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民俗与节日

一 民俗

伊朗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是大开襟长衫,目前在农村和宗教城市依然常见。伊朗男性服饰规矩较少,短袖夹克等都是各季常服,但通常避免穿鲜艳颜色的衣服。现代社会男性流行穿夹克衫或者西装,但其习俗是不系领带。因公出访伊朗的国人尤其应入乡随俗,不打领带以示尊重。一般来说,妇女(9岁以上的女性)需要戴头巾,伊朗人称它为“恰特列”[4],避免露出头发和手脚。少数地区的妇女还戴面罩,只露出双眼。现在,伊朗各地妇女服饰穿着样式较为丰富,颜色各异,但是必须戴上头巾——这是伊斯兰教的教规,违者要受惩罚。从外面进家时均要换上拖鞋,以保持室内清洁。有公职的女性在单位或者正式场合一般都会穿着黑色罩衣或者深色衣服,戴黑色或深色头巾。

前往伊朗的外国女性应当准备好头巾,在海关入境前缠在头上,在伊朗逗留期间也要养成佩戴头巾的习惯。伊朗国民对外国女性头巾的颜色、穿戴方式、松紧等要求相对较松,但如果出席正式场合,建议避免穿戴亮丽或多彩头巾,以黑色或者深色头巾为宜,以示尊重。着装应以不露出胳膊、腿、脖子为准,颜色应以深色或者一种色调为主,少穿色彩鲜艳或者五彩斑斓的衣服。参观清真寺或者圣陵时,伊方会要求外国女性穿戴罩袍。大型清真寺或圣陵一般会提供借穿的罩袍,并由当地女性协助穿着,无须担心不合规矩。如要参观规模小或者寻常的清真寺,应事先准备合适的衣物。

男性在社交场合中应注意不要主动与伊朗女性握手,以免尴尬。通常可以把右手放在胸口并略低头,口中说问候语。男人与男人见面时握手问好,如两人关系很亲切就应拥抱问好。伊朗人待客非常热情,在家里接待客人时会在家中各处准备许多盘各色水果、酸奶、坚果等零食,便于客人可以随吃随取。在路边问路时,路人经常会为你详细讲解,如果他空闲甚至还会带领你去或者用自己的汽车送你一程。

过去,多数伊朗妇女选择婚后放弃工作,在家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少数妇女婚后继续工作。近年来,受制裁和伊朗经济形势欠佳等因素的影响,妇女婚后工作的情况较为普遍,这主要由家庭经济情况和女性个人意愿来决定。城市中男女青年的婚恋较为自由,自由恋爱的情况非常普遍;农村里经亲友媒人介绍的情况相对较多,经过一段时间互相了解和恋爱再结婚。在不发达的农村中仍有少量由父母安排的婚姻。普通城市青年结婚多半在饭店里举行婚礼,男女来宾必须分别在不同餐厅举办婚宴。富人阶层也有许多选择在自家别墅举行婚宴。

在伊朗,男女分校就读的情况较为常见,海边浴场和市内游泳池也有男女分区。伊朗的公共汽车是前后隔断的,男女分开乘车。出租车也存在相似的情况,如拼车时如果已有女性乘客,就不再接受男性拼车。部分商场门口贴有告示,区分男性入口处和女性入口处。

农村中住房多为平顶房,卧室内铺地毯,无床,村民晚上就睡在地毯上。今天的伊朗农村电气化程度较高,背投彩电、双开门冰箱都很常见。地毯是伊朗最常见的家什,相当于我们的椅子。伊朗城镇和乡村都有专门清洗地毯的商铺,上门收取,洗后晒干再送回。短期使用的地毯一般在家中庭院或者阳台上晾晒与拍打,然后继续使用。有游泳池的家庭则会雇用专业人员到家中清洗。伊朗城市里2~4层的独栋别墅很多,也有许多公寓楼,通常每层1~2户。公寓楼的第一层一般是全楼住户的门房和车库。当前,伊朗城市里高层住宅楼的数量迅猛增加,每栋楼住户数量较多。伊朗公寓楼的面积相对较大,100~200平方米的户型较多。城市中富裕阶层对房屋的外装修十分讲究,喜用带花纹的大理石贴外墙,庭院内有花园和游泳池。

伊朗人的主食是大饼和米饭。大饼有多种制作方法,有一种石子饼,制作时先把小石子烧热,然后把和好的面擀薄放在烧热的小石子上,饼很快能烤熟,趁热吃味香可口。米饭也有多种制作方法,有的放入牛羊肉丁、胡萝卜丁和切碎的蔬菜及洋葱一起煮;有的放入五颜六色的可食植物,如青椒、土豆、胡萝卜等;还有的放入茴香。如果你去饭店用餐,服务员首先会给你送一杯凉水供你饮用,即使冬天也是如此。伊朗人一般不喝热的白开水。人们习惯饮用红茶,并在红茶中放入方糖或者糖棍,人们饮茶量很少,茶杯也很小。茶具多用玻璃器或者铜器,佐餐以甜点为主。伊朗人食糖量巨大,在饮料、点心、坚果中都会配以大量糖或者蜂蜜。人们不食牛羊的内脏,认为内脏是不洁之物。羊肉串、牛肉串和鸡肉串是最常见的菜。穆斯林不食无鳞的鱼,如带鱼等。

