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应用文写作(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写作的熏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写作、文学写作、应用文写作的内涵,掌握应用文写作的特点与作用。

能力目标:具备区分文学写作、应用文写作的能力,拥有应用文写作及鉴赏的能力。

写作是一种能力,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和途径,是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的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更是一种综合性的脑力劳动。写作者需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的方法与技巧。从这个意义上讲,写作是对生命秩序的尊重,写作行为具有哲学性和生命性。

案例1.1.1

“春晚”是一种精神[1]

1983年,中央电视台为电视观众奉献的“春节联欢晚会”,以新鲜的节目形态,在黑白电视时代为中国人的春节增加了一抹亮色,那一抹亮色延传至今,成了中国的年俗,成了春节的符号,成了文化的现象,成了电视的精神。

在我美好的人生岁月里,我目睹了“春晚”的发展历程。我们的电视已经从黑白时代进入彩色和高清时代,我从电视观众转变为电视工作者,近三年更有幸成为“春晚”的参与者,我对“春晚”的观感和情感也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

第一届“春晚”举办时,我就是热心观众之一。我记得节目中好像提出了5道谜语,让观众来猜。其中一道谜语是:镜子里面有个人——打一个字。刘露老师在《文化生活》栏目里专门对此做了解释,还把写着“人”字的纸板摆在镜子前面,再看镜子里的字就是“入”了。那欢乐的时光距今已经20多年了。1984年的“春晚”,有了更多的欢歌笑语,有了更新的互动参与,“春晚”开始让电视观众在每个除夕都“难忘今宵”了。

我第一次靠近“春晚”,是在1989年年初,我刚到中央电视台少儿部实习。当在电视台的圆楼里看到了准备参加“春晚”彩排的摩肩接踵的人群时,我也跟着兴奋起来,对文艺部的人羡慕不已。

我第一次站上“春晚”演播大厅的舞台是在1998年。8年后,我第一次走到了“春晚”舞台的中心,当我说出“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们向全国各族人民……”时,心中洋溢着神圣和幸福的感觉。当所有人一起唱起《难忘今宵》的时候,我更是有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我曾经说过,每次看到大型节目结尾时那一长串的字幕就很感慨,那是我们“战友”的阵容。亲身经历了春晚,每年经过6次彩排和惊心动魄的直播,我才真正知道“春晚”二字的分量。今年我为自己在“春晚”的失误公开道了歉,我由衷地感到自己的表现给节目和节日带来了遗憾。每当我想起每次彩排之后从部长、台长到各工种人员都要开三四个小时的总结会,每次彩排后节目都会有新的改动,每次改动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每次上下道具的场工都像冲锋的战士,我的内心就愧疚不已!我总想:“假如当时……”伴随着痛苦的记忆会比欢乐更深刻,这是我一生铭记的教训。“春晚”是个大舞台,是艺术的舞台,更是人生的舞台。小时候我总不理解为什么“要敢于胜利”,人们都渴望胜利,怎么会不敢呢?现在我明白了,胜利是需要勇气的,站在“春晚”的舞台上也是需要勇气的,这是承担、奉献和牺牲的勇气。这种承担、奉献和牺牲已经成为电视文艺工作者的一种精神。我向这种精神致敬,更追随这种精神。还有不到半年,又会有人举起“春晚”的大旗,传承这种精神。

标题:揭示主题。

开头:追溯“春晚”,概括地表明基本观点,为深入探讨该主题奠定基础。

过渡段,承上启下。

主体:以第一届“春晚”为切入点,融入与“春晚”相关的故事,用欢声笑语、难忘今宵突出“春晚”的主题,阐明“春晚”精神。

借助回忆,直言自己对“春晚”的亲身感受,由羡慕到亲身经历,体会到“春晚”的分量。

结尾:弘扬、传承“春晚”精神,升华主题。

思考与讨论:请在课前以“叶燮,迎春”“莫言,过去的年”为关键词,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搜索并阅读叶燮的《迎春》和莫言的《过去的年》,再以“关于征集公司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的通知”为关键词搜索几则通知,感受关于“春节”这一主题的不同写作形式,讨论什么是写作,什么是应用文写作。

一、写作的内涵

写作,从字面来看,含有“制作”“记写”的意思。《诗经·小雅》云:“作此好歌。”其中的“作”即用心创造的意思。《韩非子·十过》云:“子为我听而写之。”其中的“写”是记写的意思。“写”“作”二字连起来指的就是把用心创造的东西记写下来。案例1.1.1就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内心感受写就的一篇文章,文章虽为个人写作行为,却表达了很多中国人的心声,命题是宏大的,寓意是深刻的。

