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选编(2019年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关于培育壮大会展业提升淄博现代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调研报告

淄博市政府研究室

城市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会展经济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习借鉴其他城市的先进做法,破解制约我市会展业发展的瓶颈和补齐短板,充分发挥会展业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市政府研究室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报告如下。

一、先进城市促进会展业发展的经验做法

会展源于城市发展,服务于城市需要,经济活跃度高、吸引带动力强的城市多有发达的会展业。从考察情况看,2018年,广州市举办展览628场次、各类会议8416场次,合计接待参展参会人员1342万人次,拉动旅游消费200多亿元;武汉、海口、青岛、长沙等市全年举办会展活动均在200场次以上,综合收入均过百亿元;临沂市全年举办会展活动209场,展览总面积203万平方米,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梳理这些城市促进会展业发展的经验做法,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准定位抓谋划

各市都把会展业作为带动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先导产业来抓,结合各自条件在战略层面明确功能定位。广州市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之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于2018年对会展业作出12次批示;长沙市确立了“打造中部会展高地、建设国家会展名城”的总体目标,把会展作为高铁新城片区的主导和引领产业;武汉市确立了建设国家会展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海口市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品牌会展集聚区;青岛市立足建设东北亚国际会展中心城市,聚力打造品牌、招展引会,充分发挥会展平台功能;临沂市以建设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为目标,编制实施《会展业十年发展规划》,会展业已逐渐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完善组织抓推动

各市都从市级层面建立了完善的协调推进机制,普遍设立了规格较高的会展业管理服务机构,加强对会展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武汉市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会展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有工作人员13人;长沙市、海口市均建立会展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并成立会展工作管理办公室或会展局,作为市政府直属正县级事业单位,负责全市会展业的管理、服务及宣传推介;临沂市设立会展业服务办公室,隶属市商务局,承担行业管理职能,并建立了由市商务局牵头的全市促进会展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广州市、青岛市会展行业管理职能分别由市商务委、贸促会承担,专门设立相关处室负责统筹协调、宏观规划和引导促进。

(三)夯实政策抓扶持

各市为推动会展业发展,纷纷出台扶持政策并设立专项资金,引进品牌展会,培育龙头企业。长沙市、海口市分别出台会展业发展促进办法,市级财政每年投入专项资金6000万元以上;武汉市、广州市每年投入市级专项资金约2000万元,并制定了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青岛市、区两级均制定专项扶持政策,一个展会可同时享受两级补贴,市级财政2018年补贴市场700余万元;临沂市先后出台了《临沂市会展业管理办法》《关于支持会展业创新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每年落实专项资金1000万元以上。

(四)提升硬件抓基础

调研发现,会展业发达城市都拥有多座高标准规划建设的现代化会展场馆,并由政府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直接进行投资建设。广州市琶洲展馆四期项目建设完成后将成为集会议、酒店、商务、办公、轨道交通枢纽、机场航站等功能于一体的会展综合体;长沙市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作为高铁会展新城片区的地标性项目,总投资57.8亿元,具有“高铁+空港+高速公路+地铁”的四重交通优势;海口市海南国际会展中心总投资33亿元,可承办展览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大型展览会和万人会议;青岛市拥有青岛国际会展中心等4座大型专业展馆,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作为高端国际会议场所成为城市会客厅;武汉市拥有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等4个现代化专业展馆、2个现代化专业会议中心及欧亚国际会展酒店;临沂市中心城区有临沂国际博览中心等会展场馆3处,并预留高铁片区会展场馆建设用地。

(五)强化服务抓保障

各市都把营造良好的办会办展环境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为办会办展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武汉市采取“一展一人”“一企一人”方式,全方位跟踪服务重点展会和重点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长沙市公安、消防等部门直接在会展中心设置服务窗口,开展“一站式”办公,复杂手续也由窗口代办,无须企业跑腿;广州市协调海关在大型展会期间派员驻场监督,优化相关审批手续与通关流程;临沂市推行年度办展计划申报、办展项目备案制度,有效避免了办展单位重复办展、资源浪费和无序竞争等问题。

