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方是原则,圆是机变
当取则取,当舍则舍
在大千世界中,有许多我们愿意,而且应该做的事。同时,在有些时候、某些情况下,许多事情是我们所必须做的。哪怕是一生只能做一次,哪怕因此而中断了自己的生命,我们都必须不顾一切地勇往直前。这些事大到国难当头为国捐躯,小到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
与此相反,在这个世界中,有许多我们不必,而且不该做的事。同时,在有些时候、有些情况下,有些事情即使刀架在脖子上也不能干。比如,出卖国家或朋友。
自然,在大千世界中,也有许多我们可求也该求的东西,也有许多我们不可求也不该求的东西。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这里做出选择。
1948年,朱自清的胃病越来越重。这天,朱自清正在家里躺着,吴晗来到他家,递给他一份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的宣言书。朱自清看了,不说话,只是颤颤地提起笔,在宣言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不到两个月,朱自清便因病逝世了。
朱自清的胃病,对食品是必须严格选择的,在当时面粉是不可多得的好食品,如果他不签字,别人也能理解,但他还是签了,虽然他的死并不一定仅仅因为这些。我们可以想象,他忍受不了美国面粉的侮辱性,却忍受了病痛的剧烈折磨,这种选择显然是他自己的取向。
亚圣孟子曾说过,不要我所不要的东西,不干我所不干的事。求我所必求,为我所必为;当取则取,当舍则舍,如此而已。我所不要的东西,既包括我们不该要的东西,也包括我们不必要的东西。不该要的东西不要,比如,来路不明的不义之财;不必要的东西也不要,比如,脱离实际的浮名虚荣。不该要不必要的东西,如果要了,人就变成了外物的奴隶,本来受人驱遣被人役使的外物便转而控制了我们自己。更有甚者,贪小利而忘大义,派生出不满的欲壑,长成吞象的蛇心,最终会一个跟头栽进万劫不复的深渊。
相同的道理,不干我所不干的事。干不可以干的事,往往会损害别人,会被千夫所指,会受制裁。即使不受制裁,稍有良知,也会日不安夜不宁,问心有愧;良知即便全失,也免不了担惊受怕,饮食难甘,夜不成寐。干不愿干的事,就必须勉强自己,甚至要强迫自己,不能随心所欲,也无法尽心竭力,虽是举手之劳,也会觉得苦不堪言。事情干不好不说,严重的还会因此扭曲了自己、改变了自己,最终失去了精神的舒展和心灵的自由。
话又说回来,不要自己不要的东西,不干自己不干的事,说着容易,真正做起来其实很难。比如,现在有人正巴巴地送了礼来,要还是不要,就可能十分地伤神费心。这里,不但有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取舍,同时还有人情面子、人际关系的考虑。说到底,我们都是凡人,是凡人就难以超凡入圣。
虽然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因而所追求的目标和理想也不尽相同,但是,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程度的做人原则。
做人的原则应该是多方面的。比如,说对待学习、生活、工作等,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原则,也就是说有个做人做事的底线,会有所为有所不为,懂得哪些事应该努力去做好,哪些事可以做,而哪些事是绝对不能做的。
做人不能没有原则。没有了做人的原则,也就没有了衡量对与错的尺度,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那么,就很容易走入歧途,因为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时时事事都要受到社会公认的法律和道德等准则的约束,不可能游离于社会之外。
做人要有原则,但这些原则也是与时俱进的。社会在不断发展,观念在不断更新,需求也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法律和道德等准则会有所不同,这个时期这样做可能是对的,而同样的做法放在另一个时期就是错的,甚至是违法的。那么,做人的原则也要随着变化着的社会而不断调整。
做人要有原则,但还应当考虑到原则与发展的关系。有时候,做人的条条框框太多,并且养成了固有的行为习惯,则可能会束缚人的思维,让人失去开拓创新的精神,甚至思想僵化,很难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社会环境。因此,人们在遵守做人的原则的同时,还要随时做出适当调整,使自己的做人原则时刻能够适合现时代的要求,不要让原则束缚和禁锢自己的思想。
这里的关键,只怕还在于我们自身。一句话,当取则取,当舍则舍。只要来得正,黄金美玉不嫌重;来路不正,一瓢一饮也不轻。
做人要真诚,做事要精明
