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名单”到“光荣户”:宁夏西海固贫困户的蜕变
新华社记者 夏晓 刘明洋 艾福梅 赵倩
47岁的上黄村村民王余金最近正忙着找银行贷款,为明年规模化发展养牛业拉一笔30万元资金。
上黄村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河川乡,是黄土丘陵地貌,属于西海固地区,这里曾被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认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地区之一。
河川乡距离固原市市区约28公里,虽然曾经裸露破碎的黄土丘陵已被郁郁葱葱的绿植覆盖,连接市区的公路也在近年被重新翻修,但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山大沟深的地貌以及零星未被植被覆盖的小土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落后的交通和贫瘠的土地是导致这一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
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水平的王余金年轻时贪玩、好赌、不顾家,被村民们视为“不务正业”。他曾尝试经营加油站,却因油品质量不过关被依法关停,导致无法及时还贷被列入征信“黑名单”。负债数十万的王余金在村里抬不起头,乡亲们也不给他好脸色看。
“欠这么多债,我只有跑出去打工,银川、北京都去过,也只还了一部分。”王余金说。2012年,王余金回到村里,种辣椒,养羊,用挣到的钱继续还债。
2014年,为深入推进扶贫工作、精准帮扶生活艰难的贫困人口,中国政府启动了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以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和贫困村。2014年,河川乡有6480人被列为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王余金一家四口名列其中。
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王余金终于从“黑名单”中消除,并申请到5万元的无息贷款。“浪子回头”的王余金起早贪黑,一心扑在养羊上,逐渐扩大养殖规模。2014年,王余金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2015年,他家建起了新房。
2016年,他将养殖的绵羊全部换成市场价值更高的黑山羊。“我从电视里看到发展黑山羊效益不错,普通羊肉卖二三十元一斤,黑山羊肉能卖到80元一斤,于是我就打电话联系一家山东的养殖场,买了56只基础母羊。”王余金说,“这次购买基础母羊的5万元钱也是政府帮扶的无息贷款。”
2017年,王余金以平均每只1500元的价格卖掉了100来只小羊羔,挣了10万多元。
如今,王余金不仅还清了“旧账”,还成了村里的致富能手。他家的院子每天“热闹非凡”,除了有上百只黑山羊此起彼伏的叫唤声,还有兔子、鸽子、鸡、鸭的窸窣声,以及7只爱犬的吠声。农家小院打扫得十分整洁,屋内客厅放置了吊兰、绿萝等绿植,屋外停放着刚买回来的玉米谷子收割 机。
“今年我流转土地种了100亩青贮玉米,除了顾自家田地,村里其余庄稼的播种、收割也基本都是靠我的机器,忙起来一天只能睡4个小时。”王余金说,“虽然身子累,但心里舒坦、踏实。”现在他已经带动村里另外三户人一起养殖黑山羊,并雇了两位村民来帮忙,其中一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王余金的脱贫干劲儿得到村民认可和政府表彰。去年,他被评为固原市“脱贫光荣户”,也成为河川乡的致富带头人。
“固原市去年一共评了100个‘脱贫光荣户’,河川乡是王余金等三人。我们评判的标准首先要看他是否脱贫销号,其次还要看他是否带动其他人脱贫。”河川乡党委书记马彦东说,“现在的王余金身上充满了正能量。”
为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固原市从2017年起培养、树立一批扶贫脱贫典型人物以及龙头企业,以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成为“脱贫光荣户”的王余金又获得5万元无息贷款奖励用于发展养殖业。
尽管小有成就,但王余金并不满足现状,“雄心勃勃”的他计划明年带着村民发展养牛产业。
“我准备贷款30万元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现在扶贫政策好,想带动其他光景不好的村民过上好日子。”王余金说,他最见不得靠吃政府低保生存的懒汉。
据了解,通过生产扶贫、金融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精准扶贫措施,固原市贫困人口已由2011年底的50.1万下降到2017年底的9.55万人。王余金所在的河川乡目前还有贫困人口840人,预计2018年完成脱贫。(此稿为新华社对外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