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干预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本章小结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在儿童社会化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决定了其对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目前的研究将其置于“社会化”这一宏观视野下,但对其影响因素缺乏系统的微观层面的深入分析研究。基于已有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献,确定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的关键因素,在大规模数据调研的基础上,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中的学习社会化进行独立研究,将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影响因素的划分维度确立为四个:家庭环境(家庭背景、家风、教养观)、学校环境(教学资源、校园人文、教师效能)、社会环境(政策机制、社会风气)、大众媒介(媒介接触行为、媒介素养),另外依据心理学中相关研究,将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与学习风格四个因素列为学习社会化的中介影响因素,并对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假设,最后形成了影响因素关联模型,为后期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实践提供新的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

陈京军、范兴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问题行为: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年第2期。

陈慎辉:《湖南省平江县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陈新花:《广西边境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实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丁伟:《农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郑州大学,2013年。

丁月牙:《少数民族教育平等问题及政府的教育政策选择》,《民族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

东波:《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模式探微》,《学术交流》2009年第5期。

董建文:《香港地区中学媒介素养课程的实施策略评析》,《中小学电教》2006年第10期。

段永利:《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瓶颈》,《青年记者》2011年第5期。

段永利:《农村留守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12年。

范翠英、周宗奎:《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德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第3期。

房正:《非政府组织对青年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对策》,《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第2期。

冯吉芳:《学习动机、学习资源与英语语用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甘丽娟:《信息化环境下提高广西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兴趣个案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高芳:《教师素质对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分析》,《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36期。

龚君:《父母离异对中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郭三玲:《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郭煜:《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3年。

郝放:《传媒与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24期。

何世雄:《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研究——以甘肃省通渭县为例》,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洪秀敏、庞丽娟:《教师自我效能感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及其机制》,《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第6期。

胡咏梅:《学校资源配置与学生成绩关系》,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黄河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第2期。

黄佳芬、毛斐文:《家庭与学生学习的关系》,《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2期。

黄勤:《壮族高中生媒介素养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年第3期。

李少伟、吕艳华:《谈和谐校园环境及其隐性教育功能》,《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第14期。

李雪芬:《家庭文化氛围与子女的学业发展》,《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第8期。

李勇、王亚锋、张艳红:《家长的职业、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现代中小学教育》1998年第1期。

李远煦:《电视媒介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李志峰:《家庭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以济南市为例》,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梁海青:《学校环境下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曲阜师范大学,2017年。

廖根深:《当代城市中小学生课外媒介使用的分析——对广州市的调查》,《青年探索》2010年第4期。

林凤:《家庭文化背景对农村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第10期。

林菁:《家长的教育观念和素质对素质教育的影响》,《闽江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刘丽群:《家庭教育对中职女学困生学习动机影响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刘利强:《高中生化学学习过程中学习风格影响因素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刘谦、冯跃、生龙曲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动的文化机理初探——基于对北京市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活动的田野观察》,《教育研究》2012年第7期。

刘少文、龚耀先:《家庭背景和儿童智力结构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年第4期。

刘诗波、郑显亮、胡宏新:《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补偿探索——以江西A县B小学的实践为例》,《中国教育学刊》2014年第10期。

刘信:《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影响因素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州大学,2011年。

卢智泉、张国毅、候长余、杨惠君:《家庭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年第1期。

陆根书、于德弘:《学习风格与大学生自主学习》,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陆继霞、叶敬忠:《我国农村地区同辈群体对留守儿童的影响研究》,《农村经济》2009年第12期。

骆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家庭教育研究进展述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9期。

马竞:《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福利问题探究》,硕士学位论文,云南大学,2014年。

彭文涛:《父母教养方式研究概述》,《阴山学刊》2008年第1期。

戎青:《论电视在留守儿童成长中的角色》,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13年。

沈赫赫、张悦嘉:《教育资源对高中学生学习动机影响的实证研究》,《上海管理科学》2014年第6期。

沈涛:《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学习动机的影响》,《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

