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学生劳动观念的培养指导
第一节 学生热爱劳动教育理论指导
如果问:“劳动光荣吗?”相信很多教师都会说:“劳动光荣。”劳动的作用是什么?恩格斯早就说过:“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活动,它既创造了社会财富,又为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个人都必须从事一定的劳动并在其间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才能立足于社会。所以现在世界各国的初等教育都比较重视劳动教育课,但是劳动教育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又怎样的呢?
学生劳动的现状
在我们的周围不难发现,很多孩子都不喜欢劳动甚至不会劳动。在班主任工作中,每天放学后的值日情况笔者都要在旁监督或者督促,经常会发现所谓的完成值日后,教室里仍然不干净,现在的孩子连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不会,他们长大了怎么立足于社会?孩子们为什么如此不愿意劳动?
出现目前这种劳动现状的原因
(1)社会上的不良思想的影响。在媒体上看到一则新闻:“雅虎”到人才市场招聘大学毕业生,当招聘方问到“愿不愿扫地”时,竟惹恼了不少大学生。一位自称“可以胜任任何职业”的学生愤然离席,然后又折回来怒斥招聘方:“你们对大学生如此无礼,肯定招不到人才!”如此轻视劳动的现象还可以经常看见和听见。当看见环卫工人时,一些父母会说:“看见没有,不好好学习,将来你就像他那样。”孩子的思想认识和观念就这样被扭曲了。热爱劳动成了“另类”也就“见怪不怪”了。另外,在我们的报刊、电视里,对体育明星、电影明星宣传得很多,而对劳动模范则宣传得太少了。
(2)家庭教育的不当后果。现在普遍存在学生轻视劳动现象的问题,父母的家庭教育的不当是其原因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只要求孩子埋头读书,不让子女参加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在父母的眼里,孩子的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孩子应该做的事,家长们都“代劳”了。加之大都是独生子女,许多孩子从小就形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弱不禁风、厌恶劳动”等不良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家庭对独生子女的过度呵护,造成学生劳动上的依赖,严重的重智轻劳倾向,也造成了学校在劳动教育上的偏失。
(3)学校教育的偏失后果
①教育思想的偏差,用劳动代替惩罚,劳动观念无形中被扭曲,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一些教师经常将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方式,学生迟到、早退,罚擦黑板一周;学生打架,罚打扫卫生区半个月;甚至考试成绩不理想,也要罚倒垃圾一周;如此等等,把本应由全体同学共同承担的班级劳动强加到部分违纪学生的身上,长此以往,自然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调皮捣蛋和学习差才劳动”的不正确观念。
②教育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较少,在中小学教育课程中也开设了一些相应的简单劳技课程,但是大都形同虚设。只是简单介绍劳动过程和步骤,没有开展劳动实际活动,相当于纸上谈兵,另外学校的配套设施也无法跟上。一般上劳动课我们要求学生自己带劳动工具,一旦学生不带,那么课怎么上?如果学校的劳动室能真正起作用,里面的劳动工具是齐的,劳动课不就能落实了吗?可事实上,学校的劳动室真正用过几次?里面有和教材配套的设施么?
我们的教育如果长久如此,人人不爱劳动,社会还会进步和发展吗?《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美育、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可见,在学生中进行劳动观念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生活发展中每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生活素质。
劳动的重要性
(1)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21世纪是一个竞争更趋激烈的时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数十个国家的教育进行考察后郑重提出了“生存教育”,这表明一个人如果没有较高的劳动素质,一定的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将会被社会无情的淘汰。
(2)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劳动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手脑并用的劳动训练是发展思维的良好手段,是促进智力发展的实践活动。在劳动中不仅能使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而且能认识自己的力量和才能,珍惜因劳动得到的荣誉,产生自尊感和尊严感。孩子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和家务劳动,美化了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从而体会到劳动带来的乐趣。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开展劳动教育
(1)思想上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有体力和脑力劳动之分,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特指培养重视和热爱体力劳动并形成相应观念的教育,让青少年对体力劳动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认识。体力劳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础,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离开了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就无法与客观世界结合,就无法改造世界,没有体力劳动,人类就无法生存。
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只是分工不同,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我们要让学生懂得,没有劳动就没有我们人类的今天。人民的生活所需,哪一样不是劳动创造的?要让学生明白,劳动者最光荣。劳动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每一个劳动者都应受到尊重。
(2)学习提升学生对劳动的感情
①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注意身教重于言教。孩子劳动意识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者对劳动的观念如何。家庭是第一个课堂,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必须意识到劳动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研究表明,早期的经验会影响其一生,一个生活在和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家庭氛围中的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自然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觉地以父母的行为做榜样,同时应多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不断增强子女的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②学校采取措施,重视提高劳动素质。学校的职责不仅仅是教学生们知识,从小培养孩子的热爱劳动的意识也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是个育人的大集体,而班级是这个育人大集体中的一个小集合体。班级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在班级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道德、励志、理想前途教育和人格培养,所以班主任要发挥自己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要在一下方面开展学生的劳动教育:
(1)要注意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劳动光荣”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需要班主任的实际行动。在劳动观教育中,班主任不能只做夸夸其谈的“理论家”,更要成为脚踏实地的“实干家”。
(2)创建“人人爱劳动”的班风。感受劳动的美,利用班会课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创建“人人爱劳动”的班风。教唱一些劳动歌曲,让孩子们在歌曲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每周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一些简单的劳动方法和技能,比如烧饭洗衣等家务劳动;安排学生在家中与父母一起共同劳动,并评选每周的劳动之星。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劳动能力,而且能让孩子们懂得感恩,密切亲子关系,增进家庭的感情。
(3)教育中把劳动当奖励。不再作为惩罚的工具,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在劳动面前“人人平等”,引导学生把劳动作为体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渠道,感悟劳动创造的美妙心情,让劳动成为自身快乐的源泉。奖励学习进步的孩子为班级擦一天黑板;奖励课堂发言积极的孩子打扫一天卫生;奖励作业工整的孩子倒两次垃圾……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劳动最光荣!做到“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4)义务劳动中培养劳动观。学校劳动观念教育除了要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劳动理论,掌握一定的劳动和社会生活的技能,还应该让学生参加简单的劳动实践。因为让学生树立爱劳动就是爱自己的劳动观,仅仅靠口头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实现。
开设基础劳动技能科目
效仿国外在中小学教育课程中开始家务课,并用事实说话,切实加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生活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今后生活打下基础,为日后成为社会人做准备。
记得日本国家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是一个人最为宝贵的素质。劳动教育并不过时,让我们把劳动教育进行到底,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艰辛,劳动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