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理论与实践文集(第二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大禹文化因水而生,其科学与献身精神成为中国水文化的精魂

自古人类对水就有一种敬畏与崇拜,不论是西方神学里的诺亚方舟,还是东方古国的《山海经》;不论是西方第一个哲人泰勒士的“水是万物的始基”,还是老子《道德经》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无不阐释水生万物的哲学观念。水给人类带来饮用、灌溉、舟楫等利益与便利,让人们“水图腾”的同时,又以其势不可挡、无孔不入的力量,让人类为之惊叹、对之敬畏并与之搏斗。由此,产生了以大禹为代表的英雄与传说,发展成一种特有的水文化,并伴随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

(一)大禹治水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传说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禹新婚不久,为治水四处奔波,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的行为,被后人推崇为一种精神,上升为一种文化,至今仍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大禹治水既是水利中的文化,又是文化中的水利。水利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末期《吕氏春秋》的《孝行览·慎人》,但其中“水利”一词指捕鱼之利。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河渠书》出现“水利”一词开始具有防洪、灌溉、航运等含义。1933年,中国水利工程学会第三届年会的决议中指出:“水利范围应包括防洪、排水、灌溉、水力、水道、给水、污渠、港工八种工程在内。”目前,水利的含义又有了扩展,水利还应包括水土保持、环境水利、水利渔业等工程及水资源调度管理、水行政管理等非工程内容。因此水利的定义概括为:采用各种工程措施或非工程措施,对自然界的水(如河流、湖泊、海洋以及地下水)进行控制、调节、治导、开发、管理和保护,以减轻和免除水旱灾害,满足人类生活与工业生产用水需要。

(二)从大禹治水到现代和谐水利

在形容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最佳状态时,中国有句古话叫“天人合一”。今天,从水利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上来解读这个词,就是只有尊重客观规律的发展,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真正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进而产生和谐水环境。大禹遵循自然规律,通过开渠排水、疏通河道,减少水患灾害。这种在根治水患中“堵”与“疏”相结合的做法,体现了科学辩证的哲学思想。其治水思路与策略对后世产生了长久的历史影响。

宜都水利事业发展处处体现大禹治水的思想。过去,人们每遇江河泛滥、山洪暴发,都迷信的认为是“行龙走蛟”,祈祷“龙神善过”,借以免灾。民间如此,官府亦然,根本谈不上科学治水,更无水利事业可言。翻开《宜都县志》,1498—1948年,有文字记载的水灾就有53次,其中30次使宜都顿成泽国,庐舍倒塌,人畜漂流,一派凄凉。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战胜洪涝灾害,采取国家投资、以工代赈、民办乡助等办法,领导人民整险护岸,对沿江堤垸逐年加固培厚,改造和新建堤垸,大兴排涝、调蓄工程,有效防御了历次洪涝水患。为使治水科学规范化,1951年4月,政府成立了水利局和防汛指挥部,开展防汛抗旱和水利建设。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宜都市委市政府围绕和谐可持续发展水利目标,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加强水利建设,在灌区改造、渠道建设、节水灌溉、饮水安全、水库除险、堤防整治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荣获全国水利改革试点县市、全国饮水安全示范试点县市、全国节水灌溉试点县市、全国水资源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水权改革试点县市等多项荣誉。

(三)大禹文化衍生宜都地域文化

大禹文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治水方略上,还对地方人文精神产生重要影响。宜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面积1357平方千米,人口近40万人。这里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7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了农牧渔猎生产。春秋时期归楚地,西汉置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宜都地名,取“宜于建都”之意。市府陆城因东吴大将陆逊在此筑城得名,三国时期著名的“夷陵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大诗人李白在此留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诗句,不仅形象地概括了这里的地貌特征,也将山水文化融入其中。

大禹文化对宜都人文影响是巨大的。晚清时期这里诞生了一位科学巨匠杨守敬,是他把我国水利与地理文化推向一个新的科学高度,长江三峡称谓即由杨守敬先生名之,其科学巨著《水经注疏》被近现代学界,甚至包括毛泽东在内的政治家所推崇。杨守敬的科学研究十分广泛,包括历史地理学、金石学家、目录版本学、书法艺术、藏书,有83种著作传世,驰名中外。特别是他用毕生的精力和学识,运用金石考古等多种方法研究《水经》《水经注》,历经四五十年,集我国千百年来水经研究之大成,撰有《水经注疏》、编绘有《历代舆地沿革图》《水经注图》等,总结前人得失,赋予《水经注》新生命。

如今人们提到宜都,就会想到这是一座两江交汇、依山傍水的美丽古城;提到宜都名人,就会想到杨守敬。这种人文历史与水文化的符号,拥有鲜明的地域色彩,这种外柔内刚的文化品格、刚柔并济的文化精髓、精巧细腻的文化品位,使这里的人们追求勤劳、精巧、柔韧、秩序的价值取向。杨守敬的科学成果,无疑是大禹精神的一种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