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资料征集
一、资料种类
史志资料,就其时间来说,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就其性质来说,有正面的和反面的;就其表述来讲,有背景的和具体的;就其来源来讲,有直接的和间接的;就其地域来看,有本地的、外地的、外国的;就其资料保存的形式来说,可分为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和口传资料三种。
文字资料主要有图书、档案、报纸、杂志、信札、碑刻、日记、手稿、家谱、证件、公告、法令、启事、图表等等;实物资料主要有纪念遗址、城池、地契、古建筑、古遗址、古战场、古关隘、历史遗物、生产工具、生活器皿、战争武器、交通工具、服装首饰、旗帜、印章、照片、字画、雕刻、工艺品、墓葬、铭文、拓片、古币、银票、钞票等等;口传资料主要有民歌、民谣、谚语、录音、记录、回忆录、遗文轶事、民间传说等等。
口头叙述资料,也就是常说的“活资料”,也称口碑资料,大多是亲身经历者的叙述。采访对象多是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工人、老农民和各时期各种政权的当事人与知情人。他们提供的都是第一手资料,一般可信度较大,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第一轮、第二轮编史修志的经验告诉我们,不但要收集历年各单位、部门、企业、厂校、村镇的年度工作总结、报告、请示、通告等等,更要着重收集各类工作简报。有很多单位要建造一项工程或开展一项重大活动,有的持续几个月甚至一两年,都要印发自己的简报。有的简报连发了30多期,记录了这项工作进展的全过程,具体工作以人系事、以事系人,丰富多彩,比工作总结参考价值大,而且这些简报,档案部门并不收集。还要注意收集个人工作笔记、备忘录,特别是基层单位的小结、总结、报告、情况反映、民主生活会记录、各时期印发的小册子,不同时期的房产证、土地使用证、承包合同、身份证、工作证、党员证、团员证、各种票证、粮油供应本、副食供应本、煤炭供应本、社员证、分红证,各类奖项,各类代表证、学校的出门证等等。
二、征集范围
征集资料应尽可能广泛、全面,应重点从十个方面征集。第一,征集本地政治经济、文教卫生、军事科技、水利地理、自然灾害、书报杂志、文书手札、信函等。第二,征集本籍历史上的职官文告、讲稿著作、信札照片、委任状等。第三,征集本籍学者名流、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县团级军队和地方干部、名医名匠、名艺人的简历、著作、民间秘方验方、创造发明、嘉奖令等。第四,征集本籍或长期在本地居住的外籍地下共产党员、革命烈士、战斗英雄、出席省以上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在部队荣立三等功以上者的生平事迹、传记照片、本地革命回忆录等。第五,征集本地各条战线的基本情况、基本数据、典型人物事迹、报刊登载的文章作品、典型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第六,征集本籍的家史家谱、村史场史、乡镇史校史、宗教史、名胜古迹、碑文传说等。第七,征集本籍历代名人字画碑帖、诗词对联等墨迹及本地出土的陶瓷青铜器、石碑墓志、化石等古代文物。第八,征集源自本地流传民间的歌谣谚语、传说戏曲、乐谱等。第九,征集本地历代社会集团及学校的会刊、校刊、题名录、同乡录、同学录、纪念册、章程照片等。第十,征集单位和个人与编纂地方志工作有关的资料、实物、照片等。
以上列举了征集资料范围的十个方面,当然还有其他方面,不一一细说。
三、征集方法
编史修志之前,首先,应由地方党政办公室或史志办行文,列出征集资料的范围,用行政手段发往各单位和有关个人,要求他们为本地编史修志积极提供资料。其次,要印出征集史志资料的文告,张贴到交通要道、码头、车站和人口稠密的地方,为新一届编史修志工作营造社会影响。再次,在报刊、电台、电视上播放本地的征集通知、广告,使之家喻户晓。
召开编史修志征集资料工作座谈会,请老红军、老八路和知情人参加,提出征集资料的具体要求,请他们为革命献出余热。没有书写能力的,指定其子女、亲属帮助记录、整理。同教育部门联系,聘请老校长、老教师写中、小学成立始末、历年教育状况、开门办学等情况。同老干部局联系,请他们利用各种会议宣传动员,史志编修人员参加,具体指导老干部征集史志资料。同各级政协文史资料办公室和上级党史研究办公室、地方志办公室联系,建立资料互相利用、长期合作的关系。同党政机关联系,疏通资料来源的各种渠道,为资料来源提供信息。同上下级史志部门联系,建立征集资料、互相提供资料的业务体系。
除以上征集资料的办法外,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史志工作者“发明创造”的办法。
在征集资料的过程中,应逐步建立起一支稳定的、知识面宽的资料队伍。这支队伍的成员多由政协委员、老教师、老干部和热心支持史志工作的人组成,和他们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保证资料来源永不枯竭。
史志办实行资料征集对口分工负责制,谁分工写哪些篇目,谁就征集哪些方面的资料,凡不属于自己编写篇目的资料,应及时提供给其他编写人员,做到互相支持,彼此协助。征集资料手中要有一份“联络图”,记住所要采访人员的住址和联系方式,经常问候、关心,保持紧密联系,增进了解。采访前要先通气,做好准备,采访时要态度恳切,使交谈氛围活泼自由,让受访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掌握资料的人员多是离休、退休或退居二线的老同志,有的身体不好,耳聋眼花;有的住院治病,朝不保夕;有的家住外地,交通不便;有的还没来得及登门拜访,就已去世。编写人员要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和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不怕住处无班车步行遥远,不怕楼高巷深难找门牌号,不怕三伏酷暑和数九严寒,把所有应该征集的第一手资料全部弄到手。
到统计部门查资料,不但要查印出的资料汇编,也要查没印出来的资料,如只给领导看的统计资料和内部资料。因为统计部门的刊印统计资料,是根据上级统计部门规定的格式、口径所编的资料。这种格式、口径,和我们编史修志的格式、口径根本不一样,要反复加工、填充,不能照搬,不能把史志作品写成别人一看就烦的统计报告和资料汇编。
各单位各部门历年上报的各种数字报表、文字报告等等,统计部门大多没有整理复印,所以,查阅时不要遗漏。到档案馆查资料,不但要查正本、查副本,更要注意历年整理档案时剔除的资料。有时墙角长期堆放的落满灰尘,准备清除、烧毁的“烂纸堆”里反而有你需要寻找的资料。
别人提供的资料,无论是文字、实物,如果本人仍需要保存的,史志办采用后,应立即奉还,有的资料可以制成复制品、复印件,办公室长期保存。对提供资料线索的表示欢迎,对提供资料、实物、文字的,给予奖励稿酬。凡邮寄、函告或专车送到的,史志办应主动负担差邮费、交通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