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音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交替诗篇歌与诗篇歌调

交替诗篇歌在弥撒的早期形式和日课中占有重要地位(见第五章)。不过在现今,带有交替圣咏的完整的诗篇歌只出现在日课中,诗篇歌调也是为此而预备的。在谱例Ⅲ-8中可以发现,每个调式都有一首对应的诗篇歌调,并以结束音为吟诵式的支撑音[tenor]。此外,还有一个不规则的外来或异国歌调[tonus peregrinus]分别在前半段有一个a上的支撑音,而在后半段有一个g上的支撑音。这个“游移的”支撑音经常被作为该调式之被称为“域外”的理由,但这个名称从来源上看,似乎是由于西方教会从外国文献中借用了这个歌调之故。

希伯来诗体——这当然是诗篇最早的形式——以平行结构为特色,其中一个主题被以不同的语言再次陈说或者将两个相关的主题并置在一起。这种平行主义大体被保留在了拉丁文(以及英文)的译本中,并且被认为影响了诗篇歌调的结构。尽管这些歌调是相当简朴的,但诗篇文本与其配合的方式仍然需要做些解释。

谱例Ⅲ-8:诗篇歌调

figure_0145_0037
figure_0146_0038

在头尾两处被唱的交替圣咏限定了诗篇在一个较大的音乐单元中的中心位置。交替圣咏自然地停在调式的结束音上,诗篇第一句上的起音成为通向诗篇歌调的支撑音的流畅过渡。在诗篇的剩余部分中,支撑音被不断反复,但直接从它上面开始而省略了之前的起句。在一首诗篇的最后,通常会加上《小光荣颂》[Lesser Doxology]《荣耀归于天父》[Gloria Patri]。它被分在两句诗中,由此在交替圣咏被再次唱起之前又加入了诗篇歌调的两次反复。这些都甚为简单,但复杂之处出现在标志诗篇歌调中段和完全结束的终止划分上。中音终止结束在每一诗句的前半段,而结束终止则出现在后半段。只有当诗句的前半段不同寻常的长大和含有两个明显的语义分区时才使用曲折。大多数诗句都不需要曲折,只是简单地停在支撑音上,直至到达中音终止处(印制在《通用本》中的诗篇,有一个星号标志中音终止的位置,而一个短剑式的记号[figure_0146_0039]指示曲折)。

终止音型与诗歌音节的重音的配合产生了问题,因为重音必须落在谱例Ⅲ-8中用“'”标记的音符上。这导致了括号中的备用音的产生(在《通用本》中,这些音是白符头以区别于其他音的黑符头)。如果重音落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备用音则取消;但当重读音节是倒数第三个音节时,则是必需的。还需要注意,有一些终止音型也指定着倒数第二个的重音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两个备用音来使旋律公式配合诸如此类的韵律:/—/--;/—/-;/-/—;/-/-。通过仔细研究AMM的No.2中诗篇115(116)的某些辞句被配以诗篇歌调3的例子,在掌握了这种配合方式后,诗篇歌调的运用在总体上说可算圣咏中最容易理解的了。14

14.诗篇的编号由于通俗拉丁文本和英文本圣经划分方式的不同而有些复杂。在正文中,首先给出的是LU中使用的拉丁文本的编号。为了使读者便于在英文本中找到这一诗篇,英文本的编号(如果和拉丁文本不一致的话)则置于括号中。下面的版本编号对照表也是非常有用的:

figure_0147_0040

AMM的No.2中没有指出的诗篇歌调的一个方面是,它们中的一些有好几个不同的结束终止。歌调2、5、6和外来歌调只有谱例Ⅲ-8中所给出的终止型,但其他五个歌调的终止型数量则变化幅度很大:从歌调8的三个到歌调1的十个不等。这些终止型见于LU的第113-117页,每一个都用一个其所结束的音符对应的字母指示。由此见得,诗篇歌调并不一定终止在调式的结束音上。确实,歌调5的唯一终止型是结束在a上,而歌调3的五个终止型没有一个是在e上。这看来有些吃惊,不过我们应该记得:演唱并非以诗篇歌调作结,而是还有交替圣咏的反复。正如起句将交替圣咏的结尾和诗篇歌调的支撑音连接在一起,终止型也为诗篇歌调返回到交替圣咏的开头提供了平稳的过渡。大致而论,一首诗篇歌调的终止型数量对应着与之连用的交替圣咏的调式的数量和这些交替圣咏性格各异的起始音型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