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际中的心理学全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避免遭受伤害的人际心理学

不要轻易给自己树敌

一个人得罪的人越多,他的事业就越难以发展,他的人际交往也就越失败。

中国人在识人、与人交往方面向来有独到的眼光。古人所谓的“君子之交,不出恶声”讲的就是多交朋友少树敌的道理,它的意思广泛的理解就是说为人处世,与人交往时,需诚意待人,纵然交恶断绝往来,也不可口出恶言,说对方的不是。一个有修养的人,无论持何种理由,即使中断往来,也不会口出恶声,诽谤对方。

古人的话中包含了深刻的道理,首先,如果说了绝交者的坏话,就等于承认自己没有识人之明,双方既然已经绝交,那么做不成朋友也可当作点头之交,又何必反目成仇呢?如果因此而树敌,不仅会使你的生活中减少快乐,即使是正常的工作,也会遇到种种人为的障碍。所以,要避免树敌,你首先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那就是不要轻易去指责别人。指责无论是错是对,对别人的自尊心都是一种伤害,绝大部分时候,它只能促使对方努力维护自己的面子,为自己辩解,即使对方在口头上隐忍下来,但心里多半也会记下这一箭之仇,日后必会寻机给你以报复。

其次,对于他人明显的错误,如果不是必要的话最好不要直接纠正,否则在别人看来你是故意要显得比他高明,因而又伤了别人的自尊心。在生活中一定要记住,如果不涉及到原则问题,不会给自己造成多大影响的事情,那就不妨多给对方以取胜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树敌,而且也许可以使对方的某种“报复”得到满足,可以“以德报怨”。假如由于你的过失而伤害了别人,你得及时向人道歉。这样的举动可以化敌为友,彻底消除对方的敌意。说不定你们会因此相处得更好。“不打不相识”这一民谚富含着深刻的哲理,既然得罪了别人,当时你自己一定得到了某种“发泄”,所以与其等待别人的报复,不知何时飞出一支暗箭,远不如主动上前致意,以便尽释前嫌。

为了避免树敌,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与人争吵时不要非占上风不可。实际上,争吵中没有胜利者。即使口头胜利,但与此同时,你又树立了一个对你心怀怨恨的敌人。争吵总有一定原因,总为一定的目的。如果你想使问题得到解决,就不要采取争吵的方式。

不可否认,人都有好胜心,与人争吵的事情常常会发生,有时撕破脸皮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是仔细想想,我们真的有必要与人争论时一定争个输赢吗?要知道图一时口舌之快,将人驳得体无完肤并不算真正的聪明。

战国时代有个名叫中山的小国。有一次,中山国君设宴款待国内名士。当时正巧羊肉羹不够了,无法让在场的人全都喝到,有一个叫司马子期的人没有喝到羊肉羹,怀恨在心,就到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国。楚国是个强国,攻打中山国易如反掌。中山被攻破,国王逃到国外。他逃走时发现有两个人手里拿戈跟随着他,便问:“你们来干什么?”两个人回答:“从前有一个人曾因获得您赐予的一壶食物而免于饿死,我们是他的儿子。臣的父亲临死前嘱咐,中山有任何事变,我们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以死报效国王。”

中山国君听后,感叹地说:“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肉羹而失国矣。”给予不在乎数量多少,而在于别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别人的心。中山国君因为一杯羊肉羹而亡国,却由于一壶食物而得到两位勇士的相助。这段话道出人际关系的微妙。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少许金钱,尚不至于发此大怒;而一旦自尊心受到损害却绝非轻易就可弥补的。有时候,本来并无伤人之心,可是却会因一句无意的话伤害别人,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你一面提出自己的主张,一面又对所有不同的意见进行抨击,那可是太不明智了。这近似于强迫自己孤立和就此停步不前。因为辩论而伤害别人的自尊心,结怨于人,既不利己,还有碍于人,实不足取。

