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致桃李伴公卿:沈克琦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导言

沈克琦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终身从事教育工作。他曾经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战火纷飞和颠沛流离,也曾是光芒璀璨的西南联大1943届物理系优秀毕业生;他曾在恶劣的环境执起中学教鞭,也曾担任北京大学的副校长;他曾饱受政治运动的摧残,也曾是动乱中坚持真理的中流砥柱;1977年他有幸随“文化大革命”后首次派出的中国高等教育代表团访问美国,亲眼目睹了这个教育大国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并试图深入了解该体系的运转机制和管理办法。这些经验对于一辈子从事物理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他而言十分可贵,这次机遇对这位新中国物理教育发展的见证人而言也是千载难逢。1978年,他作为北京大学的教师代表参加了由邓小平召开的科教座谈会,亲历了十年动乱后高考招生制度恢复的整个过程。

沈克琦长期从事物理教学,为推进理科高等教育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参与了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建设工作;他与李政道博士一起创立并组织了历时10年的CUSPEA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选拔了众多优秀学子出国留学深造,培育了一批高端人才;而后他又在李政道博士的建议下参与创建了博士后制度,吸引留学生回国工作;他参与创建了烟台大学,为当地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长期担任国家教委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参与创办并主持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晚年的他对中国物理学的发展和教育依然十分关注,并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沈克琦是中国杰出的物理教育家。此次老科学家学术资料采集工程使得我们有幸近距离接触到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教育家,获得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在中国物理教育发展史上,沈克琦功勋卓著。他传奇的个人经历与毕生的奉献值得后人敬仰与学习。本传记将真实客观地呈现沈克琦光辉璀璨的一生。

本项目于2013年7月正式启动。由于沈先生年事已高,且身体状况一直不好。2012年5月查出他患有结肠癌,后一直采取保守治疗,服用中药。2014年3月因癌肿造成肠梗阻,经过多次专家会诊,最终采取微创手术切除了梗阻的肠段,4月中旬出院后一直在家调养,度过了一段相对平稳的时光,其间曾两次发生脑梗,行走情况较前更差,但头脑却一直清楚。2014年11月他再次因不完全性肠梗阻伴消化道出血入院治疗,入院后曾两次出现肺部感染,便血情况也始终无法控制,癌胚抗原指标超过6000。作为癌症晚期的病人,住院期间他只能靠静脉点滴营养液和输血维持生命。在住院100天之后,沈先生于2015年2月17日不幸辞世。

沈克琦的寓所距北京大学仅数百米之遥,家中的实物资料保存较好,其中不乏珍贵的资料。在课题进行的一年多时间里,沈先生饱受病痛折磨,无力对采集工作提供直接的帮助。因此课题组一直是通过沈先生的女儿沈正华获取资料。沈正华是三个子女中较长时间在父母身边生活的,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北大图书馆从事图书编目等工作,十多年前就开始协助父亲工作,对沈先生的情况,特别是晚年所从事的多项工作都十分熟悉,手边也留存有大量的电子文档。她为课题组提供了大量实物(手稿、笔记、讲义、证书、照片、信件等)以及相关的目录和说明文字,除此而外,还有许多已发表文章的实物或电子文档以及一些视频资料。特别要说明的是沈正华本人也是癌症患者,她于2013年11月被确诊为乳腺癌,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经历了化疗、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至今尚未结束。除了提供所有原始资料,沈正华还对本传记进行了多次审阅和修订,补充了许多重要的内容。她还利用去医院探望父亲的短暂时间,将传记中记叙不够清楚的地方与沈克琦先生核实。

采集小组于2013年11月28日和2014年1月22日对沈克琦本人进行了抢救性的两次访谈,总计访谈时长达350分钟。主要涵盖七个方面的内容:①沈克琦儿时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②沈克琦在西南联大求学的经历;③从西南联大毕业及在北大工作初期的经历;④沈克琦与高等教育代表团一同访美的经历;⑤沈克琦担任北大副校长期间的工作;⑥沈克琦在中国物理竞赛方面所做的工作;⑦沈克琦在参与筹建烟台大学期间所做的工作。

此外,采集小组对其子女和同事也进行了外围采访。分别于2014年9月6日和2014年10月23日采访了沈克琦儿子沈正康和女儿沈正华,他们分别从儿子和女儿的视角阐述了沈克琦对物理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及对家庭和子女的影响。作为沈克琦人生中较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参与创建烟台大学的部分也是此次采集的重点。为此,采集小组采访了烟台大学发展规划处原处长姚新喜老师。主要内容包括:烟大成立的背景,烟台的发展情况,何东昌、张承先、沈克琦、杜建寰等人在烟大的作用,山东省政府的作用,沈克琦在烟大的具体工作,沈克琦工作遇到的困难,教育部对烟大的支援,沈克琦离任后对烟大的关注,烟大在高等教育史上的意义等。

在资料采集方面,采集小组从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档案馆、清华大学档案馆、烟台大学党办校办、烟台大学档案馆、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沈克琦家中、沈正华家中采集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其中数字化资料356件,共计1449页;实物原件330件,共计8992页。其中,烟台大学姚新喜老师参与整理并提供了许多珍贵资料。

此次采集所获得的重要采集成果分为5类,包括证书证件类、信件类、照片类、档案类和手稿类:

信件类。此次采集共获得信件类资料51件,其中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包括:

“周培源致沈克琦信件”及“李政道致沈克琦贺卡”,反映了沈克琦崇高的人格魅力及与众多学术大师间良好的友谊,且上有周培源与李政道先生的亲笔笔迹。

“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校史组致沈克琦的信”,内容为邀请沈克琦出席讨论院系史修改有关问题,则反映出沈克琦本人在联大校友中的重要地位及对发扬联大精神所做的贡献,对研究西南联大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照片类。此次采集共获得照片类资料273件,其中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包括:

