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编史修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从旧史志中搜集资料

编纂地方史志,就像盖一座高楼一样,它的资料好比高楼大厦的一砖一瓦。要完成这项工程,征集资料是第一环节,没有翔实丰富的资料,不可能编写出一部优秀的史志作品。古人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必须首先在资料的征集上下苦功夫,对所用资料做到完整系统,有人有事,丰富具体,有历史深度,有现实深度,达到资政、存史、教化的目的。从历史和现实看,我们有讲好中国故事的丰富资源。五千年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取之不竭的故事宝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改革波澜壮阔、经济发展方兴未艾、社会进步日新月异,大美中国的恢宏画卷徐徐展开,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崭新题材。

一、旧史志是资料的宝库

1985年,北京天文台主编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是目前较完整的一部地方志目录著作。著录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190个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图书馆、博物馆、文史馆、档案馆等单位收藏的地方志,有8264种12.32万卷。

第一轮编史修志,开展空前规模的国情、省情、县情大调查,全国各地及海内外新发现藏于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各寺庙、各洞穴及私人家中的历代史志的数量不断刷新。据中国家谱、族谱博物馆统计,现已收到的各类家谱、族谱就有几万卷。据1994年统计,从唐代编写图经开始,现存的各类图经已增加到675种,其中汉唐时期的26种,宋代的566种,元至民国的83种。现存的各类史志增加到宋代的405种,其中,北宋的143种,南宋的262种;以志为名的228种;元代的200种,其中以志为名的142种;明代的3000种;清代的8000种。地方史志现存已经增加到2万余种。

仅江苏省现存的史志数,就由1985年的540种,增加到1994年的1170种,其中以志为名的288种,乡镇志130种。浙江省的现存史志由1985年的32种,增加到1994年的94种。从目前所掌握的数据来看,我国现存史志数浙江、江苏名列前茅。

地方志的起源从地理说、历史说,到史地合一说,从魏晋南北朝时的地记(即以记为名的书)到唐代的图经,经过宋元两代篇目基本形成,清代为方志发展的全盛时期。我国从周王朝开始,朝廷就设史官,唐代朝廷始设史馆,宋代朝廷设九域图志局,清代州县设志科。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方志渊博大国。

旧史志,是地方历史的记录,蕴藏着各地区自然与社会的丰富资料。认真查阅旧史志,充分发挥史志资料的作用,对于继承祖国文化遗产,发展各项事业,研究各门科学,编纂新史志,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旧史志为新编史志提供哪些资料

旧史志里的建置沿革、星野、疆域、山川、风俗、域池、河防、封建、户口、田赋、物产、职官、公署、学堂、祠祀、陵墓、古迹、帝王、名宦、人物、孝义、烈女、节妇、流寓、隐逸、方伎、艺文、灾异、杂辨等等,是当地一部古代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无论其政治观点如何,就其资料来说,无疑是难得的。可以弄清历代隶属、建置沿革,为编纂新史志考察疆域地界,弥补历史记载不足,提供翔实可靠的历史资料。旧史志的疆域、形胜、古迹、山川等为新史志的自然环境提供了依据;旧史志的河防、物产、渠道、灾异等为新史志的农业、水利提供了借鉴;旧史志的税课、田赋、丁亩、仓储、掌故、宗祠、乡贤、宦迹等为新史志的经济、人口、财税、文化、社会、风俗等提供了史料。

旧史志不但为新史志提供资料,还为新史志的编纂,提供了编写、记述方法。旧史志就其体例和内容来说,是逐步完善,自成体系的。从地理之说的《山海经》《尚书·禹贡》,到历史之说的《尚书·周官》,从史地合一说的《吴越春秋》《越绝书》,到宋代方志体例的形成,清代方志理论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新编史志反映时代的要求,与经济发展、社会变迁息息相关,不仅创造新时代史志的内容,要求材料要新,而且要创造新时代史志的形式,要求体例要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要求观点要新。这就要求我们对旧志批判继承,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新编史志提供借鉴。没有继承,不可能创新,舍去继承,无法创新,舍去继承与创新,史志学就不复存在。总之,创新是在史志基本体例上的创新,不是抛开基本体例,搞所谓“标新立异”的新创。因此,要编出高质量的史志作品,必须借鉴旧史志,不仅要有社会主义新史志学理论,还要掌握旧史志学理论体系。