(六)依托产业抓项目

各市在推动会展业发展过程中,普遍注重结合自身产业结构,通过会展集聚各种产业要素,形成交易和服务平台,推动产业发展;同时,通过产业的发展促进会展规模、品质和影响力提升,实现产业与会展双赢。长沙市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工程机械、食品、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培育出轨道交通博览会、装配式建筑博览会、中国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中国(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博览会等大型本土产业展会;青岛市围绕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精心打造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海洋科技展览会、国际海工展、帆船周∙海洋节等活动,海洋会展集群日益壮大;临沂市立足临沂商城优势和本市产业特点,招引培育形成了全国秋季五金展、进口商品展、木博会、小商品展等20多个专业品牌展会,产生重要影响。

(七)深化推介抓合作

各市在会展业竞争中都非常注重引进知名品牌展会,大力吸引优质策展企业落户,整合多方资源,加强城市会展整体形象宣传。青岛市与30多家知名国际会展机构、会展集团建立了日常合作机制,加入了多个国际知名专业组织,促成了一批重大会展活动到青举办;长沙市先后赴多地举办长沙会展专场推介会,对接国家部委、国家级行业协会和国内大型组展公司,引进全国知名展会落地;武汉市先后到北京、上海等地举办专题推介会,建立会展行业专家库,聘请招展引会大使,成功引进一系列知名品牌展会;临沂市对符合条件的落户展会给予“一事一议”的奖励政策,并组织会展企业“走出去”,与国际知名展览集团交流对接、开展合作。

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带给我们以下启示。

(一)领导重视是会展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讲,会展经济可以称为“市长经济”,领导的重视非常关键。考察学习的几个城市,当地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会展业的发展,不仅出台专项支持政策文件,而且建立了完善的行业发展组织领导体系,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重大问题,在重要场合推介本地会展,并到国家部委和有关组织招引会展活动,为培育壮大会展业发挥了关键作用。

(二)统筹管理是会展业发展的基本保障

会展业涉及酒店、物流、餐饮、旅游、娱乐、商贸、交通等众多关联产业,会展活动的成功举办需要多个部门共同运作,只有建立起统筹协调有力、运行机制顺畅的管理机构,才能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会展业发达城市包括省内临沂、烟台、潍坊、泰安等,这些城市都设立了统一的会展业服务管理机构,负责全市会展业发展的规划、管理、政策制定及实施,并统筹协调会展业发展涉及的有关部门职能,为会展企业办展提供一站式服务,有效减少审批环节,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三)政策支持是会展业发展的重要推手

会展业具有模式创新性强、资源整合度高、行业跨越度大等特征,在发展初期单纯依靠市场推动很难获得快速增长,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显得非常重要。国内众多省市包括省内多数设区市地方政府均编制了会展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促进会展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扶持政策等,设置了每年几百万元至几千万元不等的专项发展资金。实践证明,政府在会展业发展初期就给予大力支持可以大大缩短会展业的培育期,有力促进地方会展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四)配套完整是会展业发展的先决条件

会展场馆作为举办会展活动的重要载体,是激活会展经济的先决条件,是会展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会展业发达城市均拥有多个现代化的会展场馆,一流的会展场馆设施和市场化经营方式保证了这些城市的会展活动可以朝着规模化、品牌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从而使其在会展业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五)产业会展是会展业发展的价值高地

产业集群是一个地方会展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为会展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市场要素;会展与产业融合既能形成产业会展,又能够集聚人流、物流、技术流等,促进地方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在会展业发展过程中,应注重促进会展业与地方优势产业、目标产业的融合发展,引导会展企业开发一批与本地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展会,优先发展符合当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重要会展项目,充分发挥对当地产业转型发展的带动作用。

