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是一次关于创作者的讨论,与以流量、用户、增长为主视角的著作不同,我将以创作者和平台战略规划者的双重身份来完成这次讨论。多年以来,这两个身份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内容的底层规律,也接触到很多拥有成功经验的创作者朋友,思考和交流时衍生了一些想法,经过反复推敲、讨论和实践检验,汇集成本书的八个核心章节,其中有些读起来陌生,有些则耳熟能详,连起来则刚好走完创作的全部旅程。
我们从起点开始,以第一章的“个人垄断”和第二章的“社交资本”两个关键词为线索:创作首先应该是真实的,它应该是创作者所有个人历史的集合,我们把这个集合称为“个人垄断”,它应该是创作者始终坚持的定位,并且借助内容平台,实现“社交资本”的初始积累。
接着深入一层,分析内容创作的原理和基本方法:第三章是对内容创作过程的解构,我们将用“混剪”这个概念来重新阐释创作的原理。创作是需要互相激发的,创作者和创作者会互相影响,以“混剪”的形式打开创作的新天地;而创作者和消费者之间则会产生让内容加速流动的“梗”,这是内容传播的奥义,也是第四章的核心内容。
第五章《内容品牌》则面向更加进阶的创作者,试图回答创作者如何保持常青的问题。这问题很大,但并非无法解答。我仍然相信,这一代创作者,特别是在中国,有机会跑出迪士尼这样的超级品牌。虽然看上去有点宏大,但已经有很多创作者走在路上。
第六章《订阅》在“内容品牌”基础上讨论商业模式。这是我浸淫多年的领域,心得颇多。互联网的流量变现模式走了二十年,红利已然见顶。机会转向内容变现,或者说面向长期信任关系的变现。这是一种更健康的商业模式,也有很多成功案例供我们分析。
第七章《媒介升级》和第八章《涌现》则回到宏观视角,试图总结内容创作的演变规律,在其中发现机会。特别是在当下的十年中,我们刚刚经历了短视频的突飞猛进,很可能还会迎接几波大的媒介迭代。创作者应该如何做好准备,如何综合运用我们在前面六章中提到的方法和规律,保持创作的活力,不断迭代,不断进化。
全书最后的落脚点,是“自己的解答”。这个概念最早源于知乎的创始人周源先生。创作者之所以成为这个时代最值得关注的群体,正是因为他们以各自的方式为每个消费者提供真实而独特的解答。内容,从二十世纪的工业化流水线,到这个世纪初的点击机器,终于又回归了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和交流。
这真是令人兴奋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