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间小戏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西北民间小戏是中国民间戏剧研究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学术意义。本书是笔者2011年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西北民间小戏与祭祀仪式研究——以甘肃、陕西民间小戏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结项成果的补充和延展。

西北民间小戏资源丰富、剧种繁多,如道情戏、秧歌戏、花鼓戏、二人台、八岔戏、曲子戏、灯盏头、玉垒花灯戏、皮影戏、端公戏等,带着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在民间世代传承,并且长期活跃在乡间村社的草台戏楼、神庙寺院中,发挥了多种意识形态的功能与价值。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中指出:“文化或者文明,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合体。”[1]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莱德·克鲁克洪则更为明确地提出:“所谓‘一种文化’,它指的是某个人类群体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整套的‘生存样式’。”[2]显然,人类学家对“文化”的阐释、解读来自对社会生活整体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也就是说文化包涵了人们在一定环境中的生存、生活方式。民间小戏作为民间百姓喜闻乐见、世代享用传承的一种文化,它是民间戏剧的形态之一,也是民间百姓生活方式的一种,尤其在乡土社会,它更是蕴含了民众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

本书立足于西北乡土社会,以民间小戏与乡村祭祀仪式互为依存、相互影响为视角,从西北民间小戏文化生态、历史渊源、传承传播、展演特点、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系统探讨,以期深入把握这一文化现象的内在规律及其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