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写作,满足读者的服务业
你有没有想过你的读者长什么样子,他会如何阅读你的文章?逐字逐句细读,还是滑动手机页面快速浏览?
15年前,我担任财经记者时,主编过好几年的《天下杂志——一千大特刊》。这本刊物调查报道台湾每年营收排名最高的前一千家大企业,写稿过程要搜集与查核数千家企业的财务数字,还要采访杰出企业,写出扎实的分析,并预测未来趋势。
有一年出刊之后,我想了解读者是怎么看这本让我们耗费心力的作品的。下班后,我在诚品敦南店杂志区站了3个小时,观察读者如何挑杂志、翻杂志,如果拿起这本特刊,他会浏览哪些内容,会看多久,是否会购买。
有30多位读者拿起这本刊物翻阅,有人捧着细读,但大部分人都只是翻翻,查看排名,浏览几篇文章,结账的人不超过10位。
那次的经历震撼了我。我们在编辑会议上讨论读者需求,讲得都头头是道,其实根本就没观察过陌生读者——他们怎么读你的文章?从哪里开始看?记者重视的内容就是读者在意的内容吗?
读者的时间永远比你宝贵
我在自己开设的写作课的第一堂课,都会提供从网站下载的两家知名企业的简介,请学员读完并发表意见。大家的共同感想是,除了企业名称不同,其他内容都大同小异,其中出现很多抽象的用语,例如“创新”“永续”“卓越”“竞争力”,用来强调自己的公司特色,还有很多介绍各种产品或计划的专业术语。
我问大家这个公司简介是要写给谁看的,读者是谁?是员工、客户、投资人,还是想应聘的人?通常大家的回应都是:“写给老板一个人看的!”接着所有人哄堂大笑。
半小时之后,我再请学员复述公司简介的重点,大部分的人都忘了,因为内容里没有具体、能留下记忆的重点。
《少说废话:让你事半功倍的商务写作指导手册》认为,文章的“意义比例”决定沟通成效,意义比例=有意义的词汇量/全部词汇量,如果文章有一半的字词不具意义,就会阻碍理解,理想的文章意义比例至少要达到80%。读者花时间看完了文章,结果一无所获,是该怪读者,还是写作者?
站在读者的立场写作
《少说废话》强调,写作的唯一铁则,就是读者的时间比你的宝贵。作者乔希·贝诺夫认为,这个世界充满了废话,我们被意义模糊又拐弯抹角的杂烩文章淹没了。
我们不尊重读者,读者也不会尊重我们。除了写私密日记是跟自己沟通之外,写作都是针对特定的读者沟通,不论是同事、主管、大众,还是顾客,每个人的需求、立场都不同,了解对方的期待与需求,才能在他们的脑中烙下我们想传递的信息。
因此,写作就是满足读者的服务业。要想让读者重视你的文章,就要写出满足他们需求与期待的内容,帮助他们理解你的文章。
不要陷入专业的自恋
我常在写作课上开宗明义地说“写作就是满足读者的服务业”,学员都非常惊讶。在他们的认知中,写作不就是写出自己的感受,跟着感觉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怎么还要去思考如何服务读者?
