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荣谦小儿推拿护理大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节 掌握20个特效穴,手到病除

天门——让元气自由出入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推拿手法:以两拇指自下而上(自眉心至前发际)交替直推30~50次,称开天门。

功效主治:疏风解表,醒脑止痛,镇惊安神。多与推坎宫、推太阳合用。常用于小儿外感、头痛、精神不振、惊悸不安等病症。

开天门

专家提示

“开”字有开启或打开的意思。在中医传统里,天门,是神出入的门户,打开天门,就可以让自己的元神自由出入,也可把天地之元气源源不断地收入,以滋补元神。

天门穴有安神镇惊的作用,当父母给孩子推这个穴位时,孩子会感觉特别舒服,推不了一会儿,孩子就会安静下来,甚至睡着了。这个穴位还可以配合其他穴位治疗孩子的外感发热、头痛、精神萎靡等症。

坎宫——守护孩子眼睛的卫士

位置:自眉心起至眉梢成一横线。

推拿手法:以两拇指自眉心向两侧眉梢做分推,推30~50次,称推坎宫。

功效主治: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常用于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痛。多与推攒竹、揉太阳、揉耳后高骨合用,疗效更佳。

推坎宫

专家提示

经常给孩子推坎宫,能预防感冒、缓解眼部疲劳,还能预防近视。特别是孩子上学后,压力大,学习任务重,每天晚上睡前给孩子推一推坎宫,推的速度要慢,用力要轻,能够帮助孩子释放压力。冬春季节,空气干燥,孩子可能会出现眼睛发红的症状,这个时候给孩子推一推坎宫,能够缓解症状。

太阳——清热明目止头痛

位置:眉后凹陷处。

推拿手法:以两拇指自前向后直推30~50次,称推太阳;或用拇指或中指揉之,揉30~50次,称揉太阳或运太阳(向眼方向揉为补,向耳方向揉为泻)。

功效主治: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主要用于治疗外感发热。

揉太阳

专家提示

由于孩子脏腑娇嫩,肌肤柔嫩,所以一不小心就会感冒。感冒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如果治疗不及时,也会酿成大病。孩子一旦感冒,父母就可以给他做做运太阳的按摩,会对病情有所缓解。建议父母在孩子没有感冒时也经常给他做做运太阳的按摩,有很不错的预防感冒的作用。

耳后高骨——头痛的克星

位置: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中。

推拿手法: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30~50次,称揉耳后高骨;或用两拇指推运,运30~50次,称推耳后高骨。

功效主治:疏风解表,安神除烦。多用于感冒头疼、惊风、烦躁不安。

揉耳后高骨

专家提示

揉耳后高骨是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主要手法之一。对于经常感冒的孩子,家长只要记住几个重要穴位和手法,如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推耳后高骨,当孩子出现鼻塞、流清鼻涕、畏寒、发热等感冒初期症状时,给孩子推一推这几个穴位,孩子的症状就会马上得到缓解。

天柱骨——孩子呕吐不用慌

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推拿手法:用拇指或食、中二指指腹自上向下直推100~300次,称推天柱骨;或用汤匙边蘸水边自上向下刮,称刮天柱骨。

功效主治:祛风散寒,降逆止呕。用于治疗呕吐、恶心、外感发热及颈项强痛等。

推天柱骨

专家提示

孩子的胃很浅,很容易发生呕吐(包括吐奶),给孩子推推天柱骨就会有所缓解。但有的父母总觉得拿不准力度,推天柱骨应在手腕放松的状态下,从轻到重慢慢加力,按揉至孩子皮肤微微发红即可。另外,如果孩子因爱吃油炸食物或因喝水少而嗓子疼,只要经常给孩子推天柱骨并让其多喝水,就能缓解。夏季孩子暑热发痧时,可用刮痧板或汤匙蘸薄荷汁、凉水或麻油(即香油)自上向下刮天柱骨,刮至局部皮下有轻度瘀血即可。

