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禹文化推进地方经济发展
以大禹精神为核心的水文化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软实力”。宜都市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上距三峡大坝60公里,下游是“两广熟,天下足”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素有“楚蜀咽喉”和“三峡门城”称誉。特殊的水环境,使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水的精神激励这里的人们,这不仅是一种地理概念,也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经济发展的信号。
(一)大禹精神促进宜都地方经济
一个地方经济的迅猛发展,必须有丰富的水资源为支撑,而现代经济与文明社会发展,又推动水文化和谐进步。大禹精神在这个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特有的文化,为宜都工农业经济提供良好的水利与人文环境。
宜都水能资源丰裕,纵横交错的河流上,水电站星罗棋布,以高坝洲为代表的20多座大小水电站与长江三峡、葛洲坝、隔河岩等大型水电站融为一体,构成中国水电能源中心。境内两个22万伏、8个11万伏变电站和三峡右岸50万伏直流输电工程为工农业生产输送源源不断的电能。由于地处长江,清江交汇处,运输成本低廉,湖北宜化集团、兴发集团、华新水泥、深圳东阳光等一些国内外知名企业把宜都视为发展宝地,在此投资创业,构成了科技含量高,市场规模大,发展后劲足的现代宜都工业体系。宜都是国家油菜基地之一。盛产的柑橘销往全国各地。宜红功夫茶畅销欧洲市场,天然富锌茶、松云有机茶进入全省优质名茶行列。清江是我国水体环境最好的河流之一,宜都人在这片黄金水域上,有规划地开展无公害水产品养殖,鲟鱼产业成为世界最大的鱼子酱生产基地。2014年,宜都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排名连年位居全省前三甲。
(二)大禹文化丰富宜都旅游文化
以大禹精神为内涵的水文化还形成宜都特有的地理文化。这里的奥陶纪石林错落有致、姿态各异,被海内外学者称之为“地球运动的天然博物馆”。这里还有被地质学家誉为“巴楚第一奇洞”的古潮音洞。这里民俗文化独特,有中国谜语第一村青林寺,有古调南腔的宜都邦鼓,有令人捧腹的民间故事,有动人心弦的跳丧、哭嫁土家风俗,有农家十大碗、清江鱼糕等特色饮食,无不让人陶醉其中。
(三)大禹文化促进宜都城市发展
在长江、清江两条大河的哺育下,宜都的城市建设处处折射着大禹文化带来的光彩和魅力。天蓝、地绿、水清、人和是宜都人追求的目标,这里没有大城市的喧嚣,有的是整洁和宁静,无论南来北往的商贾,或是到此旅游的过客,都会为它的雅致和靓丽所倾倒。这座被长江、清江拥抱的花园城市,有着安全牢固的防洪大堤,为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安全的水环境保障。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绿化覆盖率,使这座城市充满了绿色和新鲜的空气。现代化的净水设施为人们提供洁净卫生的生活用水。即便在广大农村,农民也都住上了新颖别致的楼房,用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安全环保的沼气,处处彰显这座城市的文明与进步。
(四)大禹文化是宜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象征
宜都地处长江、清江边,具有“河居”特点,被人们称为“两江明珠”。水对于宜都的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水是宜都人立足生存的根基。宜都人对长江、清江、渔洋河有着特殊的感情,并称之为“母亲河”。水是自然的、物质的,文化是社会的、精神的。水与文化一旦相融更具发展意义,注入文化内涵的水极富灵性。纵观宜都城市的河流,不仅磨炼着宜都人民的意志与胆识,也盛载着他们的理想与追求,水是他们活动的舞台、施展的天地。宜都人在改造水的同时,水也影响着人,水孕育和培植了宜都的城市文化。由此这里的人们对大禹精神有一种格外的敬仰之情,对水利事业特别重视,对水利工作者特别羡慕与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