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天降英雄
第一节 商人谋国
说到秦始皇,总是要提到另外一个人,一个中国历史上最著名、最成功的大商人,这个人就是大名赫赫的吕不韦。
吕不韦天才地策划了或许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创意的商业计划,并获得了完全的成功,经营的项目竟然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大秦帝国”。
秦始皇是秦庄襄王的儿子。秦庄襄王原名异人,是秦昭王的孙子、秦孝文王的儿子。他当初作为秦国的质子,被送往赵国当人质。一个无足轻重、本来是毫无希望登上秦国王位的质子,在吕不韦的天才经营下,变成王位的继承人,最终登上王位。
“质子”,即人质。当时各国战乱,弱国为了取得强国的信任就派人质到强国作为抵押,多为王子或世子,故称为质子。有时强国为了取得弱国的服从和支持,也遣子为质。异人被送往赵国当人质,就属于这种情况。
当时秦昭王还在位,秦孝文王还只是太子而已,被称为安国君。安国君的妻妾很多,有子20余人,异人排行居中。异人的母亲不受宠,在安国君的众多儿子中,异人无足轻重,因此才会被送到赵国当人质。
异人到了赵国以后,秦国的政客无人再关心这个客居赵国的公子。后来秦国违背盟约,数次和赵国交战,异人受到牵连,不仅得不到正当的礼遇,还遭到憎恨和奚落。同时,秦国给他的资助也很少,异人生活得非常窘困清贫,过着受人冷落、遭人白眼的生活,完全成了一个流落异国他乡的寒酸公子。
吕不韦是异人的贵人;异人也是吕不韦的贵人。
吕不韦原是卫国濮阳人,后来成为阳翟巨商。他非常有经济头脑,专门从事投机生意,通过在各地往来、低买高卖,最终家财万贯、富甲一方。
后来吕不韦来到赵国都城邯郸,偶然见到了贫困落魄的异人,认为他是“奇货可居”,决定利用异人,来谋取比寻常买卖获利大得多的利益。
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吕不韦经常往来于各国都市,对各国政局都很熟悉。他清楚地知道,经商虽可致富甚至获利百倍,但是一个商人,在当时重农轻商的社会,毕竟地位不高。如果他帮助异人成为秦王,虽然投资巨大,而且风险也很大,但是获得的利益却是寻常生意无法比拟的,不仅可以权财两得,还可以光耀门庭,甚至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虽然吕不韦很有头脑,善于谋略,但是要真正把这个颇有创意的想法付诸实践,却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毕竟政治投机不像做生意,生意输了,可以卷土重来;政治上的投资,一旦失败了,就可能把自己的命也搭进去了,甚至会遭到灭族的危险。
帮助异人登上王位,不仅是极大的冒险,也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政治赌博。要敢于做这个决定,不仅需要极具诱惑力的利益上的驱动,还需要强大的心理承受力。
吕不韦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想听取父亲的意见,以证明自己的想法的现实可行性,于是他去同父亲商量。
他问父亲:“种田耕地一年能够获利多少?”
“大约获利十倍吧。”父亲回答。
“那如果投资经营珠宝首饰的买卖呢?”
“最少也能获利百倍,你问这些做什么?”
“儿想再问,如果投资于政治,立君主,定国家,这又能获利多少?”
“那就无法估算了。”父亲回答。
于是,吕不韦把自己想要帮助异人登上秦国王位的想法告诉父亲,说:“立君定国,利大无比,而且可遗传后人,其利润自然无法计算。我决心去结交异人,为他谋取秦国的君位,以使我吕氏家族飞黄腾达。”
吕父感到事关重大,但具有远见卓识的他经过一番仔细考虑以后,认为不妨一试,便叮嘱儿子小心从事。
吕不韦获得了父亲的支持后,终于下定了决心去做这件事情。
于是第二天,吕不韦登门拜访异人,开门见山地对他说:“我能使公子的门庭光大。”异人笑道:“光大我的门庭?还是先光大你自己的门庭吧!”吕不韦郑重其事地说:“公子有所不知,我的门庭要靠您的门庭才能光大。”
