完善联盟内部利益分配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产学研结合工作提供全程服务。

区县分中心和乡镇技术转移工作站在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利用这种作用,朱新阳主任说,淄博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区县和乡镇企业,了解和掌握企业的技术需求,在此基础上同国内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系沟通,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有的放矢的转化。到2009年,计划增加产学研联合体20家;重点转化项目和技术40项;打造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等6个市级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并在现有20个乡镇技术转移工作站的基础上再建立30个乡镇技术转移工作站,使产学研通道覆盖面更广,服务范围更大,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把淄博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成为促进淄博市乃至鲁中地区产学研结合的综合性服务中心。

良好的运行机制可以保证资源的高效和实用,近年来,淄博生产力促进中心不断完善和强化“开发、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激励单位职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科技资源运转效率。淄博生产力促进中心计划以产学研实效为主要指标,采取更加灵活可行的内部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以绩效考评为基础的奖优罚劣制度,以及以绩效定报酬,以事业定晋升,全员聘任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在管理服务方面建立健全资源交汇、内部管理等多项制度,机构建设公开透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将平台建设项目和运行情况向社会公示,发挥社会监督,促进中心科技服务工作运转的高效化、实用化。

据朱新阳主任介绍,淄博生产力促进中心还将进一步围绕技术服务内容加强有关人员培训,与国内外主要产学研结合服务机构深入交流,学习其先进经验及运行模式,不断提升服务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为“桥梁”的建设培养优秀的人才。

(京鲁环保科技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