学员互相讨论彼此的文章作业时,发现读者(其他学员)看不懂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就跟那些企业简介一样,得到“看不懂、记不住”的评语。大家终于体悟到,要先换位思考,从读者角度来检视自己的文章,否则永远是自说自话,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
写作前没有先设定沟通对象,导致写出无效沟通的文章,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传统写作教育没有教我们认识读者,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事情;二是我们被自己的专业限制了,缺乏同理心。
《美国学生写作技能训练》所引用的美国国家教育学院提出的报告指出,美国过去只教文法、字句的写作教学,并没有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只有让学生针对特定读者,开展更多有具体沟通目标的写作,才能进一步学习写作。
《美国学生写作技能训练》强调,写作的第一课,不是起承转合,而是认识读者。练习写作时,学生应该是在面对真实或假想的特定对象发表自己的意见。
我们的写作教育设定的读者,可能都是语文老师、阅卷老师,这是一种上对下的评分,而非平等、多元的沟通,导致我们缺乏对各种读者的想象,更难具体对话。
此外,我们也经常不自觉就写出太多抽象、充斥专业术语、意义比例太低、让读者无法理解的文章。《风格感觉:21世纪写作指南》强调,这是“知识的诅咒”,因为过多的专业知识,让作者无法想象与感受别人跟我们的差异,自恋地描述他们行内着迷的事,没有充分给予背景知识,帮助读者理解。结果造成专家被自己的知识给诅咒了。
作者有责任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帮助读者了解问题,并提供具体建议。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如果你无法简单地说明一件事,就表示你对它了解得不够。”
以缩短理解时间为目标
写作要服务的对象,并不好伺候。因为读者的注意力有限,计算机、手机屏幕上又有其他竞争者抢夺注意力,而写作需要引导读者全心投入,既要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又得让他们愿意花时间深入阅读。
关键就是要帮读者“省时间”。省时间不是真得节省阅读时间,而是缩短读者理解的时间。当读者看不懂、不了解、需要花脑力解读时,很可能就会马上离你而去。
法国认知心理学家斯坦尼斯拉斯·迪昂在《脑与阅读:破解人类阅读之谜》中指出,从人类演化来看,文字出现的时间太短了,短到还来不及形成阅读专属的神经回路。
《脑与阅读》分析,眼睛是很差劲的扫描者,视网膜中间有一小块地方叫“中央窝”,只有这里才有高分辨率的神经细胞。阅读时,眼球跳动,一字一句解读,才能把新信息送到“中央窝”。
因此,阅读时必须集中视力,逐字逐句扫读,先了解字句的形、音、义,再解读字句串连成段落之后的脉络,才能掌握信息的整体意义。这个阅读过程非常烧脑,如果句子太长、内容太复杂,跟自己没有太多关联,我们很快就会失去兴趣。
阅读是一件苦差事,高明的作者要减少阅读障碍,帮助读者更快、更好地理解文章,最终实现有效的沟通与说服。
这一切都是为了进入读者的大脑而努力。如果你让读者太过烧脑,读者就有权力选择不读。你耗费时间努力思考、撰写的文章,岂不是就白费了?如果经过你的烧脑,让读者不费力地阅读,并且支持、认同你的见解。这不是服务业,什么才是服务业?
ROA思考术,建立写作策略
服务读者需要一定的方法。以往的记者、专业作家背后,都有一位经验丰富的编辑帮忙把关,协助他们确定读者定位、修订内容,否则记者与作家的稿子都只是初稿。
但是在这个人人都可以写作的时代,并没有专业编辑帮忙,所以写作者自己就要扮演双重角色,兼任热情的作者与冷静的编辑,让自己的文章更有质量。
就像经营企业、领导团队都需要思考策略,写作之前,也要建立写作策略。策略就是先有目标与方向,再找出达到目标的方法路径。写作策略也是先有目标,再运用“精准写作的技术”,完成目标。
写作的目的,就是希望改变读者的认知与想法,要么帮助他们更加了解状况,要么使他们对某件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或领悟。如果看完没有任何改变,就是浪费读者的时间。
写作策略就是作者自问自答希望改变读者什么想法的ROA思考术。包括读者是谁(Reader),希望改变他们什么想法(Objective),希望读者看完之后采取什么行动(Action)。
■ 读者:设想读者的样貌与情境
首先,要定位你的读者,也就是去思考沟通对象的样貌、生活或工作情境,他们关注什么,遇到什么问题,产生什么痛点。越具体的想象,越能帮助我们靠近读者的感受。随时问自己“他看得懂吗?这是他在意、关心的吗?”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陷入自说自话的状况。
这需要进行换位思考,去了解读者的观点、感受与需求。奥美广告创办人奥格威就有句名言:“读者不是笨蛋,他是你的另一半。”
《成为小说家》作者约翰·加德纳说,小说家必须具备恶魔般的附身能力,在不同人体之间移动,也就是在不同角色之间移动。小说家要设法跳脱出来,观察或感觉其他人的观点,以精确而具说服力的手法呈现各种角色眼中的世界。小说家应该成为各种人类的代言人,透过他们的眼睛看世界,体验他们的感觉,接受他们那些最愚蠢而根深蒂固的意见。
■ 目的:传达什么重点,改变读者什么想法
你希望读者支持你的提案、购买你的产品,认同你的诉求与理念,学会你提供的具体方法,还是改变他们对某件事情的认知?