伊朗是开心果的原产地,产量多,质量好,可供大量出口。伊朗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气候,盛产各种水果,柑橘、石榴、樱桃、桃、杏、无花果、葡萄、西瓜、甜瓜、白兰瓜等是伊朗常见的水果。家家户户一年四季水果不断,下雪天吃西瓜是平常的事。人们普遍喝鲜榨的果汁,叫“喝水果”。果汁价格便宜,不做勾兑,营养健康。

二 节日

伊朗的新年习俗定在春分,也就是公历3月20日至22日之间,在伊朗名为诺鲁兹节(Nowruz)。诺鲁兹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延续至今已超过3000年。诺鲁兹节是用来庆贺漫长冬季离去、欢迎春季到来的节日。诺鲁兹在波斯语中的意思是“新的一天”。春季的到来也象征着善良战胜邪恶、欢乐战胜伤悲。因此,诺鲁兹在伊朗代表着两种意义:第一是转换;第二是结束与开始。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将诺鲁兹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年是伊朗人最大的节日,全国各个行业均放假7~13天,庆贺活动在有的地方可持续一个月。此时正值初春,积雪开始融化,草木发芽,大地一派生机。新年前,家家户户都要清扫卧室、客厅、厨房,清洗地毯,擦洗器皿。男女老少要洗澡,换上干净的衣服。孩子们要穿新衣服。除此之外,家家户户都会购买年货,包括鸡、鱼、肉、蛋、水果、鲜花、点心甜食和各种干果。尤其开心果是年货中不可缺少的,伊朗食用开心果就像中国食用花生一样普遍。

伊朗人特别重视新年时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这餐饭很丰盛,通常要做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菜,有羊肉炖菜、羊肉炖茄子、羊腿骨炖黄豆西红柿、烤肉串、烤鸡、烤肉饼、烤肉末饼、葡萄叶包肉、大不里士肉丸子、石榴汁汤、干果汤、茴香米饭、樱桃饭、羊肉焖饭、各种蔬菜水果配制沙拉。新年团圆饭中必须有鱼,而且不能一次吃完,这与中国人在年夜饭中要有一道鱼菜,表示“年年有余”极为相似。伊朗人也有“守岁”的习俗,还要给孩子们“节日赏钱”。

诺鲁兹节期间,每家每户都要在桌子上摆设7件以波斯文字母S开头的吉祥物,这是节日中最重要的部分,如苹果、大蒜、风信子花、椰枣、镜子、彩蛋、醋等。每一种吉祥物都有自己的寓意,例如苹果意味着健康和美丽、大蒜意味着健康、彩蛋代表着丰收、醋代表着耐心和长寿等。摆放的桌子被称为Haft Seen Table,Haft的意思是“七”,意指造物的“七天”,Seen是波斯语中的字母“S”。伊朗人借此表示新的一年欣欣向荣、吉祥如意。新年期间要拜访亲友,互祝新年好。因此,从3月下旬到4月下旬,伊朗国内公私单位的工作效率较为迟缓,服务业关门歇业的较多,前往伊朗从事商务活动或者旅游应避开这一时段。

每年最后一个礼拜三的晚上是伊朗的苏利节,俗称“跳火的星期三”。黄昏时分,家家大门前点燃火堆,人们从火堆上跳过去表示烧去晦气,迎来好的运气。当晚孩子们在田野耍火把。在农村这个节日更为原生态,人们会围着篝火从傍晚到午夜一直跳跃和舞蹈,以求火焰去除寒气和邪气。在伊朗文化中旧年的最后10天是灵魂回归物质世界的时间,因此早在琐罗亚斯德教时期人们就特别注重旧年的最后10天,通常会在最后一个周二去家族墓地祭奠祖先,晚上再进行庆典。新年第13天全家人到野外“躲十三”,伊朗人称“谢兹达·贝达勒”,也叫“躲鬼节”。传说魔鬼会在这一天潜入各家各户,带来疾病和厄运。因此,这一天一般都会全家出动。有的家庭到近郊,有的家庭开车前往周边的山谷,在地上铺一块布,放上许多食品,全家人席地而坐,一整天边吃边谈天说地,年轻人又唱又跳,尽情欢乐。第13天过后,新年正式结束。

全国性节日还有公历2月11日的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日,伊朗驻外使馆均在这一天举行招待会,邀请外国友人前往使馆参会。公历4月1日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国庆日。公历6月4日是伊玛目霍梅尼逝世日。

伊朗宗教节日(按伊斯兰历计算)包括:伊历1月9日的托苏奥节;1月10日的阿舒拉节;2月20日的阿拉巴因·侯赛因尼日;2月28日的先知和伊玛目侯赛因殉难日;3月17日的先知和伊玛目萨代格诞生日;7月13日的伊玛目阿里诞生日;7月27日的先知穆罕默德受命日;9月21日的伊玛目阿里殉难日;10月1日的斋月结束日(开斋节);10月25日的伊玛目萨代格殉难日;11月11日的伊玛目礼查诞生日;12月10日的宰牲节(古尔邦节)。伊斯兰教中一个重大的节日为斋月即拉马丹月,它是伊斯兰教一个神圣的月份。穆斯林在此月份都要把斋,即每天从日出至日落之间不能进食、进水、吸烟和进行其他一些规定不能做的公众活动。斋月时间通常不超过30天,每年都是见新月封斋,再见新月开斋。白天,餐馆、商店及娱乐场所停止营业,外国人在穆斯林聚集场所也不得进食。穆斯林们均在夜间用餐。白天用餐者如被举报,将受到惩罚,孕妇、病人、旅人等特殊情况可以例外。

本周热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