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果洛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乡镇的主要做法
果洛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乡镇工作开展以来,各乡镇按照省州县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大胆创新,从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宣传教育、绿色发展、改善民生、化解矛盾等方面,高标准、全方位、多层次持续推动创建活动在乡镇延伸拓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果洛州各乡镇坚持以党的民族政策和州县创建工作部署为指引,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建立由“一把手”挂帅的领导机构,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抽调1~2名创建专(兼)职工作人员,为创建工作的扎实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将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列入党委中心工作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纳入乡镇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创建工作牵头抓总作用,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细化任务、分解责任,形成了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机构健全、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不断完善创建工作机制,对各乡镇创建工作实行县级领导联点督导制,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协调配合、共创共建、目标考核、经费保障、督查检查、评选表彰、宣传引导等工作机制,形成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推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和州级协调、县级推动、乡镇实施、村社融入参与的创建格局。
(二)深化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
果洛州各乡镇坚持把宣传教育贯穿于创建活动的全过程,按照“宣传到人、教育入心”的目标和要求,区分层次和对象,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思想教育引导工作。一是利用“两个1号文件精神”宣讲、进村入户走访、精准扶贫等有利时机,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以不同的方式“面对面、零距离”进行宣传讲解,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引导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五个维护”的自觉性。二是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法律“九进”等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精彩一课巡讲、“增强法制观念,创建平安校园”专题讲座、“民族团结杯”民族宗教知识竞赛、“书香果洛·进寺院入扎仓”主题读书活动等,面对面向群众开展爱国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和形势教育。三是举办“民族团结杯”篮球比赛、“民族团结进步之歌唱响高原”青年歌手大赛、锅庄舞比赛、原生态民歌比赛、赛马会、民族传统服饰表演赛、藏式围棋比赛、牧民体育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创建工作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玛沁县在全县8个乡镇的35个行政村建成乡村“红旗广播站”,每日定时向广大牧民群众宣传党的惠民利民政策,播放红色经典歌曲,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玛沁凝聚正能量。四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和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弘扬社会正气,讴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扩大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作用。五是坚持以先进典型感染人、激励人和教育人,积极组织开展“最美家庭”、“果洛好人”、“五星级文明户”、“五好基层党组织”、“和谐寺院”等申报评选活动,营造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深入开展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示范村(社区)、示范单位和示范个人(户)评选活动,在各族群众中培育和树立致富能手、科技带头人、文明户等先进典型,逐步增强各族干部群众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思想认同。
专栏1:玛沁县大武镇积极创新宣传教育方式
玛沁县大武镇按照“到人、管用、有效”的原则,积极创新宣传载体,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开展宣传教育。一是使用手机客户端共注册“蓝信”131人次,第一时间发布省州县各类会议和重要文件精神,宣传民族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民生事业等方面的政策,效果显著。二是创办内部季刊《大武工作》,全面反映创建工作的新成果、新亮点、新特色,使基层创建得到全面反映。三是开办“干部大讲堂”,采取干部主动讲、轮流讲、专题讲等方式,详细讲解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帮助干部充电补钙。四是推行“1+N基层微信群”宣传模式,利用1个宣传信息编发中心及N个基层微信群,将中央及省委1号文件精神、民族政策等与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用通俗易懂的藏汉双语语音、短视频等方式编发至基层。五是抽调13名业务水平强、精通双语、基层经验丰富的妇女干部组成“巾帼宣讲队”,进村入户,通过接地气的方式对民族团结政策进行详细解说,让枯燥难懂的“文件语”变得生动、形象、易理解。
(三)维护和谐稳定,巩固社会基础
果洛州各乡镇突出抓好维稳工作,全力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始终坚持把党的民族政策作为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命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县委有关会议精神,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二是依法加强寺院社会化管理。不断健全完善宗教事务依法管理、宗教寺院社会管理和寺院内部民主管理“三位一体”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实行寺院“共同管理、协助管理、自主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实施“六大工程”,解决寺院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感恩奋进、形势政策和法律法规教育。三是着力推进乡镇“平安果洛”建设。积极动员各级力量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不断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相互衔接配合工作体系。建立乡镇矛盾纠纷排查指导中心44个,乡镇调解大厅44个,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牧委会调解委员会补助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实行“一案一补”,进一步调动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措施,全面开展对非法组织、境外回流滋事人员等不稳定因素的排查,严格落实“一对一”“多对一”的帮扶管控措施。积极发展保安员、治安信息员、综治协管员等多种群防群治队伍,提高社会治安防控水平,严防重大治安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四是全面提高乡镇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在积极总结和深化“班玛经验”的同时,在乡镇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推广达日县牧区网格化管理经验,推进社会治理方式精细化,实现乡镇社会管理服务从条块分割向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管理转变,实现乡镇社会管理在“网”上完善,公共服务在“格”中见效,安全稳定在“面”上实现,确保牧区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专栏2:达日县推行牧区网格化服务管理
达日县以全面提高乡镇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为目标,按照“有利于综合管理、有利于服务群众”的原则,遵循“地域相连、习俗相通、资源共享”的要求,以各乡镇辖区内的牧民(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各行政村(社区)为基本单位,依据所辖范围、居住人口、治安状况、工作难易、任务轻重、公共基础条件等情况,科学合理划分了257个网格(含社区、寺院、学校、扶贫联社),将 420名草原生态管护员确定为网格管理员,统筹运用草原管护资金落实网格管理员工作报酬,有效提高了网格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凝聚了基层管理队伍工作合力,构建了县、乡、村、社、格五级管理机制,实现对网格内牧民(居民)的全方位、全过程动态服务和管理,实现了乡镇牧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无死角,乡镇社会管理从突击式被动管理向常态化规范管理的转变。
