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为什么有的新媒体公司不愿被称为“媒体”
由于“媒体”在实践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导致一些广义的媒体工作人员或者新媒体公司在对外介绍自己时并不经常提及“媒体”二字,甚至一些自媒体人会自称投资人或从事其他职业的人,有些媒体机构称自己是咨询机构或研究机构,这种特殊现象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以笔者较为熟悉的科技媒体为例,头部媒体包括36Kr、虎嗅、钛媒体、i黑马、亿欧等,其中,36Kr是2010年刘成城在读研究生时参考美国科技博客网站Techcrunch创建的;虎嗅是《中国企业家》杂志执行总编李岷辞职后创办的新媒体平台;钛媒体是知名财经媒体人赵何娟创办的一家TMT观察媒体;i黑马则是知名媒体人牛文文创办的创业者社群“黑马会”,属于媒体型企业服务平台;亿欧是自媒体人黄渊普创办的面向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的媒体平台。这些新媒体平台内容优质、审稿严,在图文形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音频、短视频等形式,尝试付费专栏和知识经济。除了公关传播业务,这些新媒体平台还形成了创业者社群、会议路演等企业服务模式,均属于移动互联网浪潮之下新媒体公司的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36Kr在2019年纳斯达克的招股书中并未提及自己是“媒体”,而是用“服务中国新经济参与者的卓越品牌和开创性平台”的模糊表述;虎嗅在2015年9月新三板中挂牌也未提及自己是“媒体”,而是统称为“聚焦科技与创新的资讯平台”;i黑马的定位是“中国领先的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城市产业升级加速基地”;亿欧介绍自己是“一家专注科技+产业+投资的信息平台和智库”;仅有名称中带“媒体”字样的钛媒体在表述中强调自己是“全球领先的科技投资与产业服务平台,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新媒体标杆之一”。
上述措辞有着缜密考量,为什么头部媒体在对外的介绍中大多会刻意淡化媒体色彩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如下三点:
●它们作为带有媒介属性的内容平台和互联网新媒体公司,属于广义的媒体范畴,而非狭义的新闻媒体机构。
●一般媒体需要“立场中立”,以维持其公信力,上市后难免受资本市场的影响,再加上媒体业务竞争激烈,在资本市场估值和市值并不会太高。
●以网站、App为主的新媒体更突出自身的“科技属性”,把内容平台作为资源的连接器和孵化器,通常业务收入来自广告、企业咨询、用户订阅等。此外,还会涉及FA(投资咨询)、教育培训、会议路演、商业运营服务等业务。
新媒体公司吸收了媒体在内容持续生产与内容人员培养上的优势,成为媒体化浪潮过程中的MCN。有关MCN的内容,将在下一节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