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找寻幸福,别在焦虑中迷失

现代社会,人们行色匆匆,尤其是在物欲横流之中,人们越来越焦虑,为了应付瞬息万变的生活,人们总是马不停蹄地奔波,总是担心这个、害怕那个,就这样,在一味的焦虑中,逐步迷失自我,再也无法回归初心。

大仲马说:“人生是一串由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的人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的确,生活已经很不容易了,尤其是忙碌的现代人,生存压力更大,但这不能成为我们焦虑的理由。要知道,即使焦虑,也解决不了问题,而且,陷入极度焦虑中,也很容易迷失自我。他们或者颓废沮丧,或者一遭遇困难就放弃,即便积极进取,也总是不能承受批评、否定。

生活中的许多人总是只关注自己的外在,而忽视了心灵的呵护。当他们把自己的外表打扮得很精致的时候,却发现其实内心空空如也,而其中就有幸福感的缺失,而缺失幸福感原因有很多,其中就包括焦虑。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焦虑实际上是一个过程,它是由一系列的思想、感情、感觉和行为组成的。更好地理解你的焦虑和担忧的关键,就需要分别检查这些焦虑的组成部分。一旦你知道了你的焦虑和担忧如何表现出来,你就可以努力减少它们。焦虑症像是我们心中的一道枷锁,打开后你就能重见光明。

王阳明的学生黄直向他提问关于格物致知的问题。黄直问:“先生,格物致知的主张,是随时格物以致其知。那么,这个知就是部分的知,而非全体的知,又岂能达到‘博博如天,渊泉如渊’的境界?”

对于这个问题,王阳明回答说:“人心是天渊。心的本体无所不容,本来就是一个天,只是被私欲蒙蔽,天的本来面貌才失落了。心中的理没有止境,本来就是一个渊,只是被私欲窒塞,渊的本来面貌才失落了。如今,一念不忘致良知,把蒙蔽和窒塞统统荡涤干净,心的本体就能恢复,心就又是天渊了。”

见黄直不是很明白,王阳明又指着天说:“就像咱们现在所看到的天是明朗的天,在四周所见的天也仍是这明朗的天。因为有许多房子墙壁阻挡了,就看不到天的全貌。若将房子墙壁全部拆除,就总是一个天了。不能以为眼前的天是明朗的天,而外面的天就不是明朗的天了。从此处可以看出,部分的知也就是全体的知,全体的知也就是部分的知。知的本体始终是一个。”

王阳明对弟子的教诲,是希望弟子能够从内心入手。在这段话中,他教导弟子要净空天渊,意思是把心灵的各种私欲通通清理干净,因为私心会让人变得狭隘,欲望会令人变得浮躁,一个人若是既狭隘又浮躁,他自然是什么都学不了的。

的确,欲望越多、焦虑越多,许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可就是不愿去控制,甚或还会放纵。把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也就没了过多的欲望与压力,生活自然会恢复轻松自由的状态,没有了压力,焦虑感自然无法生成。

另外,心理学家指出,焦虑是我们自身心理郁结的结果,只要我们开朗地面对每一次压力的挑战,平淡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那么自然就可以消除焦虑的情绪。

很多时候,焦虑的产生是由于我们自己给自己施加的压力,要想让自己摆脱窒息的可能,不妨给自己来一次深呼吸。例如,我们对自己“过度期待”,给自己制订一个完美的计划是好事,但若过度苛求,拼搏久了,也会产生疲惫感、厌倦感。适度地放松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放弃那些高不可攀的人生目标,给自己一些无压力的生活,让自己有勇气和好心情继续走下去。就像考试,当你不要求自己次次都考100分,你反而会感受到更多读书和学习的乐趣。学会换个角度看自己所处的位置,当你暂居人后,甚至落入人生低谷的时候,不妨想,站在最底层向上努力,每走一步不都是进步吗?做事的时候事先做好最坏的打算,有了最稳妥的失败预想,就不至于令自己一败涂地,也就没有什么失败会令我们措手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