地基愈厚,愈能负重;河床愈厚,愈能纳深;人性愈厚,愈能受重。大地不厚,承不了山川海岳,人心不厚,就得不到道义情谊。因此,做人要厚道,要真诚。做人没有一点真诚,就成了一个老滑头,无论做什么事都让人感到虚假。
小李单位有个同事,模样忠厚老实,长得特别有“欺骗性”,不管谁看到他,都觉得这个小伙子很实在,一脸善相。所以,他刚进政府做文职工作的时候,跟同事相处得很好,聊得也投机。
大家一高兴,几个同事凑了点钱,就给他举行了一次欢迎宴。在酒宴上,年轻人豪爽地连干数杯,在感谢众人美意的同时,许下承诺:“第一个月的薪水发下来之后,我一定请诸位去省城最好的饭店大吃一顿。”众人也都竖起大拇指,说他前途一定光明。
两个月很快过去,薪水都发了两次,同事们数次对他进行暗示,这位年轻人充耳不闻,当初答应的还请一事,早就抛到脑后了。在他看来,原来的承诺不过是随口应酬的客套话而已,不足挂齿。但是在别人眼中,问题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初来乍到就一点不真诚,竟敢玩虚的、说话不算数!同事们黑了脸,认定这小子是个大滑头,就开始整他,总是把最累最烦心的工作给他做。
做人不真诚,总是华而不实,朋友就会疏远你。时间久了你会被贴上“骗子”的标签。事实就是这样,真诚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最重要的一项品质。但是,如果一个人固执呆板,处世不懂得变通,同样会到处撞墙。如果不懂灵活变通,也会像一个没有生命的木头人,无论做任何事都会处处碰壁。开车需要拐弯,为人处世同样需要转动方向盘。
有位推销员跟某老板约好了,坐了5个小时的车去向他推销公司的产品。到了目的地,老板的秘书把他拦住了,说老板有事出去了,今天没办法见面。这名推销员眼珠一转,抬起一脚就把门踹开了,老板果然就坐在里面,见他踹门,站起来吼道:“你怎么这样?”推销员也生气地瞪着眼,说:“我坐了5个小时的车来跟你谈生意,帮你挣钱,你却这么拒绝我,难道平时你就用这种态度对待自己的客户吗?”老板哈哈大笑,立刻变得友好起来,说:“不错,跟我对脾气。”两个人坐下促膝长谈,很快就谈妥了合同。
全世界没有一本销售教材会让人伸脚把客户的门踹开,他不但这么做了,还成功地搞定了一宗大生意。因为他知道,销售的虽然是商品,但归根结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他在来之前,仔细查看了这位老板的资料,发现他是一个江湖气很足的人,讲义气,不按规矩出牌。所以,当秘书拒绝他入内时,他马上就明白,这可能是老板有意试探他。于是他调整策略,破门而入,果然大对老板胃口。
如果一个人不懂变通,那就是一个呆子。我们都知道刻舟求剑的故事,这就是一个学富五车的人不懂变通的活例子。船已经走了,那个所刻下的印记自然也变化了,靠这样的一味的定势思想又怎么能够找到自己的宝剑?同样的道理,我们如果不懂变通就会变得迂腐不堪,如同没有生命的雕像和傀儡,为人处世的时候就会不得要领,做出让人哭笑不得的傻事来!
虽然处世需要变通,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丢掉自己的原则,否则就成了随风而动的墙头草。或许刚开始给人一种聪明伶俐的好印象,但决不会长久。太滑头了让人讨厌,太死板了也没人喜欢。针对不同的人与事,善用变通之法。比如一群人坐在一起聊天,富有幽默感、擅长调动气氛的人,总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你严肃得像一个领导,字字讲究、枯燥无味,大家都会对你敬而远之。
大地不厚,承不了山川海岳,人心不厚,就得不到道义情谊。厚道就是要心地单纯,化复杂人生为简单处世;厚道就是要心胸宽广,化恩怨干戈为真情玉帛。厚道就是要心存善良,宁可人负我,绝不我负人;厚道就是要心向美好,为人少栽刺,处世多栽花。厚道乃做人之本,精明乃成事之道。
计划赶不上变化
工作中没有一成不变的计划,生活也是一样。所以,让这些计划变得更加灵活些吧,然后一些美妙的事情就开始发生——你会觉得轻松了许多。
1919年,希尔顿来到了当时因发现石油而兴盛的得克萨斯州,那里云集着大批来发石油财的冒险家。仿佛得州似乎遍地都是黄金。这时,希尔顿迫不及待地想以买进卖出银行而致富,他连续跑了两个城镇,问了十几家银行,回答都是不卖。他碰了一鼻子灰,却并未因此气馁,他又来到第三个城镇——锡斯科。
锡斯科这片热情的土地拥抱了希尔顿。他刚下火车,走进当地第一家银行,一问,就被告知它正待出售。卖主不住这儿,要价是7.5万美元。希尔顿知道这价格一点也不高。他立即给卖主发了份电报,愿按其要价买进这家银行。
然而,没过多久,卖主在回电中却将售价涨至8万美元。希尔顿气得火冒三丈,当即决定彻底放弃当银行家的念头。他后来回忆道:“就这样,那封回电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
在碰壁之后,希尔顿余怒未消地来到马路对面的一家名为“莫布利”的旅馆准备投宿,谁知客已经满了。看到一个先生在清理、驱赶人群,他忽然灵机一动地问:“你是这家旅馆的老板吗?”对方却诉起苦来:“是的。我赚不到什么钱,不如抽资金到油田去赚更多的钱。”“你的意思是,”希尔顿心中猛地一喜,压抑住自己的兴奋,故意慢条斯理地问,“这家旅馆准备出售?”