名言录

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是写作。我该说的话都写进了我的作品里。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

——莫言

读书是欣赏别人,写作是挖掘自己;读书是接受别人的沐浴,写作是一种自我净化。

——冯骥才

写作即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将思维和语言文字联结在一起的精神劳动,其成果就是文章,其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交流思想。

要点总结

表1.1是对写作分类和表达方式的简单总结。

表1.1 写作分类和表达方式

陈独秀提出:“文之大别有二,一曰应用之文,一曰文学之文。”由此,写作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基础写作。基础写作主要研究写作的普遍规律和基本方法,着力阐述写作的基本原理,提高人们对一般文章的写作能力。叶圣陶为了便于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分析文章、讲作文,将文章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对这些文体的写作也就是本书所说的基础写作。

(2)文学写作。文学写作是研究文学创作一般规律和技巧的写作,是基于基础写作的专业写作。文学写作关注现实生活,可以想象未来;可以以景起兴,借景抒情;可以重章叠句,回环往复;可以描写情节;更可以创设意境。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就属于文学写作文体。

(3)应用文写作。应用文写作是写作的一个分支,是专门研究应用文写作的特点、规律、过程与方法,为处理有关具体事务,解决实际问题而从事的写作活动。其英文为“practical writing”,直译为“实用写作”。应用文写作的第一要义是“put to use”,即“使用”。

二、苏轼、欧阳修论应用文写作

在我国,写作的历史源远流长,至今已有数千年,但“应用文”这个概念产生得却较晚。“应用文”一词最早见于宋代。应用文作为应用意义的文体概念始创于“欧苏”,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欧阳修说:“自忝窃于科名,不忍忘其素习,时有妄作,皆应用文字。”(《免进五代史状》,1060年)这里的“应用文字”指科举应试文章,含有“应用”之意。欧阳修于1064年在《辞副枢密与两府书》中又说:“少本无于远志,早迫逮亲之禄,学为应用之文。”苏轼继承了欧阳修的思想,在《答刘巨济书》一文中也谈及应用文:“仆老拙百无堪,向在科场时,不得已作应用文。”应用文的文体概念由此诞生。

三、应用文的发展历史

张仁青说:“凡个人与个人之间,或机关团体与机关团体之间,或个人与机关团体之间,互相往来所使用之特定形式之文字,而为社会大众所遵循、共同使用者,谓之应用文。”裴显生在《现代实用写作学·绪论》中提到:“应用文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具有某种惯用格式和直接应用价值的文章。”陈耀南在《应用文概说》一书中说:“‘应用文’就是‘应’付生活,‘用’于实务的‘文’章,凡个人、团体、机关相互之间,公私往来,用约定俗成的体裁和术语写作,以资交际和信守的文字,都叫应用文。”

应用文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1.启蒙期

在文字产生之前,人类社会就有了应用文。殷墟出土的商周时期的甲骨卜辞是我国有据可查的最早的应用文。上古时期人们采用一种可视的方式来记录工作与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结绳记事就是为应用而产生的。郑玄的《周易注》中有这样的记载:“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先秦时期的《尚书》收录了自尧舜到夏商周各代的典、谟、训、诰、誓、命等,是我国第一部以应用文为主体的文章集。

2.成型期

秦始皇统一天下,下令统一文字,统一文书体制,使得应用文在秦汉时期基本成型。此时,应用文的各种文体已经比较完备。“公文”的称谓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制”“诏”等都是皇帝的命令。皇帝自称为“朕”,下臣上书为“奏”。应用文体写作至此有了完整的规范体制,如汉高帝的《求贤诏》、贾谊的《论积贮疏》、晁错的《论贵粟疏》、司马相如的《上书谏猎》等。

3.发展期

魏晋六朝时期是应用文的发展期,人们对应用文写作有了比较自觉的认识,形成了有关应用文文体的理论与观念,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刘勰的《文心雕龙》等。《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涉及应用文写作的理论著作,奠定了我国古代应用文写作理论的基础,成为应用文写作发展的里程碑。

4.成熟期

南宋张侃提出“骈四俪六,特应用文耳”。(《拙轩集·跋陈后山再任校官谢启》)

唐宋是应用文写作发展的成熟期。唐代韩愈的《上宰相书》、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白居易的《请赎魏征宅奏》、李白的《与韩荆州书》、刘禹锡的《陋室铭》,宋代日常应用文中的“序跋文”,如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等,均是其中的代表作。

