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孔子圣贤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1章 西去黄河辨简子

公园前494年,孔子回鲁国居住期间,晋国当权的赵简子赵鞅派人联系孔子,邀请他去晋国议政讲学。晋国和楚国、齐国、秦国等都是当时的大国,当过诸侯盟主,在诸侯争霸中面积不断扩大,势力不断增强。赵简子在诸侯中有能臣之称,今番特意来邀,也是不错的机会,于是孔子决定去晋国。

晋国和鲁国都是姬姓侯国,关系一直很亲密。此前,鲁国季氏家臣阳虎欲取代三桓,发起讨桓战事,兵败后逃亡到晋国,作了赵氏家臣,得到赵氏的重用。晋国的贤大夫窦鸣犊和舜华,政治观点和孔子很相似,主张强公室,消权臣,恢复礼乐,安国兴邦。

晋国这几年尽管有些不太平,但崛起的态势不可阻挡。

前497年春,齐国和卫国联合攻打黄河以南的晋国城池,以占据抵御晋国的有利地势,赵鞅忧虑邯郸丢失,欲把卫国先前所献的五百户居民迁至晋阳,大夫赵午执行不力被杀,引发晋国六卿的大规模权力斗争。

在孔子时代,鲁国是“三卿专政”,晋国则是“六卿专政”,即范氏、中行氏、荀氏、韩氏、赵氏、魏氏六大家族共同掌握权力,成为鲁国三桓政治的复制品。赵氏家族当时是六卿中势力最强的,其代表人物就是赵简子赵鞅,以及他的继承人赵襄子赵无恤,两人并称“简襄之烈”,往北击败少数民族,往南侵夺几个小诸侯国的土地,成为数一数二的大国。

孔子一直很关注鲁国的盟国晋国的政治动向,对于处在当时晋国政治中心的赵简子,更是关注有加,还不时地发表一些评论。赵简子在执政前期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礼贤下士的政治家,其执政思想与孔子有诸多契合之处。

不过,当赵鞅取得了晋国的统治地位,在现实的政治经营中,出于私利而做出有违礼义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比如对于赵简子收留阳虎,孔子就表达了明确的反对意见。阳虎投奔晋国,被赵氏家族接纳后,孔子与弟子评论道:“赵氏其世有乱乎!”事实上,赵氏确实因阳虎而受乱,被孔子不幸而言中。

孔子基于形势的判断:晋国是强国,又处在上升期,正需要人才;赵简子还算开明,以阳虎的能力,尚且成为其左膀右臂,我带一帮弟子去,怎么也不比他阳虎差吧。

然而,当孔子与弟子一行人前呼后拥到达黄河岸边,正准备渡河时,却在坊间听到来自晋国的令人震惊的消息:一直被孔子所称道的晋国贤臣窦鸣犊和舜华被赵简子杀死了。

孔子满怀遗憾地说:“窦鸣犊、舜华,晋国之贤大夫也。赵简子未得志之时,凭借此两人的帮助而走上执政之路。”赵简子在权力争斗的过程中,得到了两位贤臣至关重要的支持。

在势力弱小的时候,赵简子打着拥戴晋君的旗号招揽人才、扩展势力。窦鸣犊因此才愿意辅佐赵简子,为赵氏的发展而呼号奔走,他希望赵简子能够恢复晋国公室的权力,这与孔子在鲁国的主张是何其相似。

赵简子在窦鸣犊等贤臣的支持下,终于得志掌权,在晋国执政的六卿中一骑绝尘,主宰了晋国命运。

随着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的壮大,赵简子的野心和自私自利的本性逐渐暴露出来,他着力发展赵氏家族的势力,在消灭其他家族的同时,也迅速削弱晋君的权力,几乎完全掌握了晋国的资源,大有取晋君而代之的趋势。