“任何人出5万美元,今晚就可以拥有这儿的一切。”
3个小时后,希尔顿在仔细查阅了莫布利旅馆账簿的基础上,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卖主最后同意以4万美元出售。这以后,希尔顿立即四处筹借现金,终于在期限截止前几分钟将钱全部送到。莫布利旅馆易了主,希尔顿干起了旅馆业。他随即给母亲打电报报喜:“新世界已经找到,锡斯科可谓水深港阔,第一艘大船已在此下水。”
当天晚上,莫布利旅馆全部客满,连希尔顿的床也让给客人住下了。他只好睡在办公室里。就这样,希尔顿开始了他旅馆大王的第一页。
看起来好似阴差阳错,实则凸显出希尔顿灵活机变的头脑和圆融的处世态度。
人生的旅程是一个不断变幻的景观,向前跨进,就会看到不同的风景,因此,我们要顺利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必须随时随地检视自己的选择是否有偏差,合理调整目标,放弃无谓的固执,轻松抵达目的地。
别为“计划赶不上变化”苦恼,学会变通,你会发现那些苦恼其实是机会。
一天,公司一名仓库保管员上顶楼大房间里去取东西。
他打开门一看,只见密密麻麻的一大群鸽子停在这间房里,到处是鸽子粪、羽毛。这名保管员想把鸽子轰出去,可是又怕弄乱了仓库,于是就把这件事汇报给了总经理。总经理一听,也想不出可以妥善处理掉鸽子的办法,正在一片沉默之时,一个主意涌上了总经理心头,既然解决不掉,何不去加以利用呢?
于是他们立即打电话给动物保护委员会,请他们迅速派人前来协助处理这件有关保护动物的“大事”。
动物保护委员会也从未听说过如此稀奇的事,立即派人带上工具前往大楼捕捉鸽子。
与此同时,公司又电告各大小电台、报纸等媒体,说在本公司总部大楼发生了一件以前从未发生过的有趣而又有重大意义的捕捉鸽子“事件”。报社、电台等新闻机构纷纷派出记者现场采访和报道。
在房间里为什么会聚集这么多的鸽子?难道这是动物世界的神秘现象?这些疑问吸引着众多的市民,他们都想了解这一事件的情况。
这家公司把这件事演变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话资料。人们每天都收看收听有关的新闻报道,每天都在议论。
从捕捉第一只鸽子起,到最后一只鸽子落网,花了3天时间,各新闻媒介也对捕捉鸽子的事件进行了连续报道。到最后一天,他们还别出心裁地搞了一个盛大而隆重的“鸽子放生活动”,邀请了许多人参加。电台以直播的形式报道了这一事件。影响之大可想而知,这家公司也迅速知名。
他们还在公司内部成立了一个动物保护协会分会,深化公司这次事件所获得的影响。他们还制造了纪念章,以纪念这次奇特事件。许多动物爱好者争相收藏,他们知道这种纪念章很有收藏价值,将来一定会增值。这些都扩大了这家公司的影响。
恪守计划的人,是不懂变通的。所以,即使有鸽子飞到了他的眼前,他也不会抓住机遇。而懂得变化的人,才能利用这次机会给自己宣传造势,让自己从中获利。
所以,在生活里,不要总是死守你的计划,有时候适当的变通,将会给你带来更好的收益。
以己变应万变
圆,是圆融,是变通,是灵活处世,是人们在受到常规经验的束缚下勇于突破,勇于改变,而求得发展。所以,它的本质是以万变应不变,在改变中求发展。
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会完全按照我们的主观意志发展变化。我们要获得成功,就要首先去认识事情的性质和特点,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思路和行为方式。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顺应事物变化的同时,驾驭变化。