异人听了,知道吕不韦话中有话,便请吕不韦到府中就座,与他深谈。
吕不韦说:“秦昭王已经老了,安国君为太子,说不定哪天就会继位成为秦王。我听说安国君的妻妾中,有一位叫华阳夫人的,深受宠爱。虽然她没有儿子,但是要立嫡嗣,非华阳夫人莫属。公子您排行居中,有兄弟20多人。您不受安国君的重视,长期在国外做人质,一旦昭王逝世,安国君被立为秦国国君后,您根本没有与其他兄弟争夺太子之位的希望。”
异人被说中了心事,说道:“是啊。可是我能怎么办呢?”吕不韦说:“我知道公子您客居于此很贫困,没有钱财疏通关系或者结交宾客。不韦虽然也不富有,但我愿意出千金为公子到秦国游说,疏通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他们立您为嫡嗣。”
异人自然非常高兴,叩头拜谢道:“如果您的策谋成功,我果真登上了王位,我愿分秦国的土地与您共享。”
于是吕不韦拿出五百金给异人,作为日常生活和结交宾客之用;又拿出五百金购买珍奇玩物,带着这些东西来到秦国游说。
吕不韦以政治、经济相结合的手段使异人成为整个事件中的一颗“棋子”,一个“砝码”。吕不韦在与异人的谈判中,从心理上抓住异人的想法,并以极具“煽动力”的语言说到异人的痛处;从经济上,吕不韦又以千金作为疏通各方面关系的经费;从政治上,吕不韦给异人指明了依靠华阳夫人来谋取嫡嗣之位的道路。
历史上不乏聪明才智之人,他们常常会有很多好点子,但是缺乏胆识,缺乏行动的勇气和魄力,因此往往不能把好的想法付诸实施。所以,一个人要成大事,不仅要善于思考,善于谋略,更要敢于冒险,敢于行动。否则再好的设想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吕不韦来到秦国,没有直接求见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而是先拜访了华阳夫人的姐姐。吕不韦对她说起了异人的贤惠和聪明,说异人结交诸侯宾客,朋友遍天下,胸怀宽广,抱负远大。并说他身居异国,日夜思念安国君和华阳夫人,常说“华阳夫人就是他异人的天”,往往到深夜还在流泪,不能成眠。最后,吕不韦拜托华阳夫人的姐姐把异人的礼物和问候转呈给华阳夫人。
华阳夫人的姐姐来到华阳夫人的宫中,对华阳夫人转述了异人的情况,又转呈了异人给华阳夫人的厚礼。华阳夫人非常高兴,对异人开始有了好感。
华阳夫人的姐姐对华阳夫人说:“我听说,用美貌侍奉男人的女人,一旦容貌衰老,男人对她的爱也就大大减少了。现在你侍奉太子,虽然深受宠爱,但你没有儿子,所以应该趁你容貌没有衰老时就早定主张,在各位公子中选择一位贤能孝顺的收作自己的儿子,把他立为嫡嗣。这样,夫君在世时你可享有双重尊重,夫君死后你的儿子为王,你也不会失势。如果你不趁自己风华正茂时早拿主意,等到容颜衰老,不受宠爱时再想开口说一句话,还能管用吗?”
“是啊,我也常想这个问题,彻夜不眠,茶饭不香,不知道该怎么办,如今姐姐提醒了我,妹妹终于茅塞顿开。”华阳夫人听后答道。
“如今诸公子中,异人最为贤孝,他自知排行居中,按次序当不上王位继承人,他的母亲又不受宠幸,所以他愿意依附于你,你若能在这个关键时刻把他扶持为继承人,就可终生在秦国得宠了。”华阳夫人的姐姐说。
华阳夫人听了,非常赞同姐姐的说法。
于是,华阳夫人就找了一个机会满脸悲凄地对安国君说:“异人在赵国为人质,非常贤能有才,广交诸侯宾客,朋友很多,和他结交的人都赞誉他才德兼备。”当说到异人日夜思念太子时,华阳夫人满脸流泪道:“臣妾能在后宫受到您的宠幸,是我的福气,不幸的是我没有儿子。异人如此贤能孝顺,我愿收他做我的儿子,并把他立为嫡嗣,这样我也可以有所依靠。”安国君禁不住心爱女人的苦苦相求,最后答应了华阳夫人的请求,并与华阳夫人刻符为信,约定立异人为王位继承人。
紧接着,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给异人送去大批钱财,并请吕不韦辅佐异人。从此,异人名声日盛,誉满诸侯。
吕不韦以攻心术在局势中占据了主动,他以利害相诱,一步步地将华阳夫人也变成了棋局中的一颗棋子,为异人争取了王位继承权。
异人被立为嫡嗣,吕不韦的天才计划就成功了一半。这笔交易的同时还伴随着一个天大的阴谋——就是嬴政的诞生。
第二节 赵姬生政
“千古一帝”秦始皇有着太多的秘密,其中最大、最离奇的秘密竟然是:秦始皇的生身父亲究竟是谁?
