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冲突背景下全球化供应链的治理体系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供应链的概念和内涵

一般认为,供应链是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运输商等一系列企业组成的价值增值网链。就制造业而言,供应链是指在产业价值链上的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和最终客户等通过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来共同应对高度不确定和快速多变的市场环境,实现协同和一体化运作,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新的竞争战略。多数学者认为,供应链的建立消除了需求与供给的不确定性,直接的效果是减少库存,进而降低成本,消除“牛鞭效应”,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和柔性,从而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优势。

供应链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但到目前为止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主要的学术观点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是结构说。如黄小原等认为供应链是包括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在内,涉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企业网络系统[1]。企业从原料和零部件采购、运输、加工制造、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过程可以视为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2]。二是功能说,即价值增值功能。陈志祥等认为,供应链是通过价值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所有环节,它始于供应的源点,终于消费的终点[3]。供应链是一个组织网络,所涉及的组织从上游到下游,在不同的过程和活动中对交付给最终用户的产品或服务产生价值[4]。蓝伯雄等也认为,供应链是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运输商等一系列企业组成的价值增值链[5]

关于供应链管理也没有统一的广为接受的概念。部分学者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要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并使总成本最小——即所谓“6R”概念。马士华等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需方向供方流动,如订货合同、加工单、采购单等)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供方向需方的物料流及伴随的供给信息流,如提货单、入库单、完工报告等),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模式[6]。供应链管理的最大特征是跨越组织边界,管理组织内部、直接供应商、第二层供应商及供应链上的顾客,乃至整个供应链系统[4]。供应链管理可以理解为是以“6R”为目标对从供应商的供应商直到顾客的顾客整个网链结构上发生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现代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

尽管没有广为接受的定义,但众多学者所提出的供应链概念涵盖以下特征:

一是供应链参与者包括供应商(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物流企业等多个在价值链上具有相关性的组织。

二是供应链是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知识流的综合体,且贯穿供应链的始终,是供应链运行效率、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结构。

三是供应链的核心价值是节点企业之间的协同一体化运作。供应链不是单打独斗,供应链上的企业关系与传统的采购—供应关系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更多的是交易关系和竞争关系,而前者则是竞合关系、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上的企业是利益共同体。

四是供应链是核心竞争优势的组合链。理想地,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都应聚焦于最能发挥自身核心竞争优势的环节,而将非核心业务外包,从而形成核心竞争优势的链条。

五是供应链管理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跨越组织边界的管理。供应链核心企业往往需要超越企业自身的视角来审视供应链系统,供应链管理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特征,不仅是组织结构设计的挑战,也是组织管理的巨大挑战。

对于供应链上的任何节点企业而言,由于聚焦从而形成了对上下游企业的高度依赖,即使是供应链核心企业也同样如此。成功的供应链运作依赖于合作伙伴的效率与成本优势的发挥,供应链所追求的快速响应、成本降低、效率提升、快速创新等都是供应链一体化运作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