这就是你写作的目的。要先设定一个目标,这能够帮助你聚焦,去看清楚读者原本的认知是什么。明确你想传达的重点,然后通过写作来改变读者的想法。目的如果不清楚,文章就会不清楚,导致写了很多却没有记忆点。
许多企业简介出现的问题,在于没有读者定位,也没有设定目的,只是交代企业的大小事,无法引起读者的关心;或是把空泛的词汇当作自我感觉良好的口号,无法让读者理解。
如果企业简介的目的是吸引人才,就要明确写出对人才的需求、企业本身的特色,以及未来具体的规划;如果是想传达承担社会责任的公益形象,就要针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多加着墨;若是想吸引顾客上门,就要提出针对产品研发、服务能力的具体案例。
有了清楚的读者定位和明确的目的,在写作上就有了具体的依据,能够针对特定读者创造鲜明的印象,而非空泛抽象的字眼。《成为小说家》强调,观察力敏锐的作家有许多优势,其中之一是可以用具体的方式说故事,而不是用脆弱的抽象思考。设法用很多细节呈现笔下角色的感觉。作家写的东西越抽象,浮现在读者脑海的画面就越不生动。
■ 行动:期待读者看完文章后,能采取什么行动
许多作者容易忽略读者读完文章之后的需求。改变读者认知之后,还可以做什么事?激发他实际参与改变,而不是被动地点赞。例如积极分享给其他人、实际执行提升健康的方法,或是购买你的东西、参与你的活动、投简历到你的公司……
过去单向传递的“唯读文化”,读者无法做出太多行动;现在是多面向沟通的参与式“读写文化”,读者可以回应、分享、修改、批判。作者要思考更多,更好地服务读者,希望他们做什么,文章结尾就要提供更多信息,引导读者进一步参与,这样才能发挥写作的力量。
写作课的学员都发现,运用ROA写作策略思考能协助他们想清楚方向,更好地聚焦,不会在写完之后才发现跟原本设定的方向不同,被迫重写。
举一个写作课学员运用ROA思考术的例子。这位学员是社工,想写脑中风患者的主题。这个题目很大,可写的内容很多,必须要聚焦。讨论之后的ROA策略如下:
R(读者是谁):脑中风患者的家属。因为脑中风患者需要长期康复训练,但是家属会遇到很大的冲击,容易惊慌失措,必须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O(目的为何):协助家属找到心理咨询的资源,以及外在资源(例如政府补助、基金会资源与志愿者);还有患者出院后,提供在家中辅助康复训练的方法,协助他们照顾患者,获得具体支援。
A(希望读者之后能做些什么):通过网站和电话进行咨询。
经过ROA的思考之后,写作内容很清楚,完全针对患者家属遇到的问题以及具体改善的方法,列出相关资源的网站与电话,让家属找到咨询对象。
读者是现实的,所以作者要比读者更现实。作者得站在读者的角度,通过ROA思考术时时提醒自己:解决读者没有说出口的痛点,帮助他们进行理解,提供具体行动的方法与资源,让读者有收获,这样才能够“写出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