动物学家们在做青蛙与蜥蜴的比较实验时发现:青蛙在捕食时,四平八稳、目不斜视、呆若木鸡,直到有小虫子自动飞到它的嘴边时,才猛地伸出舌头,粘住飞虫吃下去。之后,它又开始那目不斜视的等待。看得出来,青蛙是在“等饭吃”。而蜥蜴则完全不同,它们整天奔忙在私人住宅区、老式办公楼、蓄水池边等地方,四处游荡搜寻猎物。一旦发现目标,它们就会狂奔猛追,直到吃到嘴里为止。吃完后,它们在略事休息,喝口水后,就整装待发,又去“找饭吃”了。
我们不妨将青蛙与蜥蜴的捕食方法当做两种不同的处世风格。青蛙的捕食方法也有可能会吃饱,但它对环境的依赖性过高,不能对随时变化的环境做出迅速的反应,池塘一旦干涸了,青蛙也就消失了;而蜥蜴的方法却很灵活,它们能够快速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所以,即使这一片池塘干涸了,蜥蜴仍能够活跃在另外一个池塘边。
我们生活的社会瞬息万变,别人在变,自己不变,自己就会成为别人的垫脚石;环境在变,自己不变,最后只能惨遭淘汰。
推销员戴尔做了一年半的业务,看到许多比他后进公司的人都晋升了,而且薪水也比他高许多,他百思不得其解。想想自己来了这么长时间了,客户也没少联系,可就是没有大的订单让他在业务上有所起色。
有一天,戴尔像往常一样下班就打开电视若无其事地看起来,突然有一个名为“如何使生命增值”的专家专题采访栏目引起了他的关注。
心理学专家回答记者说:“我们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完全可以把握生命的深度!其实每个人都拥有超出自己想象10倍以上的力量。要使生命增值,唯一的方法就是在职业领域中努力地追求卓越!”
戴尔听完这段话后,决定从此刻做出改变。他立即关掉电视,拿出纸和笔,严格地制订了半年内的工作计划,并落实到每一天的工作中……
两个月后,戴尔的业绩明显大增,9个月后,他已为公司赚取了2500万美元的利润,年底他当上了公司的销售总监。
如今戴尔已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他每次培训员工时,都不忘说:“我相信你们会一天比一天更优秀,只要你决心做出改变!”于是员工信心倍增,公司的利润也飞速增长。
“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由改变自己而改变命运。”戴尔用自己的行动印证了这句话,那就是:有些时候,面对一些棘手的问题,应该迫切改变的或许不是环境,而是我们自己。换句话说就是:有些时候,我们不是找不到方法去解决问题,而是在问题面前,我们没有真正地做出努力。相信在完善自己的同时,我们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环境的变化,虽然对一个人的命运有直接影响,但是,任何一个环境,都有可供发展的机会,紧紧抓住这些机会,好好利用这些机会,不断随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观念,就有可能在社会竞争的舞台上开辟出一片新天地,站稳脚跟。所以,每个人在经营的过程中,必须有中途应变的准备,这是市场环境下的生存之本,也是强者的生存之本。
改变自己,然后才能改变命运。有时候,迫切应该改变的或许不是环境,而是我们自己。不学会去变,或者没有能力去变,终将被社会淘汰。所以,做一切事、解决一切问题,我们都必须随着客观事情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这样才能为自己提供更多的生存机会。
因事而变,人生不败
一棵小草,在风势来临时,要么折断,要么弯曲。只有因事而变,随风而动,看似柔弱,实则坚韧,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总是处于不败的状态。
