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提高文史资料征编工作实效的思考

文史资料工作是人民政协的一项基础性、系统性、经常性工作,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必须统筹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有序推进征编工作的开展,才能见实效。近年来,全国各地在文史资料征编工作中都探索出许多成功的经验,征编出版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文史资料,起到了“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重要作用。但是,在不少地方文史资料征编工作中,也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领导重视不够,机构不健全,征编人员不足,经费短缺,影响文史资料征编工作的展开。二是征编工作自身力量薄弱,且征编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资料收集困难,质量不高,文史工作处于徘徊局面。三是史料工作探索创新能力不强,征编出版的一些史料缺乏前瞻性、指导性、针对性。四是协作不到位,征编工作方法单一,致使不少史料留存价值欠缺,可读性差。五是文史资料征编工作机制不健全,严重影响史料工作实效。如何提高文史资料征编工作实效,应从五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领导重视是解决好文史资料征编工作编制、人员、经费的前提条件

没有领导的重视,文史资料征编工作很难干出成效。领导重视文史资料征编工作,主要体现在对文史机构、编制、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的落实上;体现在对重大文史资料征编工作亲自过问,听取汇报,及时做出具体指示,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体现在亲自牵头抓选题规划,制定征编方案,抓资料征集,主持召开专家评审会;体现在亲自担任编委会负责人,亲自撰写文史资料和定稿把关上。只有这样,才能使文史资料征编工作顺利推进,这是推动文史资料征编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前提条件。

二、广征博采是保障史料征编工作继承发展的必要条件

文史资料征编工作仅靠文史工作者的力量是不能胜任的,必须要深交老朋友,广交新朋友,广泛发动社会各界文史人士,组成强有力的资料征集编撰队伍,让各界人才积极撰写文史稿件,参与编撰。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社会贤达、知名人士的参谋参与作用,为文史资料征编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珍贵的史料和线索,及时挖掘、搜集、抢救、采写文史资料,动员他们将自己亲历、亲见、亲闻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地方经济、文化教育、历史古迹等特色典型事迹写成文史资料稿件,淘沙见金,去伪存真,为文史资料的编辑出版提供丰富的稿源。

三、探索创新是文史征编工作的基本要求

文史资料征编工作要不断探索创新,注重理论研究,注重史料的前瞻性、留存价值和对后人的教育性、指导性。这是文史工作的生命力,也是全国政协对文史工作的基本要求。高质量的文史资料不仅要在资料征集方式方法上创新,如利用多媒体、电子平台获取文史资料信息,还应在文史理论研究上加大力度。“没有文史理论研究,就没有好的文史资料。”好的文史资料需要专家、学者参与研究,独辟蹊径,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文史资料征编之路。只有将那些反映历史发展的、经济的、人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史料挖掘出来,通过专门研究,提炼出具有传承价值的史料,才能为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积累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为教育后代提供鲜活的教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光大民族精神,发挥独特的作用。

四、加强协作是提升文史资料征编质量的关键举措

开展协作是加快史料挖掘、抢救、征集、整理、出版步伐的有效方式,也是文史资料精选集萃、多出精品的重要途径。实行上下联动、纵横协作,是政协文史工作者近5年来探索出的一条好路子、一个好传统。一是突出特色、重视横向联合。各地文史委应主动与同级民委、宗教、军区、工会、教育、文化、文联等部门横向协作,征集反映地方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军民共建的好资料,让文史资料成为推动地方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助推器。二是突出重点,加强纵向协作。加强省区市之间、地方内地域之间、市县区政协文史委的交流与合作,做到资料共享、资源共用、经验借鉴,确保文史资料征编工作的高质量,征编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好作品。

