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福文化研究(轻艺术系列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2 源于巫术与礼制仪式

“福”的字形最初源于“畐”,其字义就是酒满,后来人们为了区分“福”和“畐”,就增加了一个表示祭祀和占卜的“示”字—酒满祭祀即为福。“福”字的甲骨文写作,是一个双手捧着酒祭祀的形象。因此,追溯福的来源,还要从祭祀、占卜等神秘仪式说起。

图3-8 寓意多子的双鱼石榴剪纸

卜筮(shì)就是占卜、算卦的意思,是一种推断未来吉凶祸福的手法。早在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中就发现有被烧灼用来占卜的卜骨。商周时期,占卜与祝祷祈福密切相关。《逸周书·商誓》记载:“亚明祀上帝,亦惟我后稷元谷,用告和。”是指丰收之后,要用元谷向上天“告和。”这是因为古人认为洪涝灾害都是上天的意志,所以要通过占卜预测上天和祖先会不会降灾于人间;遇到风调雨顺丰收之年,也要“告知”神祇。这种“告和”就是一种祈福活动,告知前必须用甲骨占卜吉凶,才可以进行。现如今出土的甲骨中有大量这一类的卜辞。在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就有“受年大吉”的字样,所谓“受年”,就是祈祝获得好收成的占卜。

古人进行祭祀、巫术、占卜等活动的目的,并非为了寻求某种虚幻的精神慰藉,而是有非常具体、直接的现实功利目的。巫术营造出一个充满希望的、让人向往的神秘境界,摆脱苦难的世俗愿望和功利目的促使人们积极地进行巫术活动。殷墟卜辞中呈现的祭祀活动大多是为了祈福避祸,降雨或者消灾等。“人的‘吉’‘福’被想象是通过这种‘巫术礼仪’的活动,作用、影响、强迫甚至控制、主宰了鬼神、天地而发生的。例如巫舞促使上天降雨、消灾、赐福。在这里,人的主动性极为突出。……神不是某种脱离开人的巫术活动的对象性的存在。相反,人的巫术活动倒成了‘神明’出现的前提。‘神’的存在与人的活动不可分,‘神’没有独立自主的超越或超验性质。”[7]

“周易中阴阳变化所显示的吉凶即是现实世界变化的吉凶。”[8]而现实世界的变化其实并不存在凶吉,凶吉的判断是以人的价值观念为衡量标准的—符合人生存和发展需求的自然现象即为吉象,不符合人的需求的自然现象就是凶象。巫沟通人与神,通过占卜预测吉凶,吉凶观念也就这样产生了。商代的甲骨文中有“大吉”“弘吉”等文字,就是占卜的结果。

甲骨卜辞中有:

“丙辰卜,贞,福,告吴疾于丁。”(告即祈福)

“乙酉卜,行贞:王宾蓺福,亡祸?”(占问王的出行会不会有灾祸)

“乙巳王卜,贞:今岁商受年?王占曰:吉。”(武丁在位59年,其卜受年之辞,甲骨中有300多例。)

“贞:柒年于岳,寮三牢,卯二牛?二月。”(祈祝好的年成,亦即丰收。)

“庚午卜,争贞:亘幸?庚午卜,争贞:亘不其幸?”(甲骨卜辞中“幸”多用于田猎,征伐中有所俘获。可见“幸福”最初的意思是有成就和吉祥。)[9]

在人类文化的童年时期,人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对抗自然灾害的侵袭,除了崇拜图腾和祖先之外,人们还认为语言和文字是一种神秘而有力的武器。祈福避祸的“咒语”就这样产生了。在与福文化有关的民谣中,有大量这样的内容:

“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个夜哭郎,过往行人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

还有一种祈福小孩健康生长的习俗,小孩周岁时,要佩戴金锁或银锁,上锁时要唱祈福的歌谣:“天上金鸡叫,地上凤凰啼。今天黄道日,正是上锁时。”(《江苏歌谣集》)

白川静先生对甲骨文的考证让我们看到有一部分现在常用的汉字就源于对祈福活动的描述,是述说神意的图形。比如“文”就是从象形的甲骨文中产生而来的:古代有一种风俗是在死者或新生儿胸口、额头上打“×”的记号以辟邪(图3-9)。“文”最初作为一种祈福的符号被存留下来,并衍生为“文明”“文化”,其意义也颇耐人寻味(图3-10)。

图3-9 “文”的甲骨文(象形含义即在死者或新生儿胸口、额头上打“×”或“心”的记号使死者超脱)

图3-10 汉代瓦当吉祥文字(清代《金石索》)

此外,“言”“音”“访”也都是由询问神意、神衹回答而来[10]。由此可见中华文明与祈福活动的密切关系。

礼的产生与原始先民的祭祀行为是密切相关的。在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对自然存在崇拜观念,认为万物有灵。为了寻求这些神灵的庇佑,人们自发地进行祭祀,并逐渐将祭祀仪式化、正式化,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规则和模式,礼就这样产生了[11]。“礼”的本意是敬神,说文释曰:“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所谓“事神致福”,就是说敬神能够带来“福”,人们可以通过祭祀的方式得到神灵的庇佑。因此仅从字面的意义来看,“礼”也是“福”的来源之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礼有非常深厚的底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表征和核心内涵之一,李泽厚先生认为礼是从巫中产生的,即“由巫而礼”:“礼”既是“数”,又是“理”,又具有神圣性质。它包罗万象,沟通天人,替代了巫术、卜筮,成为“推定人的吉凶祸福”的理性判断,是中国伦理、政治、宗教三合一特征的坚实基础[12]。徐复观认为:“在过去,监察人的行为,以定人的祸福的是天命,是神;现在则不是神不是天命,而是礼。《左传》由礼仪推定人的吉凶祸福,说得几乎是其应如响。”[13]“礼”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与“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