研读旧史志,能提高史志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凡是埋头研究旧史志的人,无不发现旧史志几乎都具有严谨的体例、简洁的语句、清雅的文笔、翔实的史料,我们不经过艰苦努力,是很难达到的。只有熟悉旧史志中古代天文知识、历史地理知识,官职、科举、礼制、宗法、衣食住行、金石书画等知识,才能知道在新史志中怎样安排内容,才能写好这些方面的历史变迁,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对史志人员进行培训,首先要着重文史知识方面的培训,而这方面的教育培训和提高,离不开对旧史志的研读。

三、查阅旧史志的范围

这里说的旧史志,是指1949年以前出版的地方史志。市、县历史上区划隶属变动频繁,应该首先查阅当时区划的地方史志,以便为新史志编修提供资料。编写新史志,不能把旧史志上记载的史实全部抄录,要有所选择,有所加工,为己所用。要从新史志的编写篇目和内容要求出发,从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迫切要求出发,从资治当今的需要出发,进行反复选择,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除历代隶属、建置沿革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史料有选择的概述外,应当注意搜集自然灾害方面的史料,即本地区历史上的旱涝河汛、沙暴山洪、山崩地陷、蝗灾地震等资料,以反映自然灾害的规律性;整理自然资源方面的史料,即本地历史上矿物埋藏、矿产规模、能源勘探、资源采发等资料,为当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搜集野生动植物及林业、牧业、渔业方面的史料,即本地历史上的兽类、鸟类、稀有草木和放牧、捕捞、饲养等方面的资料,以记述动植物和种类的繁衍、防疫的历史演变和养殖新方法;搜集水利方面的史料,即本地历史上的河道沟渠、湖泊沼泽、堤防工程等资料,为新时期治沙治河、农田水利建设积累历史经验;搜集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等方面的史料,即本地区历史上的天文地象、五匠名医、土方验方、建筑冶炼、剪纸书法、纺织刺绣、酿酒造纸等技术资料,为发展科学技术及科学兴县、兴市提供历史依据;搜集土产特产名产等方面的史料,即本地历史上名贵土特产品和农产品、水产品、中药材、名优风味小吃、传统工艺品等方面的史料,为开发利用当地优势产品服务;搜集名胜古迹等方面的史料,即本地区历史上著名的风景区、古建筑、古遗址等方面的资料,为开发本地区旅游资源服务;收集旧史志历史人物事迹等方面的史料,即本地区历史上的良吏乡贤、名将骁勇、能工巧匠、教谕名儒、治水专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资料,为挖掘培养当地人才服务。

四、对旧史志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查

编纂新史志,要核查利用旧史志上的资料,学习和继承旧史志的编纂方法。在体例上、内容上要有创新,做到语言简练,富有地方特色。在资料的运用上,要做到挖掘旧史志资料与实际调查结合起来。胡乔木指出:“旧地方志作为一种资料书是有价值的,但它的科学性很差,新的地方志应该在这方面有大的改善。”对旧史志上记载的事物不可不信,不可全信。要考证辨伪,订正前人的疏误,力求得出更合理、更可靠的结论,不能因为资料匮乏,就轻信旧史志记载,应当把具体问题与历史发展的科学规律联系起来,全面衡量资料的可信程度,以免讹谬一传再传。编纂史志时,万万不可照搬照抄,要进行实地调查,要多种史料进行比较鉴别,从中选出你认为正确合理的部分。广大史志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整理旧史志,研究历史,提供资料,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正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在整理旧史志的过程中,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鉴别,对“忠孝、礼义、烈女、节妇”等要做历史分析,剔除封建糟粕,正确批判继承。要站在当今历史的高度,分析评价旧史志的序跋或各卷的引言按语中许多封建的、反动的说教,历史地看待皇帝和朝廷的文书,皇帝的“巡幸”和封疆大吏的“德政”。特别是对站在封建的、反动的立场上污蔑起义群众为寇匪、盗贼,歧视少数民族、侮辱少数民族的记述,新史志要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总之,要以唯物主义观点认识旧史志,用科学分析的方法剔除旧史志的糟粕,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吸取旧史志的精华。利用旧史志中有益于现代化建设的资料,学习“经世致用”的史志观和秉笔直书的史德,学习旧史志的编修方法,重视资料,运用图表,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