5.稳定期

元明清时期为应用文发展的稳定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应用文大家和名作,如沈括的《梦溪笔谈》、朱世杰的《算学启蒙》、王祯的《农书》、海瑞的《治安疏》、宗臣的《报刘一丈书》、夏完淳的《狱中上母书》、龚自珍的《与吴虹生书》、林觉民的《与妻书》等。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辞命体,推之即可为一切应用之文,应用文有上行、有平行、有下行。重其辞乃重其实也。”民国时期的学者徐望之在《尺牍通论》中说:“有用于周应人事者,若书札、公牍、杂记、序跋、箴铭、颂赞、哀祭等类,我名之曰‘应用之文’。”刘熙载、徐望之的阐释,代表了人们对那个时代应用文概念的理解。

6.繁荣期

汉语言在辛亥革命后发生了巨大变化。封建色彩减少,民主意识增强,文言文变为白话文,以白话文为载体的新文种和公文程式产生;语体形式更加贴近生活;反映经济文化生活的文体大量产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公文制度先后多次修订,不断完善,各种公文体裁的用途或使用范围日益规范化。

四、带着锁链跳舞的应用文写作

刘勰在《文心雕龙·书记》中说应用文“虽艺文之末品,而政事之先务也”。应用文写作是以有效地指导行动为目的的,自古以来就被各种规章、制度以及应用文写作的惯用格式约束和限制;但是在一定的空间内,它又具有一般文体所不具备的特点,发挥着不一般的作用。

(一)应用文写作的特点

相对于其他写作形式,应用文写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1.真实性

有人说应用文“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人命关天”。这段话道出了应用文的语言具有真实性。应用文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写的,所涉及的材料、观点、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都会影响问题最终能否解决,所以应用文必须真实、客观、实事求是。

2.行业性

应用文中的许多文种都具有明显的专业性、行业性。应用文的内容涉及很多行业知识、专业术语,应用文多由具有专门行业职能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专门使用。应用文中的许多文种都具有特定的写作格式,这就要求写作者除了需要具备应用文的基本写作知识外,更要了解该行业的专业术语、行业知识。法律文书、经济文书、科技文书、涉外文书等就属于这类应用文。

名言录

写文章要“有真意、少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鲁迅

3.被动性

应用文的多数文种通常都是因工作所需,受命于领导而写作的。在写作过程中,表达什么观点,运用什么材料,提出什么建议,发出什么请求,都是受有关机关、领导、部门的意见影响的,“立言”要能准确地表述领导、机关的意图,这对写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实用性

应用文最大的特点在于实用,这也是应用文与其他文学作品的主要区别之一。文学作品的创作“有感而发”,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表达的主要是人们的喜怒哀乐。而应用文写作主要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是“有事而发”,无事则不发。应用文是“为实用而作之文”。例如信写给谁,合同和谁签,都要有明确的对象;而一般文学作品的阅读对象往往是不确定的。

5.时效性

一般文学作品的写作时效性不强,例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写好后搁置了很长时间才发表,《红楼梦》写了10年之久才初步成型。当今社会市场竞争激烈,信息传递速度慢的企业随时有被淘汰的危险;而信息反映得及时,就会给企业带来效益。应用文正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写的,所以它的时效性很强。一旦出现问题,必须及时反映,否则就会给生活、工作、生产带来不良影响。

6.程式性

应用文写作有其特定的、惯用的格式,这些格式是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相沿成习的,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规定,不能像文学作品的创作那样,随意编排、自由联想、打破时空观念。

当然,应用文的格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习惯和观念的变化,应用文的格式也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都是以顺应社会的发展为宗旨,以更加方便人们表情达意为出发点的。

(二)应用文的作用

应用文具有标识社会生活主体的行为发展趋势,记载社会生活主体的行为发展过程,评价社会生活主体的行为发展结果,约束社会生活主体的行为发展变化空间,沟通、协调社会生活主体之间的关系的作用。具体来说,应用文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宣传教育作用

很多应用文在使用过程中发挥了宣传教育作用,如公文通知、通报、批复、意见、函和会议纪要等就具有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作用。有些行业文书,如公益广告、经济合同、海报等既可以用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净化心灵,提高人们的整体道德水平,发挥宣传教育作用。

2.规范行为作用

社会生活与工作的正常运转离不开相关的应用文。应用文具有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的作用。除了要靠国家法律创设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外,提升公民的素质更需要如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规章制度、市民守则、公益广告、经济合同等文种的制约,正如俗话所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3.交流信息作用

应用文已经成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之间商洽、联系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例如企业开业,需要向工商管理部门申请执照;双方合作,需要签订协议合同;销售产品,需要策划广告、写商务信函等,以此来促进业务的开展,协调各方的关系。表达清晰、用词准确的应用文无疑会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促进企业的发展。