脐(神阙)——固本消积,增强体质

位置:肚脐。

推拿手法:用中指端或掌根揉100~300次,称揉脐;用指摩或掌摩,称摩脐;用拇指和食、中二指抓住肚脐抖揉100~300次,亦称揉脐。

功效主治: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治疗孩子腹胀腹痛、积食、肠鸣、腹泻等。

专家提示

临床上揉脐、摩腹、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常配合运用,治疗腹泻效果较好。平补平泻则多用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所致的乳食停滞、伤乳食泻等。先天不足的孩子,经常给他揉一揉肚脐乃至整个腹部,能强壮身体,还能使孩子更聪明。

揉脐

腹——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位置:腹部。

推拿手法:以掌面或四指摩腹5分钟,称摩腹,逆时针摩为补,顺时针摩为泻,往返摩之为平补平泻;或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100~200次,称分推腹阴阳或分腹阴阳。

功效主治:摩腹可消食、理气、降气;分推腹阴阳可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摩腹

分腹阴阳

专家提示

如果家长平时没时间给孩子做保健推拿,这里教你一个最简便的手法,就是摩腹。每天孩子睡觉前,用手掌贴在孩子肚子上,从孩子右下腹开始,向上,再向下至左下腹部,如此画圈按摩。这样做其实是顺着肠道的走向按摩,从升结肠到横结肠,再到降结肠,有促进消化和排泄的作用。每次摩腹3分钟或感到孩子腹部微微发热即可。

板门——开胃通气吃饭香

位置:手掌面大鱼际部。

推拿手法:一手持小儿手部以固定,另一手拇指端揉穴处,揉50~100次,称揉板门;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100~300次,称板门推向横纹;反向推100~300次,称横纹推向板门。

功效主治:消食导滞,运达上下之气。多用于治疗小儿积食、腹胀、呕吐、腹泻等。

揉板门

专家提示

板门被称为脾胃之门。孩子脾常不足,积食是常有的事,家长可以经常给孩子揉一揉板门,对脾胃的保健效果非常好,而且没有副作用。症状轻的,揉一次就见效,平时经常给孩子揉一揉板门,也能预防孩子腹胀、积食。

大肠经——腹泻便秘都能治

位置: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推拿手法:一手持小儿手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指腹由小儿食指尖直推向虎口100~500次,称补大肠;一手持小儿手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指腹由小儿虎口直推向食指尖100~500次,称清大肠。补大肠、清大肠统称为推大肠。

功效主治:补大肠能涩肠固脱、温中止泻;清大肠能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补大肠多用于虚寒腹泻、脱肛等病症;清大肠多用于治疗便秘。

清大肠

专家提示

推大肠经,家长一定要分清补泻的方向。从食指尖向虎口推为补,从虎口向指尖方向推为清,也就是泻。如果孩子腹泻,就给他补大肠;如果孩子便秘,就给他清大肠。一定不要推反了。

补大肠

二扇门——快速清火退热

位置:掌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处,即食指与中指、中指与无名指指根交接处。

推拿手法:一手持小儿手部,另一手食、中二指揉穴处,揉100~300次,称揉二扇门;两手食、中二指固定小儿腕部,令手掌向下,无名指托其手掌,然后用两拇指指甲掐之,掐3~5次,称掐二扇门。

功效主治:发汗透表,退热平喘。主治外感风寒病症。

掐揉二扇门

专家提示

揉二扇门,要稍用力,速度快一些。如果孩子高烧不出汗,就给他掐二扇门,操作1~2分钟,马上汗出,如果操作时间稍长(3~4分钟),则可致大汗淋漓。因此,体质虚弱的孩子使用此穴,1~2分钟,汗出即可。

四横纹——轻松改善孩子积食

位置: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第一指骨间关节横纹处。

推拿手法:一手持小儿四指以固定,另一手拇指指甲自食指横纹至小指横纹依次掐3~5次,称掐四横纹;或将患儿四指并拢,用另一手拇指指腹自小儿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推100~300次,称推四横纹。