(四)突出党建引领,强化组织基础
果洛州各乡镇把党的建设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乡镇的基本引领,聚力打牢基层基础,持续强化基层组织能力、活力,为促进创建工作提供根本保障。一是持续强化思想建设。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强化党内监督为重点,全面加强乡镇基层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通过召开党组(党委)会、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集中轮训、组织研讨、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和省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二是持续强化基层基础。结合机关效能建设,大力开展乡镇党员干部“岗位大练兵”活动,切实解决乡镇党员干部业务不熟、能力不足、素质不高等问题。结合“三联四做”活动,推动乡镇各级干部深入基层和群众,宣讲党和国家的政策,了解基层社情民意,帮助基层解决困难问题。加快乡镇便民服务大厅建设,玛沁、达日、久治、班玛四县共投资2417万元完成乡镇便民服务大厅建设,甘德、玛多两县乡镇便民服务大厅列入2019年度建设计划。加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站点建设,全面完成48个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的改版升级工作。大力实施乡镇基层政权“八有”工程,不断改善乡镇干部工作生活条件、干事创业环境。三是持续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紧紧围绕“组织共建、党员共管、干部共育、发展共赢、困难共帮、资源共享”等目标,先后成立跨省联合党组织2个、跨县1个、跨乡2个、跨村4个,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增强边界区域乡镇与乡镇、群众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互帮互助及合作交流活动,合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不断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四是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使用。在乡镇一级重视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逐步提高民族干部所占比例,根据领导班子结构和岗位职责的不同需求,明确后备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的数量和比例。
专栏3:久治县智青松多镇建立跨省区域联合党组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2015年10月,久治县智青松多镇、甘肃省玛曲县阿万仓乡、四川省阿坝县求吉玛乡等三乡(镇)党委协商并报三县县委组织部同意后,组建了跨区域联合党组织,命名为“中共智青松多镇、中共阿万仓乡、中共求吉玛乡联合委员会”。联合党组织每届任期1年,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2名。书记、副书记由三乡党委书记轮流担任,成员具体由三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各村支部书记组成。通过党组织共建、问题共解、党员共争等多层次的互联互建措施,建立健全边界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确保实现基层组织共建、党员干部互动、干部人才共育、党建资源共享、科学发展共赢的目标,形成了地域互促、优势互补、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五)助力民生改善,筑牢群众基础
果洛州各乡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民生保障工程,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筑牢创建工作的群众基础和民心基础。一是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在乡镇层面持续实施好“八个一批”工程和十二个行业扶贫,积极培育特色扶贫产业,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近五年累计投资50多亿元,使各乡镇贫困群众的水电路和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二是持续抓好乡镇民族教育工作,扎实开展控辍保学入户劝返工作,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策,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促进民族教育稳步发展。三是积极推进乡镇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力打好包虫病、结核病等地方病和传染病防治五年攻坚战。四是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州县文体广电部门编排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通俗易懂的文艺节目,分赴全州6县44个乡镇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累计组织文化下乡活动232场,参演人员2100余人次,观众达到13.2万余人次。各乡镇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纪念日等,组织群众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健康向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文体娱乐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五是不断提升乡镇社会保障水平。实施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工程,落实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各项政策,确保社会保障惠及各族群众。推动奖励扶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大病救助等各项社会保障和救助政策全面落实,使五保户、低保对象、困难优抚对象全部得到及时求助。
(六)推动经济发展,厚植物质基础
果洛州各乡镇把创建活动与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相结合,与支持各族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善民生相结合,回应群众期盼,着力补齐短板,实实在在提高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保证了乡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健康发展。一是积极培育经济增长点。各乡镇按照州十二次党代会“中心聚集、东部融合、中部突破、西部绿色”的发展构想,着力提升乡镇生态畜牧业、民族特色轻工产业、格萨尔文化产业、高原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的带动力,努力在畜产品、中藏药材、林下产品、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加工等方面实现高端、精深、补链加工,增加附加值,不断将各地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如甘德县江千乡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以引进的雪山生态畜牧业产业园区为平台,辐射带动全乡奶牛养殖基地、饲草基地、扶贫加油站、扶贫宾馆及超市、服装加工等13个产业快速发展,切实增加牧民群众收入。二是加快牧区新兴城镇建设步伐。按照全州“一核七点”城镇建设布局,着力实施城镇建设带动战略,推进城镇交通、住房、水利、能源、信息化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城镇设施改善带来的便利。此外,全力推进六县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及乡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工作,确定建设乡镇垃圾填埋场33座,截至2018年底,在建及投入使用的垃圾填埋场总计21座。三是积极开展乡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牧区环境连片整治、家园美化、百日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等活动,乡镇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由过去的“脏、乱、差”变为现在的“亮、齐、优”,整齐划一的临街商铺、平坦宽阔的环城路、宽敞明亮的易地搬迁房、功能齐全的全民健身广场成为果洛乡镇发展的新元素。
专栏4:柯曲镇加强城镇环卫工作
甘德县柯曲镇为切实改变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现象,进一步加大城管环卫执法工作力度,积极争取资金购买了高压清洗车、垃圾车、环卫设施高空作业车、城管执法车各1辆,餐厨垃圾桶100个,使城镇环卫服务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加大对国道沿线、城镇居民区、移民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组织全县干部职工对环卫工作老大难地区进行集中整治,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城镇街道卫生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为广大城镇居民营造了一个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