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发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被誉为“网络时代第一位哲学家”的美国学者卡斯特是这样理解“网络社会”的:作为一种历史趋势,信息时代的支配性功能与过程日益以网络组织起来。网络建构了社会的新形态,而网络化逻辑的扩散从实质上改变了生产、经验、权力与文化过程中的操作和结果。

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对社会和人类的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毋庸置疑。这种影响的实质在于: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形成了信息时代一种崭新的网络环境,创造了人类新的生存状态、交往空间和发展条件,使人们的视野、想象和思维都随之得到拓展和延伸。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中,网络这一独立于现实的虚拟世界,已经成为一种无法剥离的实践环境和教育背景,并在与现实世界的互动和重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网络社会的“双刃剑”效应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一方面,它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开辟了令人向往的广阔前景,提供了全新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空前地拓宽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域;另一方面,它也给受教育者带来新的心理问题,增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难度,使心理健康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事实上,高新技术皆具有利弊两面性,网络更是如此。网络作为人类知识和智慧的产物,虽然不是“天使”,但也不是“魔鬼般的终结者”。网络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不在于网络自身,而在于我们人类如何利用它。环境的变化与人的发展处于同一个过程,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全新的网络环境,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努力通过理论创新实现对实践发展的把握和指导。

当我们精心思考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带给心理健康教育的巨大变化时,我们最先、最直接触及的,就是它使一种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起来。作为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在网络空间以网络为载体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它与现实的心理健康教育相比,具有教育内容的多元化、教育方式的交互化、教育手段的自主化、教育环境的复杂化、教育关系的虚拟化等新特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现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在于是否采用了信息网络技术,它是现实心理健康教育在其领域、方式及手段上的拓展和延伸,也是以预防和矫正网络心理问题为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理念,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一种新趋势。正如崔景贵教授所说,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应是主体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互动对话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本人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它不仅指网上心理健康教育,还指现实生活中针对网络影响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它不仅包括网络空间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化。

当前,我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尚不能很好地应对网络时代呈现的新要求。大多数研究是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在运用形式上的研究,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内在规律的研究很少,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和行为模式的分析还不够全面、深入,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本身特点的研究也比较薄弱。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自从有了网络沟通,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随之开始,从最早的电子邮件心理咨询、QQ心理咨询、视频心理咨询,再到能实现多方面功能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的建设,网络的无界性、超链接性、匿名性,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网络也导致受教育者产生复杂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角色混淆、认知失衡、交往障碍、畸形心理、网络综合征等。因此,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在各高校普遍开展起来。经过多年的努力,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的针对性不强、教育效果不佳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只注重提供一些有关心理学概念、心理现象或心理疾病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忽视了访问者与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这种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了建网站——把现实心理健康教育照搬到互联网上。这样做,一方面使一些访问者面对网上浩如烟海的信息感到应接不暇、无所适从,另一方面使许多访问者的心理问题得不到有针对性的及时解决。

正是理论研究的薄弱制约了我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发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在网络的延伸,更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有其客观规律,而想要提高其效果,就必须对教育对象的心理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如网络社会的特点及其与现实社会的关系问题、“网络时代”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策略、“网络时代”的心理健康标准、“网络时代”的心理障碍问题、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网上心理健康教育与网下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处于网络环境中的网民如何处理网络中的人际关系等。而学界目前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对象及特点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实践中,形成了网络时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与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现状之间的矛盾。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只有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为我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探索提供科学指导,从而最终实现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发展的需要。首先,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符合网络时代学科建设的发展趋势。互联网这种革命性的科学技术运用于社会实践以后,给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带来了剧烈的冲击,给人类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乃至生活方式都带来了深远的变革,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领域催生出一些新的边缘学科,如网络哲学、网络经济学、网络教育学、网络社会学、网络伦理学、网络心理学、网络政治学、网络文化学等。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也正是基于这种背景。网络所呈现的这种多维度、全方位的面相、现实和特征,决定了我们必须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出发,来分析和把握网络的各种具体面相和特征,从而能够在这样一种研究分化与专门化的基础上完成对网络的整合性形象、功能、意义和趋势的说明与理解。在网络时代,心理健康教育主体、客体、方法和内容等都发生了变化,有必要从当前大学生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与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现状之间的矛盾出发,在实践中寻找课题,分门别类地进行细化研究,从而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

其次,可以充实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领域,使之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始于2001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即在研究过程中,重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轻基础理论研究;重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问题的解决,轻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宏观全局的把握。要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效果,就必须要认真研究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的相互作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需求的矛盾,网络时代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施行的方针、原则、方法和载体,以及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等理论问题,形成现代的、符合中国文化背景的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

本研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并从我国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大学生网络心理状况和行为模式出发,分别对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依据、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等方面做了探讨,旨在初步建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