二、淄博市会展业发展存在的瓶颈和短板

一是会展业发展意识还不强烈。市级层面还没有就会展业制定发展规划、行动计划或政策意见,全市各级重视会展、支持会展的意识还不强烈、氛围还不浓厚。市直部门、产业发展中心主动策划创办与本单位职能相契合、与产业相融合的展会活动较少。全市会展活动主要集中在张店区,向其他区县拓展延伸不够。

二是行业管理体制尚不健全。目前,市级层面还没有建立专门的会展业管理机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行业促进功能存在缺失。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全市会展业缺乏统一规划和精准举措,各类优质资源难以有效整合,会展活动服务保障也缺少统筹协调。

三是会展场馆条件较为落后。目前,淄博国际会展中心是我市唯一的规模会展场馆,由于建设时间较早、标准不高、后续资金不足,只能办展不能开会,也不具备酒店、休闲等综合服务功能,导致与先进城市的会展场馆差距较大。再加上我市各大酒店会场普遍较小,无法满足大型会议需求,已成为制约我市会展业发展的突出瓶颈。

四是政策资金扶持明显不足。目前还没有出台支持会展业发展的财政扶持意见,市级也没有设立专项资金,仅靠张店区的专项资金投入无法与其他城市竞争,吸引知名展会落地难度很大。

五是会展市场元素还不活跃。目前,本土会展企业数量较少,实力普遍偏弱,全市举办的大型展会活动除陶博会等个别展会为政府牵头举办外,大部分为外地行业协会或会展公司举办,本土办展主体基本为电视台、电台或报纸等传媒企业,缺乏专业会展公司组织策划。会展业上下游策划、设计、搭建、广告、印刷等配套行业也不活跃。

三、促进我市会展业发展的建议

(一)深刻认识会展经济重要价值,增强推动会展业发展的主动性、紧迫感

作为一种新型经济业态,会展经济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门票收入和场地收费,而是通过举办会展集聚大量的信息流、资金流、商品流、技术流和人才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会展经济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城市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催化剂”。作为一个传统工业城市,我市拥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并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这既为打造会展品牌提供了有力依托,也对发挥会展功能提出了迫切要求。当前,全国各地包括省内各个城市都在争相发展会展业,纷纷出台行动计划,政策力度很大。全市各级各部门、各行业协会应充分认识会展经济的重要价值,清醒地看到我们在这一领域的问题短板,深刻把握我市发展会展业的有利条件,切实增强促进会展业发展的主动性、紧迫感。尤其应结合“双招双引”,主动与上级有关部门、行业协会或组织开展合作,积极争取国际性、全国性或一定区域范围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各类会展来我市举办,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鲁中会展名城”和“鲁中城市会客厅”。

(二)建立健全行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会展业发展组织领导、资源整合

建议成立市会展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宣传、发改、教育、科技、工信、公安、财政、商务、文旅、市场、城管等部门单位共同参与,负责全市会展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和宏观决策,制定会展业发展相关规定,定期召开会展工作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我市会展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考虑到我市会展业管理基础较为薄弱,为加大工作协调力度,建议现阶段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置在市政府综合管理部门,待管理体制成熟顺畅后再改设在行业管理部门。建议市商务局加挂市会展业发展办公室的牌子,整合张店区现有会展资源,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全市会展工作,具体负责全市会展行业发展的日常管理、协调和服务,协调有关职能部门规范会展业发展市场秩序,做好招展引会活动组织、市场主体培育、大型会展活动组织协调等工作。