无论在职场、官场还是商场,一个人如果把同事、同行作为竞争的死对头来看待,结果是非常坏的:一方面,你的心随时是紧绷绷的,忧虑将长伴你左右。也许你会想:“他是我的敌人,我要成功,就一定要打败他,让他向我认输。”如果你带着这种心态进行竞争的话,可能会不择手段,运用险恶手段攻击对手,那样即使赢得胜利,也可能祸及双方的人际关系,伤了大家的和气,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而且以战胜他人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因为你始终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别人活的。另一方面,假如对方是很强的竞争者,你一直无法超越他、战胜他的话,那么你可能感到非常沮丧和失望,甚至会想出一些消极的方法来伤害对方。这样你的情绪发展会更为糟糕,要知道报复的代价是极其可怕的。

所以说,我们实在没有必要给自己树立太多的敌人,常言道:多个朋友多条路。与其树人为敌,不如化敌为友,这样,我们的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碰到无赖挡路时,千万不可手软

无赖之所以常常能够得逞,是因为抓住一般人怕惹是生非,或者有所顾忌的心理障碍,而通过无赖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人不可能时时处于防卫的状态,即使处在防卫的状态,通常也不容易摆脱无赖的纠缠,特别是心思单纯且善良的人。这是因为,无赖因无耻而无赖,而常人则因怕事而斗不过无赖。

来看一个例子,自古以来,宗教诈财不稀罕,而要挟宗教勒索钱财的事例,也时有所闻,《太平广记》书上就有这么一段。

话说唐朝洛阳城中有座寺庙,供奉着几颗舍利子,供信徒膜拜祈福,并借此招徕施舍,由于香火鼎盛,施舍的香油钱当然不少。

花香引蜂,钱多自然成了不肖分子垂涎欲滴的肥肉,因此引来麻烦,就不足为奇了。

有一天,庙里来了一个读书人,声称要见识一下神圣的舍利子。由于这位书生相貌堂堂、文质彬彬,加上谈吐不俗,僧人不疑有他,就把装在玻璃瓶中的舍利子,倒出来让书生开开眼界,并与书生讨论着关于舍利子的种种轶闻故事。

当僧人们正赞叹着书生的博学多闻与对佛事的深入了解时,书生却一把抓起眼前的几颗舍利子一口吞下。这个突如其来的举动,当然是把僧人们吓得说不出话来,空气顿时僵冻。

这个时候,书生开口说话了,他说:“只要给我钱,我自然会把吃进肚子里的舍利子泻出来,还给你们。”

僧人们无可奈何,只好给了书生一个满意的数目,并相约不能把这事情泄漏出去。

随后,无赖书生便在僧人的监看之下吃了泻药,把舍利子排了出来。僧人们立刻把遭到“劫难”的舍利子清洗干净,重新置入玻璃瓶中。而后,书生走人,舍利子依然香火鼎盛。

治无赖之道无他法,只能“以无赖之道还治无赖”。可是,我们一般人,因为不是无赖,即使想无赖一下,也会因为赖不下去,或者是脸皮太薄、心肠太软,更或是瞻前顾后、有所顾忌,而屡屡未赖先败,这就是无赖常常可以得逞的原因。

试想,和尚若在得知书生勒索的企图之后,能够以一副无所谓的态度面对,相信无赖书生并不容易得逞。

不幸的是,保持舍利子的“神圣性”,却是和尚的软肋。看来,对付无赖,恐怕还得摆脱“患得患失”的心理,勇敢地豁出去,或许还有扳回劣势的机会。

枪打出头鸟,做人不可锋芒毕露

“枪打出头鸟”这个道理相信大多数人都明白,锋芒毕露可能会招致毁灭性的灾难,是人际交往时的一个致命弱点。而要弥补这个弱点就应该做到利而不露,不该出头时千万别出头。

古人讲“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见不被人知,心里一定会非常失落,这是人之常情,尤其是年轻人,总是希望别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就知道自己是个不平凡的、很有成就的人。要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最有效办法当然是先要引起大家的注意,而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只是从言语、行动方面努力的话,会很容易在言行或举止方面锋芒毕露。

锋芒是刺激人心最灵验的方法,但是如果仔细看看周围一些有人缘的人你会发现,他们与你完全相反。他们个个深藏不露,表面上看好像他们都是庸才,其实他们的才能,完全在你之上;好像个个都很讷言,其实能言善辩者大有人在;好像个个都无大志,其实他们是颇有雄才大略而不愿久居人下者。但是他们却不肯在言谈举止上露锋芒,这是什么道理呢?

