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务员辞职及其管理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研究逻辑框架

(一)研究逻辑

本书的研究目的是如何科学管理中国公务员辞职。辞职对公务员来说是一种权利;对公共部门来说,是畅通出口、促进人才循环、优化配置的制度设计。中国公务员辞职制度必然包含一般公务员辞去公职和领导干部辞去现职,其中领导干部的外延相当于西方的政务官加上高级公务员。因此在制度的设计中,要解决好管理对象和管理主体的分工问题。同时本书重在研究公务员辞职趋势和问题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因此,本书的研究逻辑框架如图1-1所示,主要有两大线索。一是辞去公职和辞去现职的内容;二是辞职管理的研究逻辑演进。辞去公职和辞去现职的第一个层面的内容主要讨论概念、理论基础、法律依据、历史考察和国外借鉴。第二个层面的内容主要讨论现状、管理问题和管理对策。

图1-1 中国公务员辞职及其管理的研究逻辑框架

(二)研究框架

本书包括七个部分,即导论、中国公务员辞职的概念和基本理论、中国官吏辞职的历史考察、中国当代公务员辞职分析、当代公务员辞职管理及其问题分析、国外公务员辞职管理和中国公务员辞职的管理对策。

第一章 导论。本章主要介绍公务员辞职的研究缘起和意义、国内外研究述评、研究的方法与创新以及逻辑框架四个方面内容。

第二章 中国公务员辞职的概念与基本理论。本章首先界定与公务员辞职相关的几个概念:公务员、公务员辞职、辞去公职、辞去现职、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等,并区分辞退、退职、免职、离职等与辞职相近的概念的异同。其次,分析中国公务员辞职的基本理论和法律依据。

第三章 中国官吏辞职的历史考察。本章将分清代以前、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三个阶段对中国官吏(文官、干部)辞职进行考察,并分析其对当前公务员管理的借鉴意义。

第四章 中国当代公务员辞职分析。本章首先依据中国公务员制度的演进把公务员辞职的历程分为四个阶段进行介绍。其次,尝试归纳公务员辞职的类型和功能,并深入分析公务员辞职的原因。

第五章 当代公务员辞职管理及其问题分析。本章首先介绍了我国对公务员辞职管理的法规、管理现状和经验。其次对公务员辞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并尝试归纳其规律,以便形成长效的制度化管理。

第六章 国外公务员辞职管理。本章对西方公务员辞职和高官辞职现象及其管理举措一并进行分析,为我国完善公务员辞职管理提供借鉴。

第七章 中国公务员辞职的管理对策。本章尝试把管理的对策用系统分析方法呈现出来,“中国公务员辞职管理体系”包括四个子系统:一是公务员辞职管理应遵循的三个原则,即公共利益优先、保护个人权利和法治;二是总体思路,主要包括完善制度保障机制、强化压力机制和健全支持机制;三是公务员辞去公职的管理对策;四是党政领导干部辞职管理的对策。公务员辞职管理系统要与政治、经济、公务员管理等大系统发生互动。


[1] 〔美〕约瑟夫·斯托里:《美国宪法评注》,毛国权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第257页。

[2] Frederick C.Mosher et al.,Watergate.Implications for Responsible Government (Washington,D.C.:National Academy of Public Admimistration,1974),转引自〔美〕杰伊·M.沙夫里茨、艾伯特·C.海德、桑德拉·J.帕克斯编《公共行政学经典》(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第349~355页。

[3] Robert N.Roberts,and Marion T.Doss Jr.,From Watergate to Whitewater,the Public Interity War (Westport: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Inc.,1997),转引自周琪、袁征《美国的政治腐败与反腐败——对美国反腐败机制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第81、149页。

[4] Kam C.Wong,“How Chinese E-public Feel and Think about Corruption:A Case Study of Audit Storm(Shenji fengb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w,Crime and Justice 37(2009):197-215.

