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是产业兴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基础。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包含5个方面,“产业兴旺”位居其首。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只有乡村产业兴旺了,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才有扎实的基础和依托。否则,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现乡村振兴也会成为空谈,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解决好农业发展问题仍是首要任务。
一、乡村产业兴旺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
乡村产业兴旺,首先要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民以食为天,农业是解决全国人民温饱问题的产业。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农产品需求量巨大,必须依靠自己解决吃饭问题,要立足国内解决农产品供给问题。并且,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民群众对农产品的需要已经转化为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要。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命脉,农业稳则安天下,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乡村产业兴旺,标志着农业的繁荣兴旺,能够提供更丰富、更优质、更安全、更健康的农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乡村产业兴旺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发展全局,必须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乡村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夯实国民经济发展基础。
在2018年中国(罗定)乡村振兴研讨会上,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指出,乡村产业兴旺,从目前来看就是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为主线,加快推进乡村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二、乡村产业兴旺是就业和增收的主要途径
产业兴旺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能够扩大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农民的最大难题是就业难,就业需要外出务工。近年来,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农民就业的难度和不确定性增加,据有关研究数据表明,农民收入增速趋缓,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业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两项增速呈下降趋势。乡村产业兴旺,表现为乡村产业链的延伸、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开拓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乡村产业兴旺的最大潜力,在于能够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能够激发乡村就业创业活力,完善以消费为导向的乡村产业体系。因此,乡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
三、乡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总要求的基础
产业兴,则百业兴。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产业兴旺影响和决定着其他要求能否顺利实现。乡村的发展首先是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乡村振兴才有坚实的基础和持续发展能力,如果产业不兴,“生态宜居、乡村振兴”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广大农民也不可能“饿着肚子看青山绿水”,实现乡村振兴无异于天方夜谭,也缺乏可持续性。
乡村全面振兴涵盖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多重内涵,激活乡村多重功能和价值,实现乡村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等挖掘和提升。但乡村振兴首要的是产业振兴,通过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打造乡村的经济价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激活的首先是乡村的经济价值,不仅有利于农民就业增收,也有利于解决农民异地就业带来的家庭人口空间分离和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等问题。这是增强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坚实基础。
2018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5个方面着手,产业振兴同样被放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等地考察时多次强调“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产业兴旺,才能激活乡村发展动能,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实力,从而为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4个方面提供物质基础和条件,进而不断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构建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广大乡村地区要把推进乡村产业兴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