窦鸣犊以及舜华这样的忠君之臣,万万不能接受赵氏家族象鲁国的季氏家族一样,成为骑在国君头上的卿大夫。

赵简子试图劝说窦鸣犊这样的人要“与时俱进”,放弃对日薄西山的晋国公室的支持,转而死心塌地支持赵氏家族在晋国的兴起,进而夺权晋君的权力。

窦鸣犊是一位儒人君子,对个人富贵腾达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崇高的德行和对礼义的坚持才是其追求的目标。窦鸣犊企图极力扭转大夫专权的局面,以范氏和中行氏家族的灭亡来告诫晋国人。而这两个家族正是被赵简子为首的赵氏家族消灭的。

窦鸣犊向晋国人发表见解,范氏和中行氏家族的灭亡,原因是只顾自己家族的利益,一心想专擅晋国的权力,没有顾及晋国百姓的苦难。窦鸣犊有意强调范氏和中行氏家族后人的悲惨遭遇,两个家族的后人在齐国过着流亡的日子,不得不把用来祭祀祖先的纯色壮牛拉去耕地种田。窦鸣犊告诫赵简子,擅权者最终不免要遭受惩罚,以引起赵简子的惊醒。

窦鸣犊的强硬态度,最终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孔子分析个中原因,他说:“等赵简子已得志,杀了窦明犊好在晋国实现专政。”

窦鸣犊这样的贤士成了赵简子攫取晋君权力的拦路虎,只有杀掉他们,赵简子才能“从政”,才能无所阻碍地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力。

这种结局,在中国古代专制政治的发展中,无数次发生过。“兔死狗烹、卸磨杀驴”,有超强政治野心的统治者,在占据高位后往往动手除掉一同成长的同盟者或者看着自己成长的支持者,以实现其专治。

孔子不禁感叹道:“丘闻之也,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涸渔则蛟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卵则凤凰不翔。何则?君子讳伤其类也。夫鸟兽之于不义也尚知避之,而况乎丘哉。”

孔子一向善于引喻明理,他说,即使是鸟兽,也会对不友好的行为和即将到来的伤害主动规避,更不用说我孔丘了。孔子内心里认为他与窦鸣犊是同一类人,窦鸣犊遇害了,自己还是赶紧躲地远远的吧。

窦鸣犊惨遭赵简子杀戮,善观世事的孔子赴晋国的行程戛然而止,孔子看出了端倪,认为自己和徒弟们没有必要去冒同样的风险了。

孔子的智慧再一次暴露无遗。赵简子请孔子到晋国其实是一个阴谋。赵简子不仅心怀赵国,而且意在天下,他纵观诸侯各国,看到在他夺取晋君权力,进而称王天下的道路上,有三个人明显成为他的障碍,是他必须要去除的,这就是晋国贤大夫窦鸣犊和舜华,还有鲁国的闻人孔子。这三人都旗帜鲜明地反对卿大夫专权,一心支持恢复诸侯国君的权力,实现统一有序的国家治理。特别是孔子,不仅在鲁国,而且周游列国宣传这种主张,支持他的人大有人在。

于是,赵简子先以讨论国是为由,把窦犨、舜华招来杀掉。并派出使者到鲁国去招孔子。

在孔子一行就要渡黄河的时候,晋国使者暗地里对船夫说,船行到河中央就动手除掉孔子师徒。孔子听说窦鸣犊和舜华被害后,几日来一直萦绕心头。在登船之前孔子再次想到了两位贤大夫之死,意识到赵简子请自己到晋国可能是个阴谋,他马上做出决定,没有上船渡河,而是掉转车头打道回国。

孔子赴晋之行,在黄河岸边辨明了赵鞅赵简子的为人。临大河之岸,孔子感慨道:“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命也夫!”

多么壮美的黄河啊,河水一望无际!孔子没有渡过黄河,大概是命运的安排吧。

孔子回到陬乡歇息,作了《陬操》这首琴曲来哀悼窦鸣犊和舜华两人。随后又回到了卫国,住进蘧伯玉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