功效主治:退热除烦,散瘀结,消胀满,和气血。

掐四横纹

推四横纹

专家提示

掐四横纹是治疗小儿疳积的要穴,常与补脾经、揉中脘、按揉足三里、捏脊等合用,疗效非常好。也可将毫针或三棱针消毒后点刺。

小天心——清心安神要穴

位置: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推拿手法:术者一手持小儿四指以固定,使其掌心向上,另一手拇指端或中指端揉100~150次,称揉小天心;以拇指指甲掐3~5次,称掐小天心;用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间关节捣10~30次,称捣小天心。

功效主治:清热明目,镇惊安神,清心利尿。主治夜啼、惊风、抽搐、口舌生疮、小便赤涩等症。

揉小天心

专家提示

本穴与内劳宫同属心包络,均能清心经之热、镇惊安神,但内劳宫清热力强,小天心偏于安神,且能利尿、透疹。

内劳宫——清热除烦退心火

位置:掌心中,屈指时中指端与无名指端之间中点处。

推拿手法:术者一手持小儿手部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端或中指端揉100~300次,称揉内劳宫;用拇指指腹自小指根推运,经掌小横纹、小天心至内劳宫止,运10~30次,称运内劳宫(水底捞明月)。

功效主治:揉内劳宫能清热除烦,运内劳宫能清虚热。主治口舌生疮、发热、烦渴等症。

专家提示

揉内劳宫用于清心经之火,如果孩子上火,口舌生疮、嘴唇发红、发热,就给他揉一揉内劳宫,再喝一些温水,用不了多长时间,孩子的症状就会改善,非常神奇。

揉内劳宫

外劳宫——驱体寒,防感冒

位置:掌背中,与内劳宫相对处。

推拿手法:有揉外劳宫与掐外劳宫之分。揉外劳宫:一手持患儿四指令其手背朝上,另一手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穴处,揉100~300次,称揉外劳宫;以拇指指甲掐之,掐3~5次,称掐外劳宫。

功效主治:揉外劳宫具有温阳散寒、升阳举陷作用,还能发汗解表。

揉外劳宫

专家提示

本法性温,用于一切寒证。配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能治疗外感风寒、鼻塞流涕;配推三关、补脾经等,能治腑脏积寒、完谷不化。此外,如果孩子落枕了,揉一揉外劳宫,也能收到不错的疗效,这是因为外劳宫具有温里散寒的作用,而落枕多是颈部受寒所致。揉一揉外劳宫,虽然手背有点儿痛,可是揉着揉着,脖子不疼了,慢慢就能活动了,这就是外劳宫的神奇之处。

二马——滋阴补肾

位置:手背无名指及小指掌指关节后凹陷中。

推拿手法:一手握持小儿手部,使其手心向下,以另一手拇指指甲掐穴处,掐3~5次,称为掐二马。以拇指端揉穴处100~300次,称揉二马。

功效主治:引火归元,顺气散结。是补肾滋阴的重要推拿手法。主治潮热烦躁、牙痛、小便赤涩淋沥等症。

揉二马

专家提示

二马是大补肾气之穴,一切肾虚症候都可以用此穴补肾治疗。孩子牙痛,如果排除龋齿等因素,而是虚火上炎(就是我们平时经常说的“上火”),就给他揉一揉此穴,能够迅速缓解症状。

三关——主治一切虚寒病症

位置:前臂桡侧缘,自阳池至曲池成一条直线。

推拿手法:一手握小儿手部,另一手拇指桡侧缘或食、中二指指面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推100~500次,称推三关。

推三关

功效主治: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本法性温热,主治一切虚寒病症,对非虚寒病症慎用。能够治疗四肢厥冷、面色无华、食欲不振、疳积、腹泻等症。