对于秦始皇的身世,有一种说法是:他是吕不韦与赵姬的私生子。
就在吕不韦大做政治投机,广交豪绅之时,也没有忘记享受生活。吕不韦从邯郸女子中挑选了一位能歌善舞,姿容美丽的女子作为妻妾。因为这位女子是赵国人,史称赵姬。
然后吕不韦故意邀请异人到自己家里做客,并让赵姬出来献舞、献酒。异人看见赵姬当场就被迷住,趁着酒意就请求吕不韦把赵姬送给他。吕不韦故意装作生气恼怒的样子,把异人吓得满面通红,又羞又愧。其实赵姬此时已经身怀六甲,吕不韦故意装作不情愿的样子对异人说,我与你的关系非同一般,既然你真的非常喜欢赵姬,我也只好忍痛割爱,把她送给公子了。异人大喜,便带着赵姬回家了,但他对赵姬已有身孕的事却毫不知情。
如此看来,秦始皇的生身之父不是异人,即后来的秦庄襄王吕不韦,他不应姓嬴而应姓吕!这就是东汉史学家班固称秦始皇为吕政的原因。
据司马迁在《史记》里的记载,赵姬是怀了身孕以后,吕不韦才用计把她献给异人的。怀胎总有一定常规,“十月怀胎”。未满十月而生,吕不韦是他生父,超过十月而生,异人是他生父。按照这种常规,异人是他的父亲。可是除了常规,还有“大期”和“小期”,问题一下子复杂起来。秦始皇帝虽然“大期”而生,但是又怎么能排除他不是例外,不是吕不韦的儿子呢?
秦始皇到底是异人的儿子,还是吕不韦的儿子,现在史学界仍有争论。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认为“吕不韦献姬”,只是一种传说,不是历史!史学家马非百对司马迁的记载也提出了质疑!而学者荣真则对司马迁的记载积极支持。
秦始皇的“父亲”是异人,还是商人吕不韦?是是非非,难辨假真!但是,无论如何,吕不韦对秦始皇有再造之恩。异人子楚,如果不是经过吕不韦千般妙计、万端谋算,游说、行贿一起用,威胁、利诱齐上阵,说服了华阳夫人,感动了太子安国君,异人这个不在长子之位,母亲失宠,在赵国为质多年被人遗忘的“王孙”,是不可能当上太子并最后成为王位继承人的。
同时,如果不是吕不韦舍尽千金家产,贿赂赵国守城将官,将异人偷偷送出赵国,异人也是难以回到秦国继承王位的。
因此,吕不韦对秦始皇来讲意义重大。没有吕不韦,就没有异人的王位。没有异人的王位,又哪来秦始皇!可以说,没有吕不韦就没有秦始皇!
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赵姬生下一子,这就是嬴政。因他正月出生,故起名为正,一作政。赵姬生子以后,异人将其立为夫人。
嬴政恰恰生在秦赵两次大战的间隙。这年正月,时值两国讲和息兵。但和平关系仅维持了数月,同年九月秦兵进攻邯郸,次年九月将邯郸包围起来。秦昭王五十年,秦将王(龉奇)指挥重兵发起强攻,邯郸危在旦夕。情急之中,赵国打算杀死异人。异人得到消息,与吕不韦商讨对策。吕不韦向防守官吏行贿六百金,助异人逃出邯郸城,投奔秦军,最后返回了秦国。赵国又打算杀死赵姬母子,由于赵姬是邯郸富豪之女,母子在娘家的深密掩藏下,竟躲过了杀身大难,存活下来。
异人回到秦国后,身穿楚国服饰拜访了华阳夫人,因为华阳夫人是楚国人,所以很高兴,便赐予异人子楚的名字。从此异人便又名子楚。
秦昭王五十六年秋,昭王死,太子安国君继位,是为秦孝文王。秦孝文王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这时秦赵关系已经缓和,赵国就把赵姬母子送归秦国。嬴政在出生地邯郸度过了大部分的童年时光,9岁的时候才回到秦国。
秦孝文王在位时间甚短。他先服丧一年,第二年十月正式即位,即位3天就驾崩了。接着子楚继承王位,是为秦庄襄王,并立赵姬为后。秦庄襄王一即位,便起用吕不韦做相国,封他为文信侯,并赏赐洛阳10万户作为他的食邑。
嬴政自然也就成为秦国太子,离秦国王位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了。
秦庄襄王在位时间也很短,仅3年之久。公元前246年,13岁的嬴政登上了秦国的王位。由于嬴政年少,还没有处理国政的能力,因此秦国政权就由秦始皇的母亲赵太后和相国吕不韦执掌。
第三节 性格成型
人人都有遭遇逆境的时候,有些人选择退缩,有些人则奋发图强。选择退缩的人难以成就大事,只有那些在逆境中奋发图强的人,才能够忍辱负重,不甘失败,抓住机会成就自己,最终获得成功。
虽然性格的形成不能完全归结于环境,但是早年的生活环境的确对一个人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特别是恶劣的环境对性格的影响就更为突出。一个人的性格对其一生的命运都有着重大影响,因为性格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一个人的决策和好恶,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性格决定命运。