清末民初,被人称为三朝元老的徐世昌在慈禧掌权时,曾做过军机大臣;载沣当政时,做过邮传尚书;袁世凯任总统时,做过国务总理;段祺瑞执政时,做过总统。为什么他能屹立不倒、一直得势呢?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一派是皖系,以段祺瑞为首;一派是直系,以冯国璋为首。徐世昌则不属于任何一个派系。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黎元洪下台,冯国璋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任政府总理。
冯、段二人貌合神离,双方谁也不买谁的账,段祺瑞把持着政府,掌握实权,据此就想把冯国璋当做他操控的机器。可是冯国璋不听他的,处处拆段祺瑞的台。
段祺瑞对南方用兵,想统一天下,派皖系军人傅良佐入主湘中,而冯国璋则指示直系军队不战而退,使皖系军队失利。
冯国璋与段祺瑞之间的关系日趋恶化,梁士怡请徐世昌出面调解,徐世昌说:“往昔府院明争,我能解;今乃暗斗,我没办法,做不到。”他不想得罪任何一方。
南北双方再战,北洋军直系的后起之秀吴佩孚一路取胜,一直打到衡阳。但不久,吴佩孚就通电主和,公开攻击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实亡国之政策”。
为了倒冯,段祺瑞表示要与冯国璋同时下野,这样给冯国璋一个面子。正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时,徐世昌却当选为“中华民国总统”。
有人说这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有人说徐世昌的总统是捡来的。但不管怎么说,他终归是总统。
徐世昌做官时间长,对上层的钩心斗角了解最深。所以他做官尽量避免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对官员们能保则保,能帮则帮,是个“大好人”。
后来,徐世昌见上层斗争太激烈,难以应付,就请调东北三省总督,远离了北洋政府激烈斗争的漩涡。
做人也一样,尽管很多时候我们想要保持自己的个性,不想被环境所左右,可是大局势已经摆在那里了,如果你还不懂得应变,失败就会在不远处等着你了。与其这样被动变化,倒不如在看清事情发展的方向的时候,主动改变自己,让自己因时而动,因事而动,最终立于不败之地。
用灵活手段达到目的
李宗吾说过这样一件事:“我父亲怕工人起晚了,耽搁工作,而每晨呼之起,又觉得讨厌,他就把堂屋门做得很坚实,见窗上现白色,再开启房门一看,天果然亮了,即把堂屋门砰的一声打开,工人即惊醒。”
方圆处世学告诉我们,人们在处理事情时需要一定的灵活性,其手法也要高明。运用灵活的手段,善于变通、迂回应变,能够排除自己举措触及各种人际关系后所产生的负效,因此也往往能够更快、更直接地达到自己的目标。
明朝清官海瑞一生清廉,正直不阿,深得百姓爱戴,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不通世事。海瑞曾在淳安县做知县,当时,朝中大奸臣严嵩大权在握,横行天下。严嵩的干儿子鄢懋卿是严嵩最忠实的走狗和最凶恶的爪牙。鄢懋卿经常借巡察之机大肆铺张,明目张胆地敲诈勒索当地官员,单在扬州一地前后就搜刮到几百万两银子。不过,尽管骄奢淫逸,但他还是会经常做一些勤俭朴素的表面文章,为自己装装门面。
一次,在经过包括淳安县在内的严州府地界时,鄢懋卿照例表面上明文告示各县,宣称自己生性简朴,令各地官员都要俭朴节约,不要过分奢华。海瑞当然知道鄢懋卿卑鄙无耻、贪得无厌,也知道他那些用来欺世盗名的花言巧语只不过是表面功夫。不过,他决不会像其他官吏一样对他毕恭毕敬,大肆迎接。可是,毕竟鄢懋卿是严嵩的干儿子,硬碰硬自然不行。于是,海瑞派人到各地探听鄢懋卿到各地搜刮的钱财,以及各地为了迎接他所花费的财物。然后将各项费用详细列出,报告给鄢懋卿,并说:“大人每到一地,各地官员无不借机大肆铺张以逢迎大人,这显然不符合大人向来简朴节俭、不喜逢迎的作风。现在大人就要驾临我县,我们深感为难,如照大人通知上所说的节俭办事,恐获简慢之罪;如像各地官员一样大肆招待,又只怕违背了大人体恤百姓的本意。请大人示下,我们该如何是好?”