专家提示

本穴温补散寒的效果非常好,相当于孩子自带的治疗风寒感冒的良药。冬春季节,孩子特别容易感冒,经常给孩子推三关,能帮助孩子祛除体内的寒气,抵御外界寒邪入侵。如果孩子有晨起咳嗽、流清涕的症状,一般是夜里受了寒,这时给孩子推推三关,能够驱寒,以免病情加重。

六腑——迅速击退高热和惊风

位置:前臂尺侧,自阴池至肘成一条直线。

推拿手法:一手握小儿手腕以固定,另一手拇指或食、中二指指面自肘横纹推向腕横纹,推100~500次,称推六腑或退六腑。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凉血。主要用于高热、惊风、口疮、面肿、咽痛、便秘等一切实热病症。

退六腑

专家提示

退六腑与推三关,是大凉大热之法,可单用也可合用。畏寒怕冷,可单用推三关;高热烦渴、发斑可单用推六腑。合用能平衡阴阳,防止大凉大热损伤孩子体内正气。

天河水——清热解表,泻火除烦

位置:前臂正中,自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条直线。

推拿手法:一手握小儿手部,另一手食、中二指指面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推100~500次,称清(推)天河水。

功效主治:清热解表,泻火除烦。主要用于治疗热证,如发热、惊风等。

清天河水

专家提示

清天河水性微凉,清热较平和,治疗热性病症,清热而不伤阴。与清心经、清肝经、揉二马、揉小天心合用,能治疗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唇舌生疮。与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等合用,可治疗感冒发热、头痛、咽痛等外感风热。

足三里——健脾和胃保健要穴

位置: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约一横指处。

推拿手法:用拇指端或指腹着力,稍用力按揉20~100次,称按揉足三里。

功效主治:健脾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主治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专家提示

足三里是非常著名的强壮穴,无论对大人还是孩子,都有很好的补益强壮作用。《小儿推拿广意》云:“三里属胃,久揉之止肚痛,大人胃气痛者通用。”如果孩子出现腹痛、腹胀、不想吃饭等症状,揉揉足三里就能改善。

按揉足三里

涌泉——滋阴强肾助长高

位置:在足掌心前1/3与后2/3交界处的凹陷中。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着力,向足趾方向直推100~300次,称推涌泉;用拇指指腹着力,稍用力在涌泉穴上揉30~50次,称揉涌泉。

功效主治:滋阴退热,引火归元。主治五心烦热、烦躁不安、夜啼等症。

揉涌泉

专家提示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长不高,其实孩子体内自带长高的良药。《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经常给孩子揉一揉涌泉穴,能够强壮体质、促进孩子长个儿。

特别介绍:捏脊

小儿捏脊疗法是一项独具中医特色的推拿手法,现代医学认为,它是通过手法揉捏对婴幼儿的神经产生刺激,借助人体复杂的神经、体液调节,逐步提升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它还能对人体的内脏活动进行双向调节,特别是在婴幼儿健运脾胃方面具有显著功效。

捏脊

用食指中节桡侧缘顶住小儿脊柱部皮肤,两手拇指伸直前按,拇、食二指同时用力提拿肌肤,从尾骨端开始沿脊柱自下而上直到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大椎穴两侧,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行。

捏脊一般捏3~5遍,每捏三下将背部皮肤提一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捏脊1

捏脊2

捏脊3

根据季节不同和小儿体质的差异,还可以加用不同腧穴,以疏通经络,振奋阳气,改善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如,在常规捏脊基础上,在四季分别辅助不同腧穴进行揉按:立春增加肝腧、胆腧;立夏增加心腧、小肠腧、脾腧、胃腧;立秋增加肺腧、大肠腧;立冬增加肾腧、膀胱腧等。这种手法对于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显著疗效。

1 春季捏脊在常规捏脊基础上,增加揉按肝腧、胆腧。

2 夏季捏脊在常规捏脊基础上,增加揉按心腧、小肠腧、脾腧、胃腧。

3 秋季捏脊在常规捏脊基础上,增加揉按肺腧、大肠腧。

4 冬季捏脊在常规捏脊基础上,增加揉按肾腧、膀胱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