有句俗话说得好:人怕出名,猪怕壮。因为他们有所顾忌,言语露锋芒,便很容易得罪旁人,得罪旁人便会成为自己前进的阻力,成为自己成功的破坏者。行动露锋芒,便要招惹旁人的妒忌,旁人妒忌也将成为你的阻力,成为你的破坏者。如果你的四周都是阻力或破坏者,在这种形势之下,你的立足点就会被推翻,哪里还能实现你为人所知的愿望呢?

年轻人往往会狂妄自大,在语言表达上、行为举止上锋芒太露,以至于影响到他人。言语、行为之所以锋芒太露,是急于求知于人的缘故,这也是遭人妒忌的最大原因。

有这样一个人,在年轻时代就以备有“三头”自负,即笔头写得过人,舌头说得过人,拳头打得过人。在学校读书时,已是一员猛将,不怕同学,不怕师长,以为别人都不如他。初入社会还和在校时一样锋芒毕露,结果得罪了许多人。幸亏觉悟得快,一经好友提醒便连忙负荆请罪,倒也消除了不少的嫌怨,但是无心之过仍然难免,结果终究还是遭受了挫折。俗话说,久病亦如医,他在受足了痛苦的教训后,才知道言语露锋芒,行动露锋芒,就是自己为自己前途设下的荆棘。此后,他为了避免再犯无心之过,就故意效法古人之三缄其口,即使不得不开口,也是多方审慎。虽然“矫枉者必过其正”,但是要掩饰先天的缺点,就不能不如此。

当然,你也许会说,采取这样的办法不是永远没有人知晓自己的才能了吗?其实只要一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你把握住这个机会,并做出骄人的成绩来,大家自然就会知道你,赞赏你。这种表现本领的机会不怕没有,只怕把握不牢,只怕做出的成绩不能令人特别满意。你如果已经具有真实的本领,就要留意表现的机会,如果还没有真实的本领,就要赶快准备。

易经上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锋芒对于年轻人,弊大于利。这种锋芒好比是额头上长出的角,额上生角必然会很容易触伤别人,如果你不去想办法磨平,时间久了别人必将去折你的角,角一旦被折,伤害也就大多了。

总之,处世要谨慎,就不要锋芒太露。人怕出名,猪怕壮,太露锋芒很有可能招致灾祸,而藏其锋芒方可图日后更大发展。

得意时切勿忘形,小心乐极生悲

人际交往的大忌之一就是得意忘形。纵观历史,凡得意忘形者往往乐极生悲,其下场没有一个好的。想想三国中曹操败走华容道,虽然是败军之将,却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百般嘲笑,结果全都落入孔明套中,这时才羞惭万分,要不是关羽为报答恩情放他一马,恐怕曹操就要死于赤壁的硝烟中。汉武帝刚刚即位的时候,舅父田蚡掌握大权,不把朝臣放在眼中,忘乎所以,最后连武帝也难以容忍,最终落了一个疯疯癫癫的下场。

有一个神话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对父子被囚禁在一个山峰的高塔中,为了逃走,他们把鸟儿停驻高塔时所脱落的羽毛用蜡粘合在一起,做了两对巨大的翅膀,想借此飞出高塔。当他们飞出高塔的时候,儿子觉得在天空遨游的感觉太美了,十分得意,便不顾父亲的劝告,越飞越高,结果由于太接近太阳了,蜡开始融化,儿子因此跌入深渊。

有时候人们冲破了艰难险阻,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把黑暗踩在脚下,迎来了光明的曙光,却因为极度的得意忘形,又重新跌入黑暗的境地。得意忘形,使人丧失了最起码的警惕之心。头脑发热,做事情往往没有逻辑,只凭一时的感觉,结果往往得以失败而告终。

晏子乘车外出,马车正好从车夫的家门前经过,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往外看,只见自己的丈夫替相国驾车,坐在车上的大伞盖下,挥鞭赶着高头大马,神气活现,十分得意。