“197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代表团访美人员合照”,该照片包含了中国首次访美的教育代表团全体人员,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历史事件的重要记录。

“沈克琦在一九八六年国际物理教育学术讨论会上致开幕词”,该照片反映了沈克琦在国际物理教育界的崇高地位,也是沈克琦本人在国际级会议致辞的极为少有且珍贵的照片。

“西南联大43级同学毕业20周年合影”,是西南联大1943级部分学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珍贵合影,对于研究西南联大校史具有重要意义。

“沈克琦参加烟台大学奠基剪彩仪式”,是沈克琦毕生重要贡献——筹建烟台大学——的重要展现,且图片中人物众多,参与筹建烟台大学的主要人员悉数在内。

“国务院代总理万里到烟台大学视察”,照片中有时任国务院代总理的万里同志的清晰正面影像,反映出当时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烟台大学建设的极大关心和支持。

“科教座谈会与会人员合照”,是1977年8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台湾厅举行的科教座谈会的闭幕,邓小平发表总结讲话后与与会人员合影。其中包括邓小平同志以及参会的所有代表,极为珍贵。

档案类。此次采集共获得档案类资料4件,均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沈克琦在西南联大的学籍卡”,不仅有沈克琦本人当时的照片,更是研究西南联大校史的重要史料。

“沈克琦的毕业证书”,是民国三十二年沈克琦从西南联大毕业时获得的毕业证书。不仅是研究西南联大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民国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史料。

“沈克琦成绩单”,是沈克琦在国立西南联大就学时的成绩单,是研究西南联大物理系课程设置的重要史料。

“国立北京大学研究生花名册”,是国立北京大学三十六学年度第一学期所有研究生的名册,对于研究北京大学校史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手稿类。此次采集共获得手稿类资料206件,其中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包括:

《新中国的学位制度概况和新中国研究生教育概况》,是198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部请示件,并涉及学位制度探讨及研究生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对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和高考改革的一些看法》,是1999年沈克琦发表在《人民教育》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包含了沈克琦本人多年来对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思考和总结,对研究沈克琦的教育观及中国教育发展史均有重要价值。

《沈克琦参加科教座谈会的笔记》,是1977年沈克琦参加由邓小平主持的科教座谈会时所做的笔记,内容包括恢复高考,人才培养,以及教育体制改革方面等内容,史料价值极高。

证书证件类。此次采集共获得证书证件类资料38件,其中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包括:

由北京市高教局、市教育工会颁发的《表彰为教育事业辛勤工作的荣誉证书》和由国家教委颁发的《表彰为高校科技工作做出贡献的荣誉证书》是对沈克琦长期以来投身教育事业所做贡献的充分肯定。

由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表彰为支援烟台大学做出贡献的荣誉证书》,是对沈克琦在建设烟台大学中发挥的突出作用的充分肯定。

由北京大学著名校长丁石孙颁发的《北京大学教授聘书》,是对沈克琦在北京大学教学工作中突出贡献的认可,也是沈克琦个人发展的重要节点。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颁发的《物理教材编写顾问聘书》,由国家教委颁发的《高考物理命题委员会聘书》以及由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聘书》,是沈克琦投身中学物理教育的具体写照和有力证明。

根据采集小组目前的查阅,尚无关于沈克琦的传记类资料。

沈克琦虽非院士,也未在学术领域取得显赫成就,但其一生投身于我国物理教学事业,曾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参与创建烟台大学,参与创办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参与编写和审定中学物理教材等,为我国的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都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因此,本研究传记着重挖掘沈克琦为我国物理教育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及个人成长经历等关键节点。

沈克琦的成长经历较为清晰,主要人生节点为:西南联大求学,北京大学任教,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创建烟台大学,创办中学生物理竞赛,与李政道博士合作创建CUSPEA项目和全国博士后制度,编写中学物理教材,编写《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等。沈克琦在人生中有很多投身科研工作的机会,但终因政治原因和组织安排而未能实现,最终走上了教学和行政岗位。

沈克琦本人曾因未能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而颇感遗憾,但其在教学和行政工作中都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经历了20世纪40年代在西南联大的求学、50年代的院系调整、六七十年代的政治斗争、70年代末的美国之行、80年代的教育改革,以及90年代离休后笔耕不辍地工作,丰富的人生经历和长期的教学实践使得沈克琦对教育有着独到且深刻的见解,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教育必须要具有创新性;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高校应当保持思想的独立和自由;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多层次多类别的;考核学生和教师的方式应该是综合化、多样化的。

本传记将以现有的5次访谈整理稿和已采集的资料为主要依据,以时间轴为主要串联,顺序呈现沈克琦儿时成长、家庭环境、联大求学、北大任教、政治风波中的坚守、振兴物理系、参加科教工作座谈会、访美、担任副校长、参与创建烟台大学、参与创办中学生物理竞赛等重大事件,围绕这些重大事件详尽挖掘事件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在揭示沈克琦本人成长历程的同时凸显其对中国物理教育事业的卓著贡献。

沈克琦离休之后潜心修史立传,并有一系列成果问世。他认真研究西南联大的发展历史,通过各类媒体大力弘扬联大精神,反思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问题;在国家层面上,他主编《中国科学家传略·物理学卷》,在北大层面上,他历时10多年先后主编《北大物理九十年》和《北大物理百年》,对自己所经历的北大物理学科建设发展史进行全面的总结。这些也构成本传记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