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导向型扶贫模式及其政策应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后,社会资本的概念日益引起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被引入对经济增长、政治绩效和社会发展等跨学科领域的研究中,不仅在理论上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分析概念之一,也在实践上被视为促进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Peter Evans,1997)。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对于缓解贫困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一个地区如果拥有较多的社会资本,即内部拥有较紧密的社会网络,并且居民之间具有较高程度的信任、互助和合作,那么它更容易克服贫困问题(迈克尔·武考克,2000)。由于社会资本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不断凸显,投资社会资本、促进社会融入也成为新时期全球扶贫开发的重要目标(Christian Grootaert,2001;Cindy F.Malvicini & Anne T.Sweetser,2003)。

从1996年起,世界银行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社会资本研究计划,大力倡导对贫困地区的社会资本建设,将投资社会资本作为促进扶贫开发的重要手段(罗家德,2005:55)。在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大力推广下,以社会资本建设、社区主导型发展、参与式扶贫为特色的新型扶贫开发政策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扶贫开发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Cornelias Ncube,2005;Blanca Moreno-Dodson,2006;Widjajanti I.Suharyo et al.,2006,2009)。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积极借鉴这种新型扶贫开发模式的理念,推行了一系列社区发展计划和社区本位的扶贫开发计划,例如,巴西推广社区本位(Community-based Approaches)的扶贫开发计划,印度推行“社区经济发展计划”(Community Economic Development),大力促进贫困社区的参与式发展和社会资本建设(Miguel Darcy de Oliveira,2002)。

社会资本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加强贫困社区和贫困人口的社会资本建设成为全球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但在中国,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学术研究,社会资本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都未引起足够关注。

第一,就国家政策而言,长期以来,中国的扶贫开发政策主要致力于改善贫困人口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状况,对社会资本的投入较少。

第二,就学术研究而言,社会资本在中国被广泛应用于跨学科研究,但专门运用社会资本理论系统考察贫困问题的研究不多。

社会资本在扶贫开发中有何作用?它能为贫困群体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与支持?如何运用社会政策工具投资社会资本?如何将运用社会资本进行扶贫开发的国际经验应用于中国扶贫政策?对于这些问题,目前国内专门和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应用尚不多见,在很多方面依然处于探索阶段。

本书采取文献研究、实地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探讨社会资本导向型扶贫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并以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合作开展的“中国贫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项目”和中国香港“社区投资共享基金”为典型案例,揭示社会资本的缓贫效应及其影响机制,考察社会资本扶贫开发的政策模式、政策工具及经验启示,探讨社会资本导向型扶贫模式及其在中国扶贫开发领域的政策应用。本书希冀为廓清和推广社会资本导向型扶贫模式做些抛砖引玉的工作:一是通过系统研究社会资本导向型扶贫的理论模式和学理依据,为学术界开展更多这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二是通过深入考察社会资本扶贫开发的政策模式和经验启示,为政策界开展更多这方面的探索提供政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