[5] J.Hoffman,“The Plague of Small Agencies:Turnover,” Law and Order 41(1993):25-28;M.Phelan,“Number of Officers Leaving a Department for Any Reason Other Than Retirement,” Law and Order 39(1991):40-2;J.R.Sparger,and D.J.Giacopassi,“Copping out:Why Police Leave the Force,” In R.R.Bennett,ed.,Police at work:Policy Issues and Analysis (Beverly Hills,CA:Sage Publications,1983);D.W.Stevens,“Protecting the Investment in Entry Level Training,” Police Chief 49(1982):42-43;N.D.Swanstrom,“Resolving the Free ‘Exiter’ Problem,” Police Chief 49(1982):44-45.

[6] A.R.Moriarty,and M.W.Field,Police Officer Selection.Springfield (IL:Charles C.Thomas,1994).

[7] A.R.Moriarty,and M.W.Field,“Proactive Intervention:A New Approach to Police EAP Programs,”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19(1990):155-161.

[8] Louis M.Harris,and J.Norman Baldwin.,“Voluntary Turnover of Field Operations Officers:A Test of Confluency Theory,” Journal of Criminal Justice 27(1999):483-493.

[9] 〔英〕德里克·托林顿、劳尔·霍尔、史蒂芬·泰勒:《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版),邵剑兵等译,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第140页。

[10] Kiwook Kwon et al.,“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 Contex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luntary Turnover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Korea,”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51(2012):47-70.

[11] Amlan Haque,Mario Fernando,and Peter Caputi,“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ponsible Leadership and Organisational Commitment and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Employee Turnover Intentions:An Empirical Study with Australian Employees,”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156(2019):759-774.

[12] B.Geys,T.R.Heggedal,and Rune J.Sørensen,“Are Bureaucrats Paid like CEOs?Performance Compensation and Turnover of Top Civil Servants,”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152(2017).

[13] Thomas Van Waeyenberg,Adelien Decramer,Sebastian Desmidt,and Mieke Audenaer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loye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Civil Servants’ Turnover Intentions:A Test of the Mediating Roles of System Satisfaction and Affective Commitment,” Public Management Review 19(2017):747-764.

[14] 徐颂陶、原所安主编《国家公务员实用手册》,中国人事出版社,1993,第361~455页。

[15] 曹志主编《资本主义国家公务员制度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16] 曹志主编《苏联东欧国家人事制度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17] 研究成员有刘俊林、苏玉堂、姜明安、皮纯协等著名学者。

[18] 多数国家称为辞职,埃及公务员的辞职包含自动离职。

[19] 仝志敏主编《国家公务员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第196~200页。

[20] 徐颂陶、原所安主编《国家公务员实用手册》,中国人事出版社,1993,第303~316页。

[21] 高国舫:《党政干部淘汰机制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22] 舒放、王克良主编《公务员制度教程》(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3] 刘俊生编著《公共人事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4] 吴琼恩等:《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212~214页。

[25] 卢丹:《中国公务员退出机制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2011。

[26] 王宝林:《建立国家公务员离职审计制度初探》,《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1994年第3期。

[27] 唐静:《论中国公务员的辞职、辞退制度》,《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第18~19页。

[28] 李雪卿:《我国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第76~78页。

[29] 李金:《新世纪推行公务员辞职辞退制度的挑战与创新》,《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第5期,第113~114页。

[30] 骆立骞:《广东省公务员辞职、辞退、开除状况调查》,《探求》2006年第5期,第36~39页。

[31] 龙太江、博岚岚:《公务员辞职后的利益冲突问题》,《探索与争鸣》2007年第6期,第38~41页。

[32] 高光宇:《完善辞职辞退制度 建立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中国人才》2009年第17期,第9~11页。

[33] 黄仁宗:《“辞官下海”的制度分析》,《安徽决策咨询》2001年第10期,第18~20页。

[34] 宋斌、鲍静、谢昕:《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第169~171页。

[35] 刘俊生:《中国人事制度概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第139页。

[36] 崔鹏:《党报称潜规则破坏社会公平 民众因无权无势焦虑》,《人民日报》2011年8月11日,第18版。

[37] 张富强:《基于三个维度的政府管理人才流出行为及原因剖析》,《价值工程》2012年第27期,第285~286页。

[38] Li Yongkang,Analysis of Reasons for Chinese Civil Servants Resigning from Office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 for Regional Public Management of ICPM2014,Bali,Indonesia,Atlantics Press,August 2014),pp.265-274.