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陈德民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宋洁:《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昌大学,2013年。

宋淑娟、张影:《班级人际环境对留守儿童自尊的影响》,《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年第2期。

宋素敏:《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以威县为例》,《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S2期。

孙月玲:《中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探索》,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唐春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唐林兰:《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积极应对与持续缓解》,《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第4期。

唐炜玮、颜玉平:《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学习风格的关系研究》,《校园心理》2013年第2期。

滕兆玮:《家长期望与儿童心理发展浅析》,《社会心理科学》2004年第3期。

田贤国:《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保障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万国威:《社会福利转型下的福利多元建构:兴文县留守儿童的实证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2013年。

王彩琴:《“罗森塔尔效应”和语言学习效率的关系研究》,《教育与职业》2006年第18期。

王丹:《学校对留守儿童学业成就影响的个案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王金云:《鄂东农村小学生媒介素养实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长江大学,2014年。

王玲宁:《谁来伴我成长——媒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影响》,学林出版社2012年版。

魏盼盼:《电视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大学,2013年。

吴艳、戴晓阳、温忠麟、李碧:《学校气氛对初中生学习倦怠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第3期。

吴志超、谢代兵:《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管理教育问题的思考》,《科学咨询》2015年第7期。

夏松:《教育经费投入的非均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熊薇:《农村留守儿童的需要与社会服务:一个质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徐杰珍:《师生关系对教学的影响》,《文学教育》(下)2009年第12期。

徐礼平、田宗远、邝宏达:《留守儿童心理安全感与心理韧性现状及其关系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年第9期。

徐鹏、张英俊:《教师素质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探析》,《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徐燕:《浅谈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管理观察》2009年第18期。

闫淑华:《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高中生学习状况相关研究》,《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杨卉:《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杨立刚:《教师教学风格与学生学习风格的相关性研究》,《教学与管理》2011年第21期。

叶敬忠、潘璐:《农村小学寄宿制问题及有关政策分析》,《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第2期。

原慧敏:《新生代农民工学习动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翟庆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张登印、俞国良、林崇德:《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认知发展、学习动机和家庭资源的比较》,《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年第2期。

张会忠:《地理学困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与激发策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张敬培:《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家庭教育关系的研究》,《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10期。

张磊:《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江苏大学,2008年。

张立鹏:《社会文化差异对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影响》,《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张炼:《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张宁娟:《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启示》,《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第8期。

张仕琼:《信息传媒接触对农村留守儿童情绪调节影响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08年。

张学浪:《基于学校教育的农村留守儿童发展路径探索》,《农村经济》2015年第11期。

张志安、沈国麟:《媒介素养: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顾和简评》,《新闻记者》2004年第5期。

赵富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赵宁:《媒介使用对留守中学生社会化的影响》,硕士学位论文,安徽大学,2013年。

郑海芳:《初中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外在影响因素分析及培养》,硕士学位论文,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郑航、张学浪:《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学校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理论与改革》2015年第4期。

钟欣:《社会支持与青少年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周爱民:《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初探》,硕士学位论文,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1] 宋素敏:《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以威县为例》,《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S2期,第271—273页。

[2] 刘谦、冯跃、生龙曲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动的文化机理初探——基于对北京市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活动的田野观察》,《教育研究》2012年第7期,第22—28页。

[3] 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4] 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陈德民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5] 王玲宁:《谁来伴我成长——媒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影响》,学林出版社2012年版。

[6] 李志峰:《家庭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以济南为例》,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刘少文、龚耀先:《家庭背景和儿童智力结构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年第4期,第157—160页。

[8] 叶敬忠、潘璐:《农村小学寄宿制问题及有关政策分析》,《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第2期,第1—5页。

[9] 陈京军、范兴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问题行为: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年第2期,第319—322页。

[10] 吴志超、谢代兵:《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管理教育问题的思考》,《科学咨询》2015年第7期,第36页。

