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片”记趣
细分下去的话,这路人马里还可单列出一个“便衣”别动队。区别其实不在“衣”,而在他们轻装上阵到连鞋盒子也没有。像搞地下工作的人在街上接头,这一路的往往游目四顾,神情诡异,瞄准了目标凑上前,向旁张望两眼,压低了声音问:“我有好的,要不要?”
我有次在离家不远处就碰到这么一位,正待问他有什么“好的”,他已补充说生活片、套片、毛片都有。毛片我听说过,相当于现在所谓成人影片(A片),生活片、套片则是头次听说,不过既是与毛片一起,也不难“心知其意”。三级片之类,此前不是没见识过,然在大庭广众之下被问到头上,虽是暗箱操作的性质,也还是觉得突兀尴尬:人来人往的,怎么就盯上你了呢?难道一看就像好色之徒?——整个就像隐私大暴露一般。我很夸张地回了一句“不要!”就走了,很有几分愤然,潜台词大约是:我不是那种人!事出仓促,事后大觉当时的慌张可笑至极。
后来我对小贩口中所谓生活片、套片都明其所指了:生活片即三级片,套片则特指那种连续剧似的三级片,一套十张八张不等。有意思的是,其他等级的碟片,即使也是成套卖,就不叫套片。这些分类和命名是怎么来的不得而知,反正在小贩那里,这是约定俗成的。叫法肯定有地域性差异,好多年后我到美国访学,在纽约、华盛顿唐人街的“新华书店”里发现了成人部,所售光碟中“三级”之外,有一些标为“四级”——似是在国内未见的叫法。
买这种碟是有风险的。其实买盗版VCD,风险都不小。我说的是VCD的初级阶段。也不知为何,在“长三角”买CD都可以试听,而我楼下那几个电子商城里,卖VCD的大多不给这待遇,至于街头那些游击队,就更不必说。有摊位的固然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允许你调换,但来回折腾却也烦人,何况磨嘴皮的事也经常发生。在街头买碟,那就完全是碰运气了。
更倒霉的情形,是遇上骗子。有个外地人,就在我楼下一巷口上了大当。听说南京电子一条街上“什么样的碟”都有,他借出差之机特意来逛逛。——果然是名不虚传,走到这一带,不断有形迹可疑的人挨过来向他兜售。最后打动他的是个声称手里货最好,且向他指点门径的人。那人开导他说,要买就买“顶级的”,贵是贵,但值啊,相比起来“三级片”整个就是小儿科。外地人原先的目标是“三级片”,被他说得心痒,当即调高了标准。接下来是讨价还价,最后说到四十元钱一张,共买十张,成交。再往后就很悲催了:他急忙到熟人家里查看,结果大多根本没图像,有图像的根本也算不上顶级。
我对此事知之甚详,乃因那人发现上当后跑回事发地点,想找行骗者算账,却哪里还有骗子的影子。他便向人描述行骗者的模样,问有无人见到。那日我从“雄狮”出来正往家走,可巧就被问到头上,不免就要反过来问他出了何事。那人比我磊落得多,并不隐瞒,一五一十地讲。我得说他很有叙事才能,讲得有声有色。细节大都记不得了,最有意思的是,他原本有些犹豫的,促使他掏钱的具有决定性的一个环节,是那人自称解除劳教人员,并且把解除证明拿给他看,道:“你还不信我吗?!”他这才下定决心。
当时我听了强忍着才没笑喷:夸耀与要人、名人的关系行骗的不少,以解除劳教人员名义打包票行骗的,还是头一回听说。那骗子是个了不得的心理学家,且不管那身份是真是假,想到祭出不名誉的身份来赢取信任,就是出奇制胜的一招,事实是,这对那外地人居然真的奏效。上当者的心理逻辑也许是这样:卖盗版碟是件有风险的事,贩卖淫秽光碟更属高风险行当,普通人谁敢冒这险?是故那平日避之唯恐不及的身份,此时反成了某种保证。我跟人说起这桩趣事时就是这么分析的。可惜当时我没有质之上当者,问他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