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工程地质条件
1.2.1 区域地质与地震
工程场地处于西部整体强隆区内,处于理塘—德巫断裂带、盐源—丽江断裂带、德钦—中甸断裂带和金沙江断裂带所围限的断块内,在近坝附近无强震记录。
工程区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坝址区为149cm/s2、厂址区为150cm/s2,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100年超越概率2%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310cm/s2。
1.2.2 工程区基本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工程区位于木里河则窝沟—瓦郎沟约12km的河段内,河流蜿蜒曲折,额杰沟以上河流总体流向S37°~69°E,在额杰沟附近急剧转折约90°,以S19°~47°W方向流出工程区。该河段中间段普尔—额杰沟水流相对平缓,纵坡降约9‰,普尔以上和额杰沟下游段河水湍急,部分地段有跌水现象,河床纵坡降分别为17‰和15‰左右。
工程区两岸山体浑厚,最高点高程3670.00m,侵蚀基准面一般高程2580.00~2680.00m,相对切割深度1000m左右,属于典型的中高山峡谷地貌。岸坡上部基岩裸露,局部为陡崖地形,中下部覆盖层广泛分布,呈深切V形峡谷地貌。
工程区河流两岸阶地不发育,仅沿右岸河床零星分布有一级阶地,顺河长一般200~300m,宽20~40m。
2.滑坡与泥石流
工程区发育较大的滑坡有卡基娃滑坡、亚地滑坡、矿山滑坡、普尔滑坡和昏沙滑坡。
卡基娃滑坡位于坝轴线下游500m左右木里河左岸,总方量约3723万m3,属于基岩滑坡,在天然状态下整体处于稳定,前缘局部活动,该滑坡对枢纽建筑物布置等有较大影响。
亚地滑坡位于坝址下游亚地村一带,为覆盖层滑坡。以滑坡中部冲沟——蚂蟥沟为界分为Ⅰ区和Ⅱ区,Ⅰ区体积约708万m3,Ⅱ区体积约410万m3,总方量约1118万m3。滑体岩性为含块碎砾石土,滑带为灰黑色黏质粉土,滑床为奥陶系下统人公组第一段(O1r1)的千枚化板岩夹变质石英砂岩。
据宏观地质判断,滑坡目前处于稳定状态,通过计算滑坡在天然状态、暴雨工况和地震工况下处于稳定和基本稳定状态。
亚地滑坡地形总体较为平缓,料场道路未对滑坡进行大的开挖切脚、弃渣加载等大的扰动,料场道路对滑坡的整体稳定性影响不大。料场距滑坡有一定的距离,料场开采爆破不会影响滑坡的稳定性。
矿山滑坡位于坝址下游木里河左岸,滑坡规模约252万m3。据宏观地质判断,滑坡目前处于稳定状态。
矿山滑坡下部地形较缓,上部地形较陡,料场道路在中、下部不进行大的开挖切脚、上部不进行大的加载情况下,料场道路对滑坡的整体稳定性影响不大。料场上游部分已在矿山滑坡的下游侧附近,料场的开采、剥离应避免对滑坡进行大的开挖扰动,料场其他部位的开采爆破不会影响滑坡的稳定。
普尔滑坡位于坝址下游右岸,滑坡上游边界距坝轴线2850m,为覆盖层滑坡,体积约461万m3。滑体岩性为含块碎砾石土,滑带位于基岩与覆盖层的接触带,岩性为含砾黏质粉土,滑床为奥陶系下统人公组第三段(O1r3)的千枚化板岩夹变质石英砂岩。据宏观地质判断,滑坡目前处于稳定状态。
昏沙滑坡位于坝址下游左岸,其上游边界距离坝轴线约2.9km,以中部冲沟为界,将滑坡分为Ⅰ区和Ⅱ区。Ⅰ区体积约2320万m3,Ⅱ区约3490万m3,总方量约5810万m3。据宏观地质判断,滑坡目前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前缘局部有溜滑。
3.工程枢纽建筑物地层岩性
坝址区为S形微弯河段,呈深切略微不对称V形峡谷地貌,枯水期水面高程2705.00m左右,水面宽度25~45m,正常蓄水位2850.00m时,水面宽300~650m。河床覆盖层较浅,结构较为密实,厚度4.7~22.3m。据钻孔揭示,河床谷底岩面起伏变化不大,河床覆盖层中不存在连续分布的黏性土、砂土和粉细砂层,局部地段分布有厚度小于0.40m的砂层透镜体。
左岸岸坡类型为折线形,高程2710.00~2830.00m地形坡度50°左右,该段仅坡脚堆积少量崩坡积物,其余地段基岩裸露;右岸岸坡类型为凸形坡,高程2710.00~2960.00m地形坡度50°~55°,坡面零星分布崩坡积物;高程2960.00m以上地形较缓,地形坡度仅25°左右,坡体表层被崩坡积物覆盖。
两岸坝基岩石为人公组(O1r)第二、三、四段砂、板岩。左岸人公组第三段(O1r3)基岩有10~47m厚的强风化,右岸基岩风化较轻,仅为弱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