[11] 李勇、王亚锋、张艳红:《家长的职业、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现代中小学教育》1998年第1期,第56—58页。

[12] 何世雄:《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研究——以甘肃省通渭县为例》,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13] 林凤:《家庭文化背景对农村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第10期,第66—67页。

[14] 卢智泉、张国毅、候长余、杨惠君:《家庭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年第1期,第20—21页。

[15] 黄佳芬、毛斐文:《家庭与学生学习的关系》,《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2期,第136—141页。

[16] 林菁:《家长的教育观念和素质对素质教育的影响》,《闽江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第18—20页。

[17] 滕兆玮:《家长期望与儿童心理发展浅析》,《社会心理科学》2004年第3期,第87—90页。

[18] 彭文涛:《父母教养方式研究概述》,《阴山学刊》2008年第1期,第69—74页。

[19] 徐燕:《浅谈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管理观察》2009年第18期,第224—226页。

[20] 李雪芬:《家庭文化氛围与子女的学业发展》,《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第8期,第51—52、56页。

[21] 张学浪:《基于学校教育的农村留守儿童发展路径探索》,《农村经济》2015年第11期,第119—124页。

[22] 郑航、张学浪:《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学校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理论与改革》2015年第4期,第183—186页。

[23] 胡咏梅:《学校资源配置与学生成绩关系》,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24] 沈赫赫、张悦嘉:《教育资源对高中学生学习动机影响的实证研究》,《上海管理科学》2014年第6期,第102—107页。

[25] 张学浪:《基于学校教育的农村留守儿童发展路径探索》,《农村经济》2015年第11期,第119—124页。

[26] 宋淑娟、张影:《班级人际环境对留守儿童自尊的影响》,《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年第2期,第75—77、81页。

[27] 徐杰珍:《师生关系对教学的影响》,《文学教育》(下)2009年第12期,第128页。

[28] 刘诗波、郑显亮、胡宏新:《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补偿探索——以江西A县B小学的实践为例》,《中国教育学刊》2014年第10期,第37—41页。

[29] 王丹:《学校对留守儿童学业成就影响的个案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0] 范翠英、周宗奎:《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德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第3期,第43—46页。

[31] 王彩琴:《“罗森塔尔效应”和语言学习效率的关系研究》,《教育与职业》2006年第18期,第94—96页。

[32] 洪秀敏、庞丽娟:《教师自我效能感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及其机制》,《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第6期,第44—47页。

[33] 田贤国:《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保障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4] 郭煜:《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3年。

[35] 万国威:《社会福利转型下的福利多元建构:兴文县留守儿童的实证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2013年。

[36] 张炼:《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37] 马竞:《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福利问题探究》,硕士学位论文,云南大学,2014年。

[38] 翟庆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39] 孙月玲:《中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探索》,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0] 房正:《非政府组织对青年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对策》,《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第2期,第99—101页。

[41] 钟欣:《社会支持与青少年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42] 东波:《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模式探微》,《学术交流》2009年第5期,第133—135页。

[43] 宋洁:《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昌大学,2013年。

[44] 赵富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5] 唐春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6] 夏松:《教育经费投入的非均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7] 丁月牙:《少数民族教育平等问题及政府的教育政策选择》,《民族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第17—22页。

[48] 张立鹏:《社会文化差异对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影响》,《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第18—20页。

[49] 熊薇:《农村留守儿童的需要与社会服务:一个质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50] 张宁娟:《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启示》,《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第8期,第17—19页。

[51] 周爱民:《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初探》,硕士学位论文,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52] 陈慎辉:《湖南省平江县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53] 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54] 魏盼盼:《电视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大学,2013年。

[55] 李远煦:《电视媒介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56] 张仕琼:《信息传媒接触对农村留守儿童情绪调节影响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08年。

[57] 廖根深:《当代城市中小学生课外媒介使用的分析——对广州市的调查》,《青年探索》2010年第4期,第65—68页。

[58] 王玲宁:《谁来伴我成长——媒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影响》,学林出版社2012年版。