(三)加快推进会展设施改造建设,切实提升承办重大会展活动的能力水平

当前,会展业发达城市已纷纷建成第五代会展场馆即会展经济综合体,并以此为核心,在场馆周边配备休闲、娱乐、文化、教育、商业等设施,打造以商贸会展功能为核心的多功能复合型“会展片区”,成为促动产城融合的重大功能板块,引领着会展业发展潮流。成都市在天府新区布局建设国际会展功能区,与高技术产业服务功能区、总部经济功能区“三箭齐发”,以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为依托,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配套专业服务机构以及酒店、餐饮、文化娱乐企业到该区域落户;武汉市在汉阳区以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为核心,建设“华中会展产业园”,引进会展及相关配套服务企业;长沙市高铁会展新城片区规划面积46.9平方公里,其中会展板块规划29平方公里,以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为核心实施展城融合发展。对我市而言,建议充分借助高铁新城的开发建设,突出会展中心的带动作用,对已规划为会展中心的地块进行优化提升,统筹规划布局适度规模的会展片区,将新会展中心建成一座兼备展览、会议、餐饮、住宿、休闲等功能的会展经济综合体,作为“淄博科学城”建设的“引爆点”;以新会展中心为核心,招引会展及配套服务企业落户会展片区,同时引进商业地产、文化休闲、生态居住项目,从根本上补齐我市会展硬件基础设施短板,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引擎,有效解决高铁新城片区产业集聚不足问题。新会展中心建成后,主要承办规模较大、规格较高、对场馆条件要求较高的展会活动,与原有会展中心差异发展。

(四)制定出台会展行业扶持政策,为招展引会、培育品牌提供必要支持

行业政策是市场判断一个城市行业发展前景的“风向标”,直接影响市场主体投资开发意愿。我市应在加快建立会展业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全面摸清全市会展业发展底数,制订会展业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依托我市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统筹各类资源和行业力量推进实施,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总体原则,积极创办地方特色会展,全力争办区域性、全国性乃至国际性会展。尽快出台支持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安排一定规模的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国内外会展企业来我市投资会展业或设立分支机构,单独或与我市联合举办、承办各种会展活动,扶持现有会展企业加快发展,促其尽快上规模提档次;对国际性、全国性或区域性,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各类综合性、专业性会展给予相应补贴。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功能,引导企业结合我市产业和文化特点创会办展,发展一批具有地方产业和文化特色的品牌会展。将会展人才引进纳入我市人才扶持政策,积极引进符合我市需求的高端会展人才、实操人才,鼓励驻淄高校按照会展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建立实用人才培训基地。

(五)坚持与优势产业特别是制造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会展活动的平台功能、拉动效应

一方面,大力推动会展业与我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围绕“753”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新医药、电子信息等“四强”产业,由行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主动争取上级部门、有关组织在我市举办相关专业型展会,或引导会展企业自主开发或合作策划一批专业展会,如新材料展、化工展、医药展、智能装备展、电子信息展等,通过各种宣传方式提高展会的知名度,为我市制造企业搭建产品发布平台、技术展示平台、信息交流平台和投资合作平台,形成“产业带会展、会展促产业”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推动展会与招商引资、论坛、推介会协同发展,利用齐商大会、新材料技术论坛等会议契机,同步举办专业展览;支持卓创资讯利用在大宗商品领域积累的信息资源和客户资源优势,在我市大力举办行业性、全国性会议;促进展会、赛事、节庆、活动等融合发展,借助齐文化节、淄博花灯艺术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带来的关注效应,策划举办一批与我市优势产业紧密结合的专业展会;加强会展与旅游的跨部门跨行业协作,以中心城区周边周村古商城等旅游资源为重点,策划会展旅游精品线路,构建会商文旅融合生态。

(六)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为会展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出台会展活动便利化服务流程,公开发布行政审批程序及所需申报材料清单,推进会展业“最多跑一次”改革,缩短审批周期、减少审批环节,对在我市举办的各类展览、会议、节庆、赛事等活动实行便利化服务。建立重大展会活动部门会商制度,强化公安、消防、交通、市场监督等公共服务部门联动,在重大展会现场设立办公及服务窗口,降低企业办会办展成本。建立市、区、展馆三级联动保障机制,根据不同展会类型和规模,做好人流、车流引导疏散方案,特别是赋予大型布展车辆在展会期间的市区通行权利,提高交通保障能力。要开展积极的会展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层级清晰、责任明确、措施有效的安全责任制度,完善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引导会展承办方投保公众责任险等商业保险,确保会展活动顺利举行。

课题组成员王俊法 陈波 秦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