车夫回到家里,妻子就要跟他离婚。车夫大吃一惊,忙问什么原因。

他妻子说:“晏子身为齐国宰相,在诸侯各国中很有名望。可我看他坐在车上,举止是那样端正,态度是那样谦逊。而你呢,只不过是给相国赶赶车罢了,却趾高气扬,表现出一副很了不起的样子。像你这样的人还会有什么出息呢?这就是我要跟你离婚的原因。”

车夫仔细琢磨妻子的这番话,既受教育又感惭愧,便向妻子认错。自此以后,车夫变得谦逊谨慎起来。

车夫的这一变化,使晏子感到奇怪,就问车夫原因,车夫把妻子的话如实地告诉了晏子。晏子认为车夫的妻子很有见解,也对车夫勇于改过的态度感到满意,便推荐车夫做了官。

有本事、有志向的人,大都谦虚谨慎。而那些骄傲自满、趾高气扬的人,大都目光短浅、志向不高。而且,一个人的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勤奋刻苦、努力奋斗以外,还要具有谦虚谨慎的品质,自以为是、得意忘形的人永远也找不到成功的途径。

得意忘形是招灾惹祸的根苗。一旦得意忘形就会丧失警惕,飘飘然忘乎所以,忽视对手的存在。这时对手就会伺机攻击你的弱点,而你的弱点早就随着你的得意忘形显露在外,因此你的下场就是惨败,甚至搭上性命。看看下面这个故事,你就会知道得意忘形实在是害人不浅。

一只猫头鹰每到晚上才出来吃东西,白天就睡觉。

有一天,正当它睡得很香时,被一只蚱蜢的声音吵醒了,它没法入睡,便急切地请求蚱蜢停止叫声。蚱蜢却根本不理它,仍然叫个不停。猫头鹰越是不断地请求,蚱蜢反而叫得越响。猫头鹰被弄得无可奈何,烦躁不安。

突然它想到一个好计策,便对蚱蜢说:“听到你动听的歌声,我已经睡不着了。你的歌声如同阿波罗神的七弦琴一样动听。我将把青春女神赫柏刚送给我的仙酒拿出来,痛痛快快地畅饮一场。你若不反对,就请上来一起喝吧。”

蚱蜢这时正很渴,又被这赞美之词弄得高兴得忘乎所以,什么也没想就急忙地飞了上去。结果,猫头鹰从洞中冲出来,把蚱蜢杀死了。

有些人有一点点本事就飘飘然,忘乎所以,忘记了自己的地位和处境,结果自找苦吃。故事中的蚱蜢就是这样,喝下了猫头鹰的迷魂汤,结果白送了性命。红楼梦中贾瑞垂涎王熙凤的美色,王熙凤欲加害于他,便甜言蜜语地给贾瑞灌迷汤,贾瑞一听,心中便想原来贾府的凤辣子竟然有意于我,十分得意。谁知贾瑞上了王熙凤的当,白白在贾府挨冷受冻,还淋了一头尿溺,最后照见风月宝鉴竟一命呜呼。

得意忘形是摧毁心智的利器。纵使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要是得意忘形,也不会落下好的下场,得意者终必失意,越是得意就越容易失意。人生在世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收敛,学会谦虚,谦虚使人敦实,有海纳百川的吞吐之势,得意忘形就好比海上扬波,纵使风波滔天裂岸,风平浪静之后,也要复归大海的沉静。故而,人不能得意,更不能忘乎所以。

从前有一个农夫,他的地在一片芦苇地的旁边。芦苇地里常常有野兽出没,他担心自己的庄稼被野兽毁坏了,就总是拿着弓箭到庄稼地和芦苇地交界的地方来回巡视。

这一天,农夫又来到田边看护庄稼。一天下来,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平平安安地到了黄昏时分。农夫见还安全,又感到确实有些累了,就坐在芦苇地边休息。

忽然,他发现苇丛中的芦花纷纷扬起,在空中飘来飘去。他不禁感到十分疑惑:“奇怪,我并没有靠在芦苇上摇晃它,这会儿也没有一丝风,芦花怎么会飞起来呢?也许是苇丛中来了什么野兽在活动吧。”

这么想着,农夫提高了警惕,站起身来一个劲地向苇丛中张望,观察是什么东西藏在那里。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看清原来是一只老虎,只见它蹦蹦跳跳的,时而摇摇脑袋,时而晃晃尾巴,看上去好像高兴得不得了。

