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案例 在日本建立合资企业的劳动力困境
约翰发现他正面临严重的劳动力短缺问题,而他还不知道该如何去解决。约翰自己创建了一个小型的制造企业——约翰斯克电子公司,并且自任总裁。这家公司在它的家乡田纳西州有大约300名员工。最近,这家公司与一家很重要的日本汽车制造公司洽谈,希望在日本建立一家合资厂,由约翰斯克公司控股。这看上去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所以约翰同意在东京郊外建一个工厂。这家工厂预计要雇用500名工人,为新的汽车制造装配计算机配件。
约翰最近发现,在东京这样生活费用昂贵的城市里维持大量的外派人员,费用太大了。因此,他同意这家在建的合资厂主要雇用当地员工。不幸的是,约翰在为许多关键岗位配备人员时遇到了问题。首先,约翰没有想到美国联邦政府的《就业机会平等法案》同样适用他的国际业务。自从他为美国联邦政府提供军用零配件,他的用人政策受到监察,看他的工厂是否恰当的雇用了少数族裔或妇女。而在日本发现,约翰发现少有日本妇女进入管理阶层,这使他对如何平衡美国法律的要求和日本的习惯,以及外派人员的高费用产生了焦虑。
约翰相信亚洲应当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他听说有的跨国公司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时大量使用妇女,使得劳动力成本十分低廉。他还听说这些人服从命令,愿意长时间从事单调乏味的工作。但是,约翰发现日本有严格的法律禁止雇用外国劳动力。事实上,仅东京每年差不多就有15000个没有签证的外国侨民在找工作时被逮捕。
约翰斯克的日方联络人告诉约翰,日本工人的老龄化比美国更快。历史上,日本公司实行等级序列,鼓励工人在一家公司里工作直到退休。由于日本孩子倾向于上大学,因此,年轻人和半熟练工较少。例如,在日本,建筑及相关领域有4亿多蓝领工人,但半数以上年龄超过50岁。面对这些现实,约翰开始顾虑他是否有能力为东京的工厂配备合适的人选。他还顾虑他的企业要承担的退休金问题。最后一点,就是工会问题。约翰的美国工厂完全工会化了,工会代表希望,在海外合资厂的任何好的提拔机会都应给工会会员优先权,在日本雇用的本地员工应当像在美国一样,都加入工会。
约翰对与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者合作的热情大大减低了。但合同已经签了,约翰现在有种奇怪的想法,那就是只让这家东京厂赚钱,而不必关心当地习俗或美国法律。
资料来源:G.W Jones和J.G Williomson编写的《亚太地区人力资源发展》,牛津大学出版社。
讨论题
1.对约翰遇到的东京合资厂的劳动力问题,你有什么建议?
2.他应当怎样说服工会或合资方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3.在美国和在日本,采取什么样的文化训练对于东京合资厂的成功是必需的?
4.如果约翰换一种完全不同的行动方式,能否消除眼前的问题?用何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