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水文、泥沙及气象
1.3.1 水文气象条件
木里河又名理塘河,系雅砻江中游右岸的最大支流小金河的主源,发源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以北的沙鲁里山脉,其上游又名无量河,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经理塘、濯桑、唐央乡、固增、四合乡,至呷姑水文站以下与卧落河汇合后又称小金河,而后折向东北方向,经列瓦、瓜别于洼里附近注入雅砻江,全河集水面积19114km2,其中木里河集水面积为9416km2。木里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42m3/s,年径流量44.8亿m3,为四川省中型河流中径流量较大的河流之一。
工程区无气象站,根据木里县气象站(高程2666.60m)1961—2007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为12.4℃,极端最高气温34.1℃(1983年7月3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0.6℃(1982年12月31日)。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832.0mm,最大一日降水量77.4mm,多年平均年蒸发量2052.6mm(20cm蒸发皿观测值),多年平均相对湿度57%,最小相对湿度接近于0,多发生在春季。多年平均风速1.8m/s,最大积雪深度13.0cm。木里县气象站气象要素统计见表1.2。
表1.2 木里县气象站(1961—2007年)气象特征值表
木里河径流主要来源于降雨,其次是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径流的年内分配与降雨的年内分配基本一致,每年4月开始径流随着降雨增大而增大,6—7月水量最丰,8月相对较小,9—10月次丰,11月以后降水大为减少,径流开始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稳定退水至次年3月。
卡基娃电站采用濯桑和呷姑水文站的径流成果按面积线性内插,计算其径流设计成果见表1.3。
表1.3 卡基娃电站径流设计成果表
卡基娃电站设计洪水成果表见表1.4。
表1.4 卡基娃电站设计洪水成果表
卡基娃水电站坝、厂址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见表1.5。
表1.5 卡基娃水电站坝、厂址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表
卡基娃水电站则窝沟、瓦朗沟设计洪水成果见表1.6。
表1.6 则窝沟和瓦郎沟设计洪水成果表
1.3.2 流域产沙概况
木里河发源于理塘县境内,在木里县与卧落河汇合后又称小金河,木里河流域集水面积9416km2。木里河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著名的横断山脉东部,地势由北向南倾斜,为高山深切割区,河流强烈侵蚀下切,属高山峡谷地貌,域内支沟较多但规模较小,且基本对称分布于河流两岸。
该流域的河流泥沙主要来自流域地表冲蚀、支沟冲刷、滑坡及河床补给。由于流域上下游地质地貌特点及人类活动的差异,其产沙状况又有较大不同。
理塘县以上,地处高原区,海拔在3000.00m以上,地势高亢,多呈波状的浅丘。河谷宽坦,水流平缓,区内主要为草地。气候寒冷干旱,降水量小,雨强不大。该区内地广人稀,以从事牧业为主,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较小,水土流失较轻。
理塘县以下至木里河河口,河流进入山原高山峡谷区,地势由高原地貌向高山过渡,河谷由宽渐窄,河流深切、谷坡陡峻,多呈不规则V字形。沿河以冲积堆积为主,两岸缓坡地带以坡、残积堆积为主,部分地带有崩坡堆积,洪积堆积零星分布于各支沟沟口。该区域内无大型泥石流沟,仅有小规模的泥石流沟较发育。河谷两岸及支沟内有原始森林分布,农耕地较少,植被条件相对较好,加之暴雨强度不大,水土流失不严重。
木里河河口以下(含卧落河),该区域内沟壑纵横,分布较广,山坡仅分布有稀疏的人工播种林,地表植被条件较差,地表风化严重。土壤多为褐红土类,粒径细,结构较为松散,暴雨对其侵蚀能力较强,加之本区域内开荒、修路等人类破坏活动较多,水土流失相对较严重,是流域的主要产沙区。据列瓦站实测资料,多年平均输沙模数612t/(km2·a),多年平均含沙量1150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