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概念及相互关系初探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是中国特色的基本特征

1.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

无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些不同表述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既强调“社会主义”这个根本属性,又强调“中国特色”这个基本特征,体现了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辩证统一。这也就是习近平反复强调和叮咛的,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牢牢把握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落脚点”,是科学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习近平:《在学习〈胡锦涛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9月30日。总之,“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人民日报》,2013年1月6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必须是“社会主义”。这一点,决不能有半点的含糊,也决不能有半点的退让。邓小平曾多次告诫全党,“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但在四个现代化前面有‘社会主义’四个字,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8页。他还指出,“有些人脑子里的四化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不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是社会主义的四化,他们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这样,关系就大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让步,这个斗争将贯穿在实现四化的整个过程中。”同上,第204页。与此相类似,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范畴,决不能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市场经济”上,而同样是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这个根本属性。江泽民曾十分形象地说过,“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的市场经济的性质。”江泽民:《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03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旗帜鲜明,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不能丢。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基本立场。

就概念研究的一般要求来说,下定义的方式,通常使用的是肯定句型。这也就是说,概念的表述不能使用否定句型。然而,在逐步探究概念的完整、准确表述的过程中,为了区别当下概念与其他概念之间的不同之处,或者说为了强调当下概念的重要属性和特征,进而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中国共产党人也经常使用否定句型来对某些概念作出阐述。回眸40多年改革开放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人以“是……而不是别的……”这一独特的、极富个性特征的话语表达方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也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下定义的独特方式方法,有着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反复指出,“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人民日报》,2013年1月6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我们推进改革开放的目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要搞其他什么主义。”习近平:《在学习〈胡锦涛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9月30日。“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不是要搞其他什么主义”,总书记的千嘱咐、万叮咛,我们必须始终铭记在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一个理论范畴,也是一个实践要求。习近平就坚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作过明确的阐述。“这就包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包括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习近平特别强调,“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容,如果丢掉了这些,那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了”。《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人民日报》,2013年1月6日;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求是》,2019年第7期。

这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义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在十八大召开后不久的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作了深刻的阐述。六年以后,2019年第7期《求是》杂志,又以《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为题,在开篇的位置,再次予以发表。其蕴含的深意值得我们认真领悟。

通过运用否定句型来对“不是什么”的廓清,这样的方式方法,对于运用肯定句型来表述“是什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想当年,邓小平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在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尽管他在对社会主义“没有搞清楚”“没有完全搞清楚”,到“搞清楚”的过渡中,一开始并没有就社会主义“是什么”作出肯定句型的定义表述,但他十分注重将那些社会主义“不是什么”的论断,作出明确的界定,既为那些不是社会主义的论断,作出了梳理和剔除,同时又为确立肯定句型的社会主义本质的表述,作了有益的铺垫和积淀。这些否定句型的表述和重要论断包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只抓物质文明、不抓精神文明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的这些特有的话语表述方式所蕴含的深邃的哲理内涵,历久弥新,至今还令人脱口而出、信手拈来。这一系列对社会主义“不是什么……”的否定句型的论述,对于人们日后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是什么”肯定句型的论述,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实践在发展,认识在深化,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要命题得以确立的时候,习近平又一次以“是……不是别的什么……”的话语表述方式,作了清晰的界定:“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日报》,2018年1月6日。这一重要而及时的“提醒”,对于我们党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3页。既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然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那彰显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应当成为“当然”,而且应当成为“必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基于中国实际和现实国情的社会主义,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设想的社会主义,不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也不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更不是那些五花八门的标榜自己是“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正如习近平所精辟地概括的那样,“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习近平的这一有关“母版”“模板”“再版”“翻版”的比喻既形象又深邃,这一论断在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过;时隔两年,也就是2018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又再一次作了强调,意义重大而深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所以才能取得成功,并将继续取得成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2页。习近平一语中的,把话说到了问题的点子上。概括起来讲,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就是凸显“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受到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赞叹和羡慕,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始终坚持“中国特色”。正是从这一点上讲,蕴含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中国特色”,不仅仅只有“特殊性”的意义,而且是“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辩证统一。从中国的视角上看,“中国特色”立足中国,属于中国,是特殊性的体现;而从世界的视角上看,“中国特色”立足中国,属于世界,是普遍性的体现。

中国特色,就是中国特点、中国特征、中国特性。何谓“特”?“特”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特”就是“独特”“特有”,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走自己的道路”。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条件,以自力更生为主”。《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页。常言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第2版),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307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上、理论上之所以能够站得住、站得稳,就在基于自身诸多的“独特性”。“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 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4日。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我们愿意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但不会照抄照搬任何国家的发展模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7页。习近平特别强调,“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第2版),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56页。这一重要论断,习近平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作过阐述,次年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又向世人作了重申。只不过根据场合及对象,把其中的“我们”改成了“中国”。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人民日报》,2014年4月2日。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融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为一体的有机整体。

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表述,已从原先的道路、理论体系两大要素(十七大),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三足鼎立”(十八大),深化拓展到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的“四位一体”。因而,本着“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精神,我们应对原有的相关表述作必要的调整、补充和完善,以十九大精神为遵循,明确地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特”: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上;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和精神力量的内在联系上;特在这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

特别要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特”,归根到底,特在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上。“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0页。历经数十年历史的检验,这一经典的论断,依然焕发出真理的光芒。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的讲话中,习近平着重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6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又一次重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0页。这两个论断中主谓结构位置的互换,表达出同一个观点,充分表现了逻辑上内涵和外延的周密性,也充分表现了这一观点的“准确性”和“唯一性”。而习近平对这一论断反复予以强调,足以反映出这一论断的分量,以及始终要遵循这一论断的必要性。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7月16日,《求是》杂志以“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为题,在开篇的显著位置,发表了习近平2013年12月至2019年10月期间讲话中有关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内容的节录。习近平:《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求是》,2020年第14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很多特点和特征,但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习近平的一系列重要论断,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全面把握。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完整的概念,“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相互联系、缺一不可。总的来说,“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人民日报》,2013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