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散文文本细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鉴赏论:关于散文的细读

如何阅读散文,有很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过阐释,比如有研究者提出,要抓线索,理思路,体味散文的意境美,把握文眼,寻找并理解关键句。有研究者提出,要注意分析散文的表达技巧,体会散文的语言艺术、表现手法(象征、铺垫、烘托、衬托等)、结构手法(转换、过渡、照应、详略等)、语言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等)。这些都是很好地阅读散文的视角。结合本教材,我们强调下面三点:

第一,阅读散文应该清楚地了解散文。散文是在漫长的文学发展过程中,边界、内涵逐步清晰、确定的文体。它最能原生态地体现作家的特立独行,最能个性化地反映社会生活。它以创造情境为中心,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变、结构灵活、手法多样。它包括小品、随笔这一类的抒情散文和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的叙事散文以及杂文、序跋体一类的议论性散文。散文的特质规约着散文的阅读。

第二,由于散文是一种无法之法的自由书写,细读散文也只能顺其特征,进行无法之法的自由阅读。阅读散文的“无法”体现在阅读散文没有任何的阅读原则上。假如一定要给出散文细读的原则,那么只有一点:必须遵循散文的文体特征。当然,如果仅限于此,我们将走进历史的虚无主义。为了逃出虚无主义的泥淖,我们应该看到散文的阅读也遵循一定的法则,比如根据现代散文的不同种类进行分析;比如根据散文最能体现作者个体精神的特点,分析散文中所彰显的作者的主体精神;比如借助于互文性理论,参照作家其他题材的文本,尽可能排除受伴随文本影响而产生的成见,分析文本可能具有的最丰富的意义,对文本进行“充分阅读”;比如根据散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特点,从情节化的叙写、细节、人物对话、意象、修辞手段等方面分析文本。如果我们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回答如何细读散文或细读散文的技巧,那么答案将会大而无当。本教材对每一篇散文文本的分析都蕴含着具体、实在的细读散文的方法,我们认为,通过阅读这些文章,自己感受、总结细读散文的方法将远比逻辑推理的论证有益。

第三,感觉到的东西,我们并不一定真正理解它;而只有真正理解了的事物,我们才能更好更全面更强烈更深刻地感觉到它。我们应该看到,掌握散文细读的方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的终极目的是很好地、自如地欣赏丰富多彩的散文艺术。掌握方法的最高境界是学到某种方法,而后忘记这种方法,并游刃有余地自由运用这种方法。学习细读散文的方法,应该是为了最终忘掉方法,得到“意”而忘记“形”,然后进入渗透着理性因素的直觉领略散文之美的最高境界。

本教材在选篇目时遵循经典性与可读性兼顾的原则,以解读文本和提示散文细读方法为目的。本教材以所选文章发表先后为序进行编排。由于篇幅限制,本教材不收录原文,同学们在学习时,应先找到相应版本的阅读原文。本教材思考题设置灵活多样,有的是考查对本教材分析材料的理解程度,有的是提供进一步思考的方向,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完成。


[1] 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新青年》1917年第3卷第3号。

[2] 唐弢:《小品文拉杂谈》,陈望道编:《小品文和漫画》,生活书店1935年版。

[3] 巴人:《小品文的前途》,陈望道编:《小品文和漫画》,生活书店1935年版。

[4] 茅盾:《关于“报告文学”》,《中流》1937年第1卷第11期。

[5] 《林非论散文》,江西高校出版社2000年版,第32页。

[6] 鲁迅:《华盖集续编·新的蔷薇》,《鲁迅杂文全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0页。

[7] 鲁迅:《华盖集续编·小引》,《鲁迅杂文全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9页。

[8] 鲁迅:《华盖集·题记》,《鲁迅杂文全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33页。

[9] 《别林斯基选集》第3集,辛未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297页。

[10] 胡风:《关于诗和田间底诗》,《七月》第5集第1期。

[11] 《巴金选集》中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