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之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约公元前2100年 中国古代天文学

日本浮世绘中的《水浒》人物吴用的插图,旁边陈列着几件天文仪器,包括天球仪和象限仪。

中国观测客星(185年),观测白昼星(1054年),第谷的新星(1572年),行星运动三定律(1619年)

对天文学的兴趣和运用在世界范围发展出了不同的文化。基于墓葬中保存的恒星和星座名称的考古学证据,中国天文学的发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和青铜时代。像之前和之后的其他古代文明一样,古代中国致力于研究日月星辰的周期运动,古代中国每个主要朝代都征募天文学家开发他们自己的基于日月运动的详尽历法系统。他们勤奋地钻研天文观测,仔细记载天象变化的端倪,包括日食、月食、太阳黑子、行星运动、新彗星和超新星的出现。中国天文学家今天仍然在使用夏商周时期的独特天文记录来研究天文学史。

中国天文学家发明了新的精密仪器用于观测天空,包括天球仪和浑天仪,用于描绘恒星和星座并追踪行星、客星(超新星和彗星)的运动和亮度变化。直到17世纪望远镜发明之前,这些仪器不断完善、越来越精密,并一直被使用着。天文学家用这些仪器发展了行星运动理论,这与利用相似方法的西方天文学家第谷和开普勒所做的工作一致。

中国早期已经出现了大量复杂的宇宙学模型。一些模型设想天空就像一个圆顶或是天球(如同西方的早期宇宙学)。比西方早得多,中国的一些天文学家已经认识到月亮和其他天体是球形的。与平坦大地的冲突看似没有引起太大问题,这是因为中国古代天文研究的重点只是对宇宙现象的观测,这与儒家的普遍概念和实践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