[39] Li Yongkang,Xie Hejun,and Duan Yuping,Research on Issues Concerning Chinese Civil Servant Resignation Administr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Management,Kunming,Atlantics Press,July 2016),pp.203-208.

[40] 武博:《当代中国人才流动》,人民出版社,2005,第150~311页。

[41] 李晓玉、高冬东、高峰:《党政干部工作倦怠、离职意向、自我效能感、工作绩效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第7期,第659~661页。

[42] 毕重增、黄希庭:《中学教师成就动机、离职意向与倦怠的关系》,《心理科学》2005年第1期,第28~31页;W.B.Schaufeli,and A.B.Bakker,“Job Demands,Job Resources,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Burnout and Engagement:A Multisample Study,”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5(2004):293;T.J.Fogarty,J.Singh,G.K.Rhoads,and R.K.Moore,“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Burnout in Accounting:Beyond the Role Stressmodel,” Behavioral Research in Accounting 12(2000):31-62.

[43] 马爽、王晨曦、胡婧、张西超:《地税基层公务员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离职意向的关系:心理资本的调节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年第2期,第326~329页。

[44] 王文俊:《女性公务员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领导科学》2016年第23期,第44~47页。

[45] Li Yongkang,Ai Jun,and Li Bo,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and Emotional States on Job Performance and Turnover Intention of Civil Servants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for Innovation Public Governance of ICPM 2018,Kunming,Atlantics Press,September 2018),pp.179-184.

[46] 黄仁宗:《“辞官下海”的制度分析》,《安徽决策咨询》2001年第10期,第18~20页。

[47] 叶必丰:《“辞官下海”与廉政监控》,《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4期。

[48] 孔靓:《官员“下海”与我国公务员退出机制的完善》,《党政干部论坛》2004年第12期。

[49] 周庆行、吴新中:《新一轮“官员下海”析》,《党政论坛》2005年第2期。

[50] 舒锋:《公务员辞职给补偿是赎买权力》,《检察日报》2008年6月11日,第6版。

[51] 王江:《昆明奖励公务员下海制度被叫停:舆论影响决策》,新浪网,2008年10月17日,http://news.sina.com.cn/c/2008-10-17/155316474695.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9年7月29日。

[52] 姜明安:《政府官员“下海”的是非评说》,《法制资讯》2008年第Z1期,第4~5页。

[53] 屈家权:《尽快建立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领导科学》2001年第13期,第6~7页。

[54] 高秦伟:《“引咎辞职”与公务员“退出机制”的完善》,《重庆行政》2001年第6期。

[55] 苏力:《中国司法改革逻辑的研究——评最高法院的〈引咎辞职规定〉》,《战略与管理》2002年第1期。

[56] 王北京:《谁有权接受并同意政府官员的引咎辞职?》,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guandian/1036/2490908.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9年7月29日。

[57] 贺日开:《〈公务员法〉引咎辞职制度之忧思》,《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第60~66页。

[58] 王世涛:《中国的引咎辞职法律化评析》,载《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2010年7月19日。

[59] 毛寿龙:《引咎辞职、问责制与治道变革》,《浙江学刊》2005年第1期,第47页。

[60] 高国舫:《“引咎辞职”: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州学刊》2005年第5期,第5~9页。

[61] 蒋云根:《从制度上完善官员引咎辞职的动力机制》,《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62] 王能昌、岳贤猛:《“引咎辞职”的道德解析》,《求实》2007年第11期。

[63] 高中华、吴春波:《从引咎辞职制度看政府激励约束机制》,《中国人才》2010年第3期。

[64] 刘睿娟:《引咎辞职制度对构建责任型政府的有效性研究——以省部级高官引咎辞职为研究视角》,《运城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65] 明来香:《引咎辞职官员的职业发展通道分析》,《理论学习》2012年第5期,第28~31页。

[66] 肖登辉、张文杰:《党政领导干部引咎辞职程序制度规范化的路径探析》,《学术探索》2017年第1期,第27页。

[67] 孙文霞:《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领导科学》2018年第3期,第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