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六十年历史事件纪实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科教兴宁”战略的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按照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分析和总结世界近代以来特别是当代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趋势和经验,并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人民生活和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影响,根据中国国情,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发展战略。

1988年,宁夏确立了实施“科教兴宁”战略,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热烈响应,广泛宣传,积极落实,收到了明显效果。“科教兴宁”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和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精神,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积极响应科教兴国的伟大号召,把“科教兴宁”作为推动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性战略,进一步加速宁夏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992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根据经济、科技、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趋势,进一步明确了“科技兴宁、教育奠基”的指导思想,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强化了这一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1995年6月,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会,专门研究部署如何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加大科教宣传力度,大力宣传科学技术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大力宣传依靠科技进步振兴经济和脱贫致富的典型,大力宣传普及科技知识,通过学习和宣传使邓小平同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科教兴国、“科教兴宁”战略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在全区掀起“科教兴宁”的新热潮。

在落实“科教兴宁”战略的实践中,以“科技兴农”为突破口,与“231”工程紧密结合,在农村广泛实施了“成果推广计划”“星火计划”“燎原计划”以及农村妇女“双学双比”等活动。农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持续不衰,每年有数十万农民群众接受科技培训,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迅速进入千家万户,为农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全区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服务网络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大批农业科技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推广覆盖面积已占农林牧渔业的70%以上,有力地保证了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农村区域性支柱产业开始形成,一批龙头企业脱颖而出,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在吴忠市建设国家级“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区,在吴忠、惠农建设、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星火密集区等工作正在加紧进行。

科学种田让农民群众喜笑颜开

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的力量显著增强,截至1994年末,投入更新改造资金6.39亿元,一批骨干企业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竣工投产。企业结合技术改造开发新工艺、新产品,使一些支柱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跨上了新台阶,开发出数十项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过硬新产品。以“火炬计划”“电子振兴计划”为龙头,一批重点行业和企业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管理等微电子技术,生产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建设了银川高新技术开发区,1994年工业产值达到6500万元,社会总产值达到1.5亿元。小型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乡镇企业的技术进步也出现了好的势头,生产管理水平、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规模有所提高,涌现出一批高起点、现代化的乡镇企业。

全区科研机构以各种方式进入经济、长入经济,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中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大部分开发性科研机构开始走上企业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全区科研单位从事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科技人员已占71%以上,科研院所50%以上的课题和收入来自市场。各项科技发展计划面向经济建设,强化了从科研开发向产业化的延伸。适应市场经济的技术流通渠道和网络正在发育形成,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和技术交易额分别以每年10%和17%的速度递增。民营科技企业迅速发展,1994年技工贸收入接近1亿元。

宁夏科技馆

全社会的科技意识普遍提高,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引下,广大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和人才意识显著提高,不少地区和部门制定了“科技兴市”“科技兴县”“科技兴企”的发展规划,“一把手”亲自抓第一生产力,科技投入增加,科技进步工作得到加强。财政、金融、税务、工商、人事等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给予了有力的支持。教育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占总人口71.6%的地区基本普及了初等教育,有11个县(市、区)正在实施实践阶段义务教育,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1.7%,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岗位培训有了较快发展,全区劳动力大军的文化素质结构进一步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