鄢懋卿见了海瑞的报告,知道他这是有意和自己过不去,心里恨得咬牙切齿,但他知道海瑞清正廉明,弄不好自己难以下台,只好在海瑞的报告上愤愤批复说:“当然照正式通知办事。”后来,鄢懋卿怕自讨没趣,干脆绕道而行,没有进入严州地界。
又有一次,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公子路过淳安。由于负责招待的驿吏招待得不好,胡公子大发雷霆,把驿吏倒吊了起来。海瑞接到报告,说:“过去胡总督按察巡部,命令所路过的地方不要供应太铺张。现在这个人行装丰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儿子。”于是他将胡公子扣押,从他的行囊之中搜出了数千两银子,都没收入官库。接着,海瑞再派人报告胡总督,说有人冒充他的儿子,请示应该如何发落。结果弄得胡宗宪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海瑞是历史上有名的大清官,生性耿直,他给人们的印象是迂腐、头脑简单。不过,他对付鄢懋卿和胡公子的办法,倒也算是领悟了方圆之术的精神,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弘扬正义的作用。
取巧不投机,圆融走捷径
懂得圆融的人是思路异常灵活的一群人,他们能够以敏锐的思维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寻找更好的方法来获得最佳结果。所以,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懂得圆融的人通常会比因循守旧的人更能找到做事的捷径,以较少的代价获得更大的成功。
彼得来这家快餐店工作的时间不长,却很快拿到了最高的薪金。对于这种“不公平”的分配,其他人提出了异议。面对周围人的牢骚与不解,老板让他们站在一旁,看看彼得是如何完成服务工作的。
在冷饮柜台前,顾客走过来要一杯麦乳混合饮料。彼得微笑着对顾客说:“先生,您愿意在饮料中加入1个还是2个鸡蛋呢?”顾客说:“哦,1个就够了。”
这样快餐店就多卖出1个鸡蛋,在麦乳饮料中加1个鸡蛋通常是要额外收钱的。而其他人一般会问:“您愿意在饮料中加鸡蛋吗?”顾客一般会回答“不用,谢谢。”
看完彼得的服务过程,其他人恍然大悟。
彼得是一个懂得圆融的人,他的成功在于其做事讲究方法和策略,让顾客无论怎样选择,他都至少会卖出一个鸡蛋。所以,他在销售上的成绩,自然要比别人好很多。
圆融的人,往往能够突破思维定式,及时地转换脑筋,以达到最好的效果。但是,他们的圆融,并不是建立在没有道德约束的前提之下的,他们寻找到的捷径,势必是正当的,而非投机取巧,损害他人的利益。
一个年轻的经理带了些未完成的工作回家处理,为第二天的一个重要会议做准备。他5岁的儿子每隔几分钟就跑过去打断一下他的思路。
几次之后,他看见了一张有世界地图的晚报,于是他把地图拿过来撕成几片,让他的儿子把地图重拼起来。他以为这样能使那小家伙忙上一阵子,借此他能完成工作。没想到3分钟后,儿子又跑过来兴奋地告诉他已经拼好了,这个经理十分吃惊,问儿子怎么能拼得这么快。小家伙说:“图的背面有一个人,我只要把它翻过来,人拼好了,地图就拼好了。”
按照经理的想法,拼一个地图是要费很长时间的,可是儿子因为懂得变通,换了一个角度,也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任务了。他的做法就是做事的一种圆融。
圆融的工作方法可以提高效率,善于用圆融变通的思路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是一个人决胜的根本。
一个咖啡店老板利用人的视觉对颜色产生的误差,减少了咖啡用量,增加了利润。
他给30多位朋友每人4杯浓度完全相同的咖啡,但盛咖啡的杯子的颜色分别为咖啡色、红色、青色和黄色。结果朋友们对完全相同的咖啡的评价不同,他们认为青色杯子中的咖啡“太淡”;黄色杯子中的咖啡“不浓,正好”;咖啡色杯子以及红色杯子中的咖啡“太浓”,而且认为红色杯子中的咖啡“太浓”的占90%。于是老板依据此结果,将其店中的杯子一律改为红色,既大大减少了咖啡用量,又给顾客留下了极好的印象。结果顾客越来越多,生意随之愈加红火。
取巧不是投机倒把,而是用最少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收益,这就是变通的妙处所在。
比别人更快、更吸引眼球、更投其所好……这些看起来不“老实”,不循常规的“小聪明”,其中却隐藏着变通的大智慧。善于在问题面前走捷径的人,一定能比只知拉车、不懂看路的人获取更大的成功。
人生修行课
做人要有原则,关键在于我们自身。当取则取,当舍则舍。只要来得正,黄金美玉不嫌重;来路不正,一瓢一饮也不轻。
真诚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最重要的一项品质。但是,如果一个人固执呆板,处世不懂得变通,同样会到处撞墙。开车需要拐弯,为人处世同样需要转动方向盘。
处理事情需要一定的灵活性,手法也要高明。运用灵活的手段,善于变通、迂回应变,能够排除自己触及各种人际关系后所产生的负效,因此也往往能够更快、更直接地达到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