[59] 赵宁:《媒介使用对留守中学生社会化的影响》,硕士学位论文,安徽大学,2013年。

[60] 张志安、沈国麟:《媒介素养: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顾和简评》,《新闻记者》2004年第5期,第11—13页。

[61] 董建文:《论香港中学媒介素养课程的实施策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计算机辅助教育专业委员会编《计算机与教育——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年。

[62] 戎青:《论电视在留守儿童成长中的角色》,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13年。

[63] 段永利:《农村留守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12年。

[64] 黄勤:《壮族高中生媒介素养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年第3期,第52—56页。

[65] 丁伟:《农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大学,2013年。

[66] 杨卉:《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7] 郭三玲:《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第86—88页。

[68] 唐林兰:《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积极应对与持续缓解》,《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第4期,第26—28页。

[69] 徐礼平、田宗远、邝宏达:《留守儿童心理安全感与心理韧性现状及其关系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年第9期,第923—925页。

[70] 骆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家庭教育研究进展述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9期,第51—55页。

[71] 黄河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第2期,第28—34,58页。

[72] 宗秋荣:《谈家庭教育功能观的转变》,《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第1期,第30—31页。

[73] 张登印、俞国良、林崇德:《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认知发展、学习动机和家庭资源的比较》,《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年第2期,第53—57页。

[74] 龚君:《父母离异对中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5] 闫淑华:《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高中生学习状况相关研究》,《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第94—98页。

[76] 张登印、俞国良、林崇德:《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认知发展、学习动机和家庭资源的比较》,《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年第2期,第53—57页。

[77] 沈涛:《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学习动机的影响》,《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第85—88页。

[78] 张敬培:《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家庭教育关系的研究》,《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10期,第5—8页。

[79] 刘丽群:《家庭教育对中职女学困生学习动机影响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0] 唐炜玮、颜玉平:《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学习风格的关系研究》,《校园心理》2013年第2期,第90—92页。

[81] 刘利强:《高中生化学学习过程中学习风格影响因素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82] 冯吉芳:《学习动机、学习资源与英语语用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第73—76页。

[83] 胡咏梅:《学校资源配置与学生学业成绩关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4] 沈赫赫、张悦嘉:《教育资源对高中学生学习动机影响的实证研究》,《上海管理科学》2014年第6期,第102—107页。

[85] 吴艳、戴晓阳、温忠麟、李碧:《学校气氛对初中生学习倦怠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第3期,第404—406页。

[86] 李少伟、吕艳华:《谈和谐校园环境及其隐性教育功能》,《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第14期,第37—38页。

[87] 梁海青:《学校环境下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曲阜师范大学,2017年。

[88] 徐鹏、张英俊:《教师素质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探析》,《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64—65页。

[89] 王彩琴:《“罗森塔尔效应”和语言学习效率的关系研究》,《教育与职业》2006年第18期,第94—96页。

[90] 高芳:《教师素质对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分析》,《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36期,第77—79页。

[91] 杨立刚:《教师教学风格与学生学习风格的相关性研究》,《教学与管理》2011年第21期,第65—66页。

[92] 郑海芳:《初中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外在影响因素分析及培养》,硕士学位论文,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93] 原慧敏:《新生代农民工学习动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94] 陈新花:《广西边境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实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95] 翟庆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96] 张会忠:《地理学困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与激发策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7] 刘信:《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影响因素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州大学,2011年。

[98] 陆继霞、叶敬忠:《我国农村地区同辈群体对留守儿童的影响研究》,《农村经济》2009年第12期,第104—107页。

[99] 张磊:《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江苏大学,2008年。

[100] 段永利:《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瓶颈》,《青年记者》2011年第5期,第50—51页。

[101] 王金云:《鄂东农村小学生媒介素养实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长江大学,2014年。

[102] 甘丽娟:《信息化环境下提高广西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兴趣个案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103] 陆根书、于德弘:《学习风格与大学生自主学习》,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