4.依据凭证作用

应用文是一种确定的文字记录,它可以以文字材料的形式作为今后检查和开展工作时解决、处理问题的凭证。上级下达的文件、党和政府颁布的法规、有关方面的规章制度等都可成为开展工作和检查工作的依据,一些条据、合同文本、公证材料等也是开展业务工作的凭证。

五、文学写作与应用文写作的区别

刘半农说:“应用文是青菜黄米的家常便饭,文学文是肥鱼大肉;应用文是无事三十里的随便走路,文学文是运动会场上大出风头的一英里赛跑。”(《应用文之教授》)

文学写作不以直接办理事务为目的,而是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为宗旨的。一首诗你可以不去读,但为了开展工作,一个简单的规章制度你可能就必须读。文学作品具有“创新”精神和“愉悦人心”的特点。如果说文学写作是让人有所感、有所悟、有所知,那么应用文写作就是让人有所用,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文学写作与应用文写作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写作目的不同。文学作品可以让读者陶冶情操,欣赏世界,感悟生活,愉悦精神;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为宗旨,其作用是间接的。应用文是用来指导社会生活实践、改造世界的,让社会生活主体有规矩可循,有法可依,得以成方圆;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

(2)写作原则不同。应用文写作具有“约定俗成”性,“约定”体现了应用文写作自身的功能和性质,“俗成”则体现了应用文在发展过程中的稳固性、保守性。而文学写作提倡创新思维,不拘一格。

(3)写作材料来源不同。应用文写作材料必须是生活中的真实材料。文学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基于生活基础的艺术再加工。它可以虚构,可以夸张,可以创设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4)语体风格不同。大多数应用文具有简练、鲜明、具体、平实、庄重、得体的语体风格,而文学作品则具有生动、形象、诙谐、幽默、含蓄的语体风格。

(5)思维方法不同。应用文写作要求写作者善于运用逻辑思维,文学写作更强调形象思维。

(6)写作格式不同。应用文写作的格式常常是约定俗成的,而文学写作除旧体诗外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文化长廊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赋

张立华

夫巍巍长职,净月之滨,伊水之畔。玉树琼花,廊亭曼道,星河潋滟。

律转鸿钧,继往开来。铸诚精艺,知行双举,明德至善。昔聚众庠之英华,筚路蓝缕,殚精竭虑,拓荒抚耕。改革不断,创新不辍,遂今赫赫煌煌。

发滥觞于思想,树职教之旌幡。群楫竞远,旗舰引航,运宏筹于未雨。德如弓弩,才似箭镞,展帷幄于疆场。笃教覃思,道深技强。大师渊薮,工匠摇篮。摘冠折桂,才俊辈出。喜吾长职,清风浩浩,正气堂堂,声名遐迩,四海流芳。

桃李殿阁,红楼密瓦,秀木融翠,古风雅韵。筑职业之梦想,画蓝领之未来。精工琢业,揽万象于方寸;中国制造,寓涵泳于匠心。博识通商,殖富好行其德。知书礼行,梦系九州方圆。智信志成,网域中原四境。品润食尚,旨甘味美无瑕。车载平安,福祉达于万家。和合尚礼,文畅古今神州。吐辞为经,举足为法。学思践悟,格物致知。知己不足而后进,望山远岐而前行。

潮平两岸壮阔,风正一帆高悬。噫吁乎!钟灵毓秀,岸芷汀兰。博观约取,慎思明辨。因时而变,随事而制。以智启技,技以载道。示范为本,德才配位。为者易成,行者常至。奋进不怠,求索不已。朝霜暮雪,不改气节。弄潮儿向涛头立,烟波腾跃瀑齐飞!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青青子衿,悠扬弦诵。春蚕不老,昼夜怀丝。行万里而铭校训,操千曲而驭长风。人生贵有技艺,心底涓流不息。诗品年华,心瞩远方。今朝至,唤学子闻鸡,师魂更起,永续示范风流!

【感悟升华】

一、填空题

1.写作包括( )、( )、( )三种类型。

2.应用文写作的特点有( )、( )、被动性、( )、( )、( )。

3.应用文写作的作用有( )、( )、( )、( )。

二、讨论题

1.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有没有必要学习写作知识?

2.文学写作与应用文写作有哪些区别?

三、实践训练

1.阅读、欣赏文化长廊中的《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赋》,结合本校特点,请你为自己所在的学校写一篇赋(或散文、抒情诗等),表达对母校的歌颂与赞美之情。

2.大学生活刚刚开始,学生会要组织一场迎新晚会,请你以学生会的名义给全校同学下发一则通知,题目自拟。写作要求:主题明确;条理清晰;表达方式适用于应用文写作;采用书面语言,简洁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