老虎为什么这么撒欢呢?农夫想了想,认为它一定是捕捉到什么猎物,所以老虎得意忘形,完全忘了注意周围会有什么危险,屡次从苇丛中跳起,将自己的身体暴露在农夫的视线里。

农夫悄悄藏好,用弓箭瞄准了老虎现身的地方,趁它又一次跃起,脱离了苇丛的隐蔽的时候,就一箭射过去,老虎立刻发出一声凄厉的叫声,扑倒在苇丛里。

农夫过去一看,老虎前胸插着箭,身下还有一只死獐子。

老虎捕到了獐子高兴万分,却没料到会中箭而死,真可谓是乐极生悲。人生在世,应该谨慎从事,不要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得意而忘乎所以,以至于丧失了对危险的警惕,埋下灾祸的隐患。

量力而行:别当老好人,小心自讨苦吃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在与人打交道时,喜欢做老好人,他们与人相处只讲动机,不讲效果,不计后果,只要别人有求于己,往往就不假思索地大包大揽,结果好心不得好报,反而自讨苦吃。

记得有一年的春节晚会上有这样一个小品,讲一个职员在单位因为职位低而被人看不起,后来他发现无论职位多高的人在买火车票的问题上都很困难,所以大家认为能在别人买不到车票的情况下搞到票的人很有本事。这个职员本来在火车站没有熟人,为了表明自己有能力,他硬是对别人说在火车票售完后依然能搞到票,结果有很多同事请他帮忙,他是有求必应,答应了别人,而自己确实没有熟人,只好半夜三更去排队买票,结果托他买票的人越来越多,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有时他不得不自己贴钱买高价票,更别说抱着被子上火车站一呆就是一夜的痛苦了。这就是没有考虑自己的能力,轻易地答应帮忙造成的后果。票买来了,大家认为你真了不起;买不来,那人就会认为,你既然能给别人买票,为什么不给我买,是看不起我吧!于是反而失去了信誉。这说明,如果你没有一定的能力,还是不要把事情往自己身上揽,有时候,老好人当不得。

在你不具备某种能力的情况下,夸下海口,大包大揽,结果只会耽误了事情,进而影响到你自己的声誉,别人会觉得:其实你根本就不行!

美国有家大公司的总会计师,才35岁,才华横溢,收入丰厚。他是在拿到会计学硕士学位后干到了现在的职位。但是,他受到了极大的挫折,忧心忡忡,最后不得不接受心理咨询。在心理医生那儿,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在9岁和17岁时,有过两次成功的经历,一次是推销杂志,发展到有好几个小伙伴帮着他一起干;另一次是和别人组织建立了一家印刷厂,他干业务,攒下来的钱足以供他上学用了。两次都是成功的推销技能帮了他的忙。后来,由于他父亲的建议,他在大学开始学会计学,然后他又靠干推销和经营挣来的钱拿到了硕士学位。从学校毕业,他就被这家大公司录用,在企业里一直干到总会计师的位置。可是,他的工作经常被人指责,一方面,他碰到了越来越多的工作挫折,常常有人议论他的总会计师的工作,另一方面,他感到压力很大,总是在一周工作结束时才感到高兴。结果,他的公司、同事对他的工作越来越不满,包括他自己也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心理医生帮助他解开了心结:他并没有能力从事总会计师的职位,因为虽然他获得了硕士学位,但他的兴趣不在此,所以作为公司的一名普通会计人员他还可以胜任,至于“总会计师”一职则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在咨询活动后,他终于想通了,主动向公司请求辞去“总会计师”一职,转到销售部。这家公司失去了一个名不副实的总会计师,却得到了一个乐此不疲和富有成效的销售管理人员。当谈到这件事情的时候,他说:“永远也不要干你自己无法胜任的事,那样做首先是害了你自己,你将变得不快乐并且忧心忡忡,因为你做的都是你所无法完成或最多也只能勉强完成的事;其次,你伤害了信任你、委托你办事的人,对工作更是一种损失。”

能力是你干成功一件事情的必要条件,在条件不具备的时候不要贸然行动,否则就会费力不讨好。