五、创新机制是提高文史资料征编工作的根本保障

文史资料征编工作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符合史料工作特点的工作机制。这是文史资料征编工作取得实效的根本保障。一是对文史工作者实行定期培训,提升素质。省级文史委牵头,对从事文史资料收集征编工作者进行专门业务培训,邀请专家讲课,开展经验交流、专题座谈,征编方法探索等方式,突出解决文史工作者业务技能素质不高,缺乏勇于开拓、敢于担当的精神,缺乏征编经验等问题。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各地文史部门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文史资料稿酬制度》《编辑出版文史资料执行规范制度》《加强文史资料工作实施意见》等制度,以此规范文史资料征编工作,调动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文史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三是落实好组织协调工作。协调工作重点是针对政治上技术上拿不准的问题时,及时请示全国政协文史委,争取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从而把好史料征编工作的政治关、史料关、文字关,保证史料能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四是建立文史资料征编考评奖励机制。建立上级文史委对基层史料工作年度考评制度,定期组织评选优秀文史图书活动,及时总结文史资料征编工作经验,适时表彰奖励各级文史资料征编工作的先进集体及优秀工作者,从而进一步推进文史资料征编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的宏伟目标。

(刊载于《中国政协》2017年第7期)

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更是事关“三农”中国梦实现的攻坚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大发展、快发展,面临的挑战之大,任务之重前所未有。当前,农业农村持续发展主要面临着四大困难:一是农业产业链条短,不够完善,没有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二是农村特有的潜力没有很好地挖掘,尤其是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还处于起始阶段;三是农业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平衡,中东部要快一些,而西部则较慢,处于较低层次;四是政策激励措施不活,没有形成扶持合力,示范引领作用不明显。

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应从四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明确发展模式,实行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农业产业化整体发展水平

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应把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举措,通过激发产业链、价值链的分解、重构和功能升级,带动资源、要素、技术、资金、人才、市场需求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配置。按照“一产助推旅游、二产服从生态、三产激活全局”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唱响休闲农业、壮大农业产业化,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深度融合,必须紧紧围绕各地的优势主导特色产业,加快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建设,争取政策扶持,社会资本参与,“退二进一”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各方主体投入农业,切实增强融合实力。同时将退耕还林政策、永久性蔬菜基地建设项目、百万头(只)牛羊扩量提质工程、农业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特别是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项目,集中实施,从而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提高产业融合的规模效应,从而让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农业农村再度焕发出青春活力,成为发展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

二、纵向延伸,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链条

按照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在纵向上推行产加销一体化,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链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城市和乡村、现代工业和农业的有效联结,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可以将千家万户生产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如枸杞、土豆、红枣、苹果等,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解决农户“卖难”问题和效益低下的问题;又能为加工企业提供优质的原料,生产出绿色无公害优质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完善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促进农村电商加快发展;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等等。这些方式能不断完善农业的产业链、就业链、价值链,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效益。

三、横向拓展,挖掘农业价值创造潜力

要充分利用各地历史文化资源,如农耕文化、黄河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依托优质的农产品资源,围绕各地全域旅游布局,以全域旅游创建为抓手,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最大限度地提升农业的价值创造潜力。各地可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扶持职业农民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合作社”,支持有条件的乡、村或家庭农场主通过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游。大力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评选活动,如“最美休闲乡村“”生态文化村”以及星级农家乐,通过支持和引导,培育发展一批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业态新产业,真正让广大的乡村变成农民持续增收的“金山银山”。

四、创新制度,形成支持保障合力

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需要“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政府要出台综合配套政策,鼓励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参与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共同发展,否则难以形成规模与特色,甚至会走弯路。政策激励是保障。整合和统筹财政涉农资金,不断加大对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财政投入、金融贴息,重点扶持乡村融合,乡村休闲游、互联网+农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农村改革是关键。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农村资源要素,积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到现代农业全过程,促进农业技术、人才、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让更多农民参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全过程,并享受其发展成果。宣传引导是手段。要立足实际、强化融合、创建示范,认真制订创建标准,健全创建程序,积极创建一批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村、示范户的典型。同时要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宣传推介典型,达到示范带动区域整体发展效果。

纵观近几年中西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战之成效、不论是休闲农场、市民农业公园还是观光公园,都给了我们很好地示范与启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进程。因此,欠发达的宁夏应积极制订策略,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是实现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

(刊载于《石嘴山日报》2017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