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吕不韦是一位千金大贾,异人虽然是一名质子,但是赵姬的生活环境也是不会错的。当然无论是吕不韦、异人还是赵姬,心神不安是不言而喻的。这种紧张和不安,无疑会传递给秦始皇这个未出世的人。吕不韦、异人和赵姬都是聪明绝顶之辈,这种遗传因子,必然会对他产生很大影响。他出生之后,秦、赵战争连年不断,作为质子的异人时时有生命之虞,难免忧虑、暴躁,所以当他的父亲或母亲在拥抱和呵护他时,这种情绪也会不知不觉地传染给他。
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国灭亡赵国后,秦始皇专门去了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史记·秦始皇本纪》),那些曾经让他产生怨恨之人,尽皆被他屠杀,可见幼时的生活在他心灵上所留下的强烈印记。
可以这样设想,异人和吕不韦逃走后,一方面秦始皇得到了他母亲和母亲家人的无比宠爱,同时也受到赵国统治者以及军卒的威胁。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待遇在他的幼小心灵中产生出深深的爱,同时也产生出深深的恨。当他受到威胁不得不四处东躲西藏的时候,他的母亲和亲人一定会私下告诉他其帝王的家世及他无量的前程,这一切真是天壤之别。
一方面是外界的挤压,环境的恶劣,另一方面是家人的呵护和内心的喜悦,他那少年老成、坚韧不拔的性格不断形成。这种性格的形成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像油画那样一层一层地涂上去的。
《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
“赵欲杀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赵豪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
一个“匿”字,一个“竟”字,把秦始皇在赵国的那种艰难险境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婴幼儿时代是人的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人们常说,“三岁看到老”。秦始皇9岁以前一直处在这种环境里,所以他有一种坚韧不拔的品格,疾恶如仇的心性。为了达到憧憬中的理想,他曾不止一次忍受着痛苦,逃过不止一次的追捕,他为了不发出声响,可以忍着不咳嗽,不出气,但是他幼小心灵中一定会不止一次地想:将来一定要报仇雪恨。从遗传和文献资料分析,秦始皇的外表是讨人喜欢的。有人对他爱之如命,如她的母亲、他的亲人们;有人对他恨之入骨,如那些可恶的赵兵,或者她母亲家的那些有怨者。
这种环境影响着秦始皇的一生。他为了度过眼前困境,可以忍气吞声,为的是实现自己的梦。尽管关于秦始皇幼年生活记载可以说是一片空白,但是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秦始皇一生都在为实现理想而奋斗,他是一个健康正常的人。他少年老成,充满了对亲人的依恋和对敌人的仇恨。这是秦始皇性格和心理形成的外因。
秦始皇性格坚强残暴,工于心计,但不乏人情味。他因为宠爱少子胡亥,带着他出巡天下,这才给胡亥创造了一个机会。但是他并不因为宠爱胡亥,就把近在身边的胡亥立为太子,而是下诏书命远在上郡的长子扶苏主持丧事。
当时胡亥已经20多岁,比秦始皇即位时大出了10多岁,可见秦始皇分得清楚什么叫情爱,什么叫政治。
秦始皇的母亲曾与他相依为命度过了童年那艰难的时光,他对母亲有一种深深依恋之情。当他的母亲与嫪毐叛乱,他果断地驱逐了她。可是茅焦劝谏之后,秦始皇立即迎接母亲回咸阳。
秦始皇于吕不韦也并非全无温情。牵涉叛乱之案,依照秦国连坐之法,吕不韦死罪难逃,可是秦始皇只罢了他的相位。秦始皇已经大权在握,但是他并没有杀死吕不韦,而只叫他迁蜀。
秦始皇的人情味,还表现在对待徐福、李信等人身上。历来人们都认为秦始皇杀人不眨眼,可是事实并非如此。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没有杀死一个功臣,这是他的人情味的表现。
秦始皇的性格决定了秦王朝的命运。
秦始皇一生下来就是一个战争难民,由于战争因素,外部环境逐渐恶劣,不得不四处东躲西藏,但是他得到了母亲和亲人的庇护,心目中时刻瞄着那随时可能实现的辉煌前程——回到秦国,所以他忍受了外界的压力,少年老成、工于心计,心中充满了对敌人的仇恨,对前程的渴望。不久他的渴望得以实现,但是他的坚定而凶残的性格已经形成,这种性格影响了整个大秦帝国的进程!
统一了天下,打击匈奴,修筑了驰道、长城,他仍不满足,还要去征服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