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说法书万言
来者阔步走进来,小心翼翼地关上了门。云谨余光瞧见一个绿色身影飘进屋里来,便知是吴定荣来了,没大在意,接着看手里的案子。
“云少卿复审的是什么案子?”吴定荣直截了当地问道。
云谨抬头看了他一眼,简单道:“东璧的案子。”
“六年前的?”
“是,又不全是。”
吴定荣双手撑着桌面,附身凑到云谨身前,又问:“这话怎么这么说?查到什么了?”
“查到东璧七年前调查的,齐王的那一起案子。”
吴定荣愣了一下,仔细回想一二:“齐王的案子有什么问题吗?”
云谨将手中七年前齐王一案文书的抄本一转,向前推了推,反问他:“当年齐王案是如何发生的,理事监可还记得?”
吴定荣的目光在抄本上游走了片刻,随后道:“齐王勾结豪强,对抗官府,又在府上私设牢狱,隐瞒四十七起命案,意图谋反。陛下三思,虽恐齐王功臣之后,但东璧上书言之有理,于是决定贬齐王为庶民。”
“官府文书上确实是这样写的。”云谨道,随后从手边拿来一卷轴,那是他数年前精心誊抄的东璧的万言书,“只是我今日再读东璧的万言书,却发现文中赫然有一句:‘有金银娇惯之徒寄生地方,先帝念及其祖辈功劳未尝加之约束,至如今旧恩已偿,陛下既已决心除去鼠蚁,又如何惧之?’”
他顿了顿,道:“齐地百姓交到泉城府的税款,据先帝之法,齐王可取十分之一。齐地土地肥沃,百姓众多,齐王每年拿到的可是笔数目不小的钱。”
吴定荣随即明白了他的意思:齐王手里拿着这么一大笔钱,北正明心里一定惦记着,所谓天不逼人人不反,齐王世代既可以靠着先帝之法谋得富贵,高枕无忧,他又何必引火上身呢。
二人不知,即便猜到了,也不敢断言:实则七年前齐王势微,朝廷对齐地动了心思。齐王随即用重金买通地主豪强,胁迫泉城府,占据齐鲁卫,振臂一呼召起一支四十万人的军队,割据一方。这才有了北正明的瞻前顾后、犹疑不决,再之后东璧呈万言书之事。此事书无记载,鲜少人知。
“齐王的去留,那是陛下的家事,与我们无关。”吴定荣无奈道。
“我所要说的,自然不是齐王。”云谨道,“齐王有一子,名叫‘迟罄’,当年年只二十一。他死于齐王案中,其妻子江娟,时年十九岁,亦自刎而去,夫妻二人生同衾、死同穴,也算是一段佳话。”
蜀王白蔡就曾为迟罄和江娟写过戏本,江湖中不乏伶人传唱,吴定荣对这个故事并不陌生。戏本中有一段唱词,他甚至可以念诵出来:
“可怜红颜二十年,为赴君心从前贤。
小女知恩图回报,只愿来世同君袍。”
云谨道:“不巧,那位江娟正是江公的女儿。”
戏本中也有言:
“江公悲切双泪下,泣之,泣之,极言此女不当嫁。仍是沉鱼落雁颜,英魂远去不还家!”
那时北正明欲讨伐齐王,江礼劝过他:“天下太平已定,陛下何苦再劳民兴兵?灭了齐王,还有蜀王、秦王和楚国公;越王北纾虽已除去王号二十年,然其美名已久,至今流芳,又有义子在世,再者百越府辖下百姓不满官府已久,贸然动手,怕是四地都要揭竿而起。先帝之法,乃是我朝传万世之法,还望陛下明辨。”
北正明听他说了这么一番话,随即犹豫不觉。东璧这时呈上万言书:“昔日诸王诸公皆为英豪,其子其孙亦传余威。三世之后,性庸俗;五代以后,人顽劣。昔日我朝千金养英雄,今日我朝万银供俗子。况齐王当真无罪乎?宴席奢侈,骄视百姓,三子同褥,私杀奴仆,如此种种,我朝都有明规。”
他又上前一步,直视殿上:“法可以为法,因其直也;法不阿贵,如绳不挠曲。正义不察,故法一时不惩恶,但知恶人,必偿之以恶果。罔不因私情宽免,方能彰律法威权。”
他这话说得荡气回肠,好生潇洒,殿上一时无声。东璧随即向殿上之人请命,愿意亲自带人处理齐王一案。
这恰合了北正明的心意,殿上之人便允了。于是就有了齐王难逃法网,江娟断命随夫,江礼怨恨在心,蓄意落井下石。
云谨说到此处,长叹了口气:“齐王一案,是东璧亡路之始。有人说,东璧受冤枉是因为得罪了江公,实则不尽然。他会落得如此结局,是因为陛下也对他心有不满。”
至于北正明对他心怀不满,倒不是因为齐王案,而是因为另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