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济需求结构变迁的中美比较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核心创建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以三大国际组织为依托积极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促进国际金融稳定,依靠其雄厚的经济规模、金融实力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领先地位,在20世纪70年代人均GDP就已突破1万美元。美国作为成熟经济体,其需求结构的历史演进及其逻辑,一定程度上可为其他国家的需求结构变化提供借鉴。本章为进一步探究中国需求结构变迁的逻辑和趋势,将美国与中国的需求结构进行对比,以1970—2017年的美国投入产出表和1987—2017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为基础,选取两国总体情况、三次产业以及17个细分行业的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占比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见表2-4至表2-8)。
一 中美需求结构的总体比较
本章从总体对中美两国的需求结构进行比较,数据表明:①中国的最终需求结构体现出明显的变迁特征,消费率占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近年来又有所上升,而投资占比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近年来虽有下降,但依然保持着高位。受国际市场环境、贸易政策等影响,净出口率波动剧烈。②美国最终需求结构方面,消费始终占据绝对主体地位,总体呈现高位变动的趋势,占比保持在77%以上。投资占比位居第二,投资率约为20%。最后是净出口,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还是贸易顺差国,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贸易逆差国,净出口率一直为负,并且在2007年净出口占比降至最低(-6.3%)。③当前美国需求结构的特征可能会是未来中国需求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中国消费率可能会继续上升,投资率可能变动不大,净出口率将会有所下降。
表2-4 1970—2017年中美两国最终需求结构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和美国经济分析局网站,N.A表示缺少相关数据。
二 中美需求的三次产业结构比较
(一)中国三次产业的需求分配结构
在1987年至2017年的30年间,中国三次产业的需求占比的变动较为剧烈,波动幅度远超美国。研究发现:①从第一产业最终需求在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分配结构来看,消费所占比重一路攀升,从1987年的88.2%上升到2017年的109.7%。第一产业最终产品分配给进出口的比例持续下降,从1987年的3.1%下降到2017年的-19.2%,这说明一部分农产品从出口变为进口。第一产业最终产品分配给投资的比例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1987年的8.7%上升到2012年28.4%,而后又下降到2017年的9.6%。②从第二产业产品的最终需求分配结构来看,第二产业最终产品用于消费的比重先下降后上升,从1987年的42.3%下降到2007年的25.2%,再缓慢上升到2017年的28.0%。第二产业最终产品用于投资的比重总体上非常高,平均占比在60%以上,且从1987年62.7%上升到2017年的69.3%,上升了6.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最终产品分配给净出口的比重总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1987年-5.0%上升到2007年的10.0%,而后下降到2017年的2.7%。这表明第二产业最终产品主要用于投资,以形成未来的生产能力。③从第三产业产品的最终需求分配结构来看,第三产业最终产品用于消费的比重有所下降,但维持在80%以上,1987年为93.7%,2017年下降到82.2%,这说明第三产业最终产品主要用于消费。第三产业最终产品用于投资的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从1987年5.3%上升到2017年的15.7%,上升了1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最终产品分配给净出口的比重总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比重相对较小,从1987年1.0%上升到2002年的11.5%,而后下降到2017年的2.1%。
(二)美国三次产业的需求分配结构
1970年至2017年,美国需求的各自占比总体较为均衡,呈现出逐渐优化的趋势。研究发现:①从美国第一产业最终需求在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分配结构来看,消费所占比重始终保持高位,但波动较大。第一产业最终产品分配给进出口的比重有升有降,变化幅度较大,且这一比重也远高于中国相应的比重,这也表明美国第一产业最终产品有很大部分用于出口。美国第一产业最终产品分配给投资的比例非常低,甚至常年为负(为负应是存货变化引起的)。②从美国第二产业产品的最终需求分配结构来看,第二产业最终产品用于消费的比重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从1970年的57.4%上升到2017年的73.0%,这一比重远高于中国第二产业最终产品用于消费的比重。美国第二产业最终产品用于投资的比重有变化,但波动幅度较小,这一比重远低于中国。第二产业最终产品分配给净出口的比重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从1970年的-0.5%下降到2017年的-17.5%,表明美国去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产品目前以进口为主。③从美国第三产业产品的最终需求分配结构来看,美国第三产业最终产品用于消费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从1970年的90.5%下降到2017年的86.5%,但用于消费的比重仍然在85%以上,这也说明第三产业最终产品主要用于消费。第三产业最终产品用于投资的比重总体呈略微上升的趋势,从1970年的6.7%上升到2017年的10.4%,上升了3.7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最终产品分配给净出口的比重变动的总体幅度比消费和投资要大。
表2-5 1987—2017年中国三次产业最终雳求分配结构 单位:%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其中C表示消费,I表示投资(资本形成),M表示净出口。
表2-6 197—2017年美国三次产业最终雳求分配结构单位:%
资料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网站,其中C表示消费,I表示投资(资本形成),M表示净出口。
三 中美需求的细分行业结构比较
为深入探究国民经济不同部门在需求结构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本章将三次产业具体细分为17个经济部门,其中第一产业1个部门,第二产业10个部门,第三产业6个部门,从而利用更为细致的行业部门进行中美需求结构的比较。
(一)中国细分行业的需求分配结构
总的来看,中国各细分行业[10]的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占比变动幅度较大。就具体部门而言,1987年至2017年呈现出如下趋势:①农林牧渔业,食品、饮料制造及烟草制品业,炼油、炼焦和化学产品业,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5个部门的消费在最终需求分配结构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而其余部门的消费分配比重则下降,尤其是纺织、服装及皮革产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家具、造纸印刷产品,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机械、交通运输、电子电气及其他设备,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其他服务业7个部门的下降幅度较大。②大部分制造业部门的投资在最终需求分配结构中所占比重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而批发零售、运输仓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等服务业部门的投资占比在不断上升,表明近年来投资的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服务业领域,投资流向正在改善。③我国改革开放后逐渐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产业部门的进出口规模和涉及领域日益扩大,净出口在最终需求结构中所占比重波动较大,其中农林牧渔业,食品、饮料制造及烟草制品业,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等部门的净出口占比由正数持续下降至当前的负数,而机械、交通运输、电子电气及其他设备,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部门的净出口占比则由负数上升至当前的正数。
(二)美国细分行业的需求分配结构
总体而言,美国各细分行业的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占比变动幅度相对较小,保持较为稳定的需求分配结构。就具体部门而言,1970年至2017年呈现出如下趋势:①美国的食品、饮料制造及烟草制品业,纺织、服装及皮革产品制造业,炼油、炼焦和化学产品业,机械、交通运输、电子电气及其他设备,批发零售、运输仓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等制造业和服务业部门的消费在最终需求分配结构所占比重缓慢下降,而农林牧渔业的消费占比则呈现上升的趋势。②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制造业大量外迁,制造业空心化趋势明显,其大部分经济部门的投资在最终需求分配结构中所占比重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等服务业部门的投资占比在不断上升,反映了后工业化时期美国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结果。③美国作为全球贸易大国,外贸规模常年位居世界首位,除了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净出口占比略有下降外,大多数时期其经济部门的净出口在最终需求分配结构中所占比重都在不断上升。
表2-7 1987-2017年中国17个部门最终雳求分配结构 单位:%
表2-7 1987-2017年中国17个部门最终雳求分配结构 单位:%续表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其中C表示消费,I表示投资(资本形成),M表示净出口。
表2-8 1970-2017年美国17个部门最终雳求分配结构 单位:%
表2-8 1970-2017年美国17个部门最终雳求分配结构 单位:%续表
资料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网站,其中C表